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授在华37年,感叹中国早已名列前茅,直言出国像回到20年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16:24 2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追上国际脚步,可有些人还是认为国外的空气比我们要好,尤其是美国,在个别人眼里就是天堂。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已经追上国际脚步,可有些人还是认为国外的空气比我们要好,尤其是美国,在个别人眼里就是天堂。

可一个实打实的美国教授,并没选择在所谓的天堂一直生活,而是来到了中国,这一待便是37年。

就这样一个高知识人才,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在美国优越的条件,反而非要来到我国一探究竟。

潘维廉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父亲是朝鲜战争的美国军人,他对中国的认知都来源于父亲口中的刻板印象,然而这彻底启发了潘维廉的中国心。

潘维廉和父亲一样,选择了为国家服务,以优异的成绩加入了美国空军。

在军队执行任务期间,有次他被派到我国台湾地区,当时他看到大陆发的传单,又一次勾起了他对大陆的好奇心。

在军队服役结束,潘维廉又拿到了管理学博士学位,自己创办公司有着高额的收入,可他却做了一个让全家人目瞪口呆的决定:把公司卖掉,带上妻子和女儿,去到中国一探究竟。

要知道那时候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基础设施确实落后于西方大国,生活条件也远远不如美国,当妻子看到这些新闻时,不禁问道潘维廉,我们真的要在这生活下去吗。

而这并没有阻止潘威廉迫切探索中国的心,他坚信别人说的都是假的,自己亲眼看到才是真的,我要看看这个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就这样,潘维廉怀揣着热烈的探索之心踏上了中国之行。

在当时,他凭借管理学教授的身份想在中国谋生计,可当时我国大学并没有专门为外籍学生和家属提供住宿的房子。

这时厦门大学向潘威廉拨打了电话,表示有对外开展汉语教育的学院,并且提供学生和学生家属住宿,这一条件彻底解决了潘维廉去中国的唯一麻烦。

就这样,在80年代末潘维廉和妻子女儿来到了厦门。

当时的厦门条件确实艰苦,全城市只有3路公交线,住宿环境也非常差,经常停水停电,洗个澡时不时没有热水,对于家庭优越的潘维廉来说,的确没见到过这种情况。

而这么艰苦的条件,潘维廉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他在这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中国老师的宿舍就在旁边,他看到有些挤在一个小屋,有些一家人轮流用一张床,每当潘威廉需要洗澡时,中国老师都是礼貌地让他先洗。

中国人对外来朋友的尊重与热情,让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也非常好。

当时大学食堂还是用饭票进行交易,可潘维廉哪里懂,自己一个人站在食堂不知所措,而同学们看到他的窘境后,纷纷将饭票塞给他。

后来他才知道,给他饭票的同学们自己的饭票也经常不够用。

还有一次潘维廉于中山路不慎丢包,里面有护照、工资及重要学习资料,正当他焦急如焚时,一位裁缝将包归还。潘维廉感激不已,想要酬谢对方,裁缝却言辞坚决地拒绝了他。

中国人善良和舍己为人的性格,深深打动了潘威廉,也让他坚定了留在中国的内心。

刚到中国,潘威廉原计划仅驻留一年,每次归乡前夕他皆踌躇迁延,如今,潘维廉已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也爱上了淳朴善良的中国人。

1992年,这是潘维廉申请中国绿卡的第四次,由于他实在有点操之过急,前三次的申请都未满足条件,而这一次他如愿以偿,成功取得了中国绿卡。

有了绿卡就有买车的名额了,1993年潘威廉成功购置了一辆面包车,他将面包车改装成房车,想让全家人也看看完全的中国,在内蒙古、西藏等大西北地区自驾游。

他看到了我国工人大晚上在耕作,农民顶着烈日播种,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他看到每个人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对政府的信任。

在中国的每一年,潘维廉都在往家里寄信,不仅将自己拿到绿卡的事告诉了家人,还将中国西北的美好风景和风土人情告诉了家人,父亲看到信上的内容也改变了对中国固有的看法。

2004年,父亲临终前握着潘威廉的手说:常住在中国,你这样做是对的。

潘维廉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家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可他想让全世界都看看飞速发展的中国,于是他讲在中国的生活点滴分别用中英文发布在媒体平台,向全世界分享这个他深爱的国家。

2019年潘威廉再次开启自驾旅行,他走着和1994年同样的路线,发现周围的一切变得熟悉又陌生,在当时驾车4万公里足足花了3个多月,而这次行驶了两万公里不仅到了目的地,而且只用了32天。

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发到了社交网络,直接打脸了不断抹黑我国的国外媒体。

潘维廉的故事被我国看在眼里,2020年5月17日,成功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潘维廉获此殊荣时留下了喜悦的眼泪,他说道:不是我感动了中国,而是中国感动了我。

如今的潘维廉依旧扎根在中国的教育,文化的交流领域,继续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促进中外友好交流。

从1988年开始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进行授课,直到今天,69岁高龄的他依然可以在学校讲桌上看到潘维廉的身影,同学们见到他都亲切的称之为“老潘”

作为定居在中国的美国人,潘维廉深知国外媒体对于中国的负面报道,导致西方人民对我国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潘维廉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打碎了国外的谣言,他毫无保留的讲述了我国的经济形势,盛赞我国飞速发展,也让西方人意识到,中国的经济早已比西方各国更加富有生机。

信源:央视网:《中国缘》 20220710 我是厦门人

信源:央视网:[新闻直播间]我的中国故事 潘维廉:“我不见外”地记录中国发展

来源:知识观察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