研究表明:上了年纪没得糖尿病的人,一般有7个共同点,你有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16:29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882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最近,一项针对中国老年人群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在60岁以上的群体中,那些没有患糖尿病的人,往往在生活方式和身体特征上,有一些惊人相似的地方

要知道,2型糖尿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根据《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人,其中超过一半集中在60岁以上的群体。而真正能“老了还没得糖尿病”的人,在今天已经是少数。

那么,这些“幸运儿”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上了年纪还没得糖尿病的人,往往有的7个共同点,看看你有没有做到。

别看体重不太高,有些人就是肚子特别大。这种被称为“中心型肥胖”的体型,和糖尿病的关系非常密切。

研究发现,腰围每增加5厘米,患糖尿病的风险会上升约20%。尤其是男性,如果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5cm,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就会明显上升。

而那些上了年纪还没得糖尿病的人,往往肚子不突出,腰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这说明,他们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可能还不错,是个不小的优势。

很多人觉得“能吃是福”,但在血糖这件事上,少吃一点,反而是福

调查发现,老年人中患糖尿病的比例,与进食速度和进食量密切相关。吃得太快、吃得太饱,容易导致血糖骤升,加重胰岛负担。长期下来,胰岛功能下降,糖尿病就找上门来了。

而多数没得糖尿病的老人,吃饭节奏慢、控制食量,每顿饭七八分饱就停。他们习惯细嚼慢咽,胃肠负担小,血糖波动也更平稳。

很多没得糖尿病的老人,饮食上往往偏向“素朴”。他们常吃一些燕麦、玉米、小米、红薯等粗粮,还会吃些苦丁茶、芹菜、番石榴等“带点苦味”的食物。

这些食物有一个共同点:升糖指数(GI)低,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尤其是膳食纤维,不仅能改善肠道环境,还能帮助控制体重、稳定血糖。很多研究都表明,摄入量越高的人,糖尿病风险越低。

“管住嘴、迈开腿”,说起来老生常谈,但真的能做到的老人不多。

那些上了年纪还没得糖尿病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每天都“动”。不一定非要剧烈运动,有时候就是每天坚持走路、做做太极、跳跳广场舞。

运动能提高胰岛素利用率,帮助肌肉吸收血糖,是最天然的“降糖药”。而且运动还能帮助减肥、改善血脂,对血管和心脏也都有好处。

很多人以为血糖只和“吃”有关,实际上,睡眠也很关键

研究发现,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打乱人体的代谢节律,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说,睡得不好,也可能引发糖尿病。

而那些没得糖尿病的老人,大多作息规律,晚上十点前睡觉,早上自然醒。这样的生活节奏,让他们的内分泌系统保持稳定,不容易“失控”。

慢性压力,是很多慢性病的隐形“推手”,糖尿病也不例外。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情绪压抑的状态时,体内会分泌大量应激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它们会促使血糖升高,干扰胰岛素的正常作用。

而那些没得糖尿病的老人,往往心态好,不急躁,不爱生气。他们懂得“看开一点”,遇事稳得住,这种心态,对身体真的是一种保护。

最后一个共同点,很多人容易忽视——他们有定期体检的习惯

糖尿病的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这些指标,已经悄悄升高。如果能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就能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把问题“扼杀在萌芽”。

那些上了年纪还没得糖尿病的老人,很多都习惯每年查一次血糖,有时甚至每半年查一次。这种“未病先防”的意识,是他们保持健康的重要法宝。

写在最后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发现了,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其实背后都藏着深刻的医学逻辑。

糖尿病不是突然得的病,而是很多年慢慢“养”出来的

而那些上了年纪还没得糖尿病的人,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长期坚持。他们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都默默做对了选择。

如果你已经在这7个方面做得不错,那就继续坚持;如果你还没有做到,其实现在开始也不晚。糖尿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从今天起,改变一点点。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Chinese diabetes epidemic and its prevention strategies, 2021

来源:神经科健康科普W博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