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终局:曹德旺上岸,王健林还在惊险求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16:28 2

摘要:而另一边,曾经数次登顶首富的王健林,仍在债务的泥潭中惊险求生,一手打造的万达帝国,摇摇欲坠,甩卖资产也赶不上还债的速度,一度成为“老赖”,刚刚还被起诉,11月3日正式开庭。

文丨熊志

当下的中国商界,正呈现出一幅极具戏剧张力的图景:

79岁的曹德旺,宣布明年彻底退休,福耀玻璃帝国平稳交班长子,他本人安全着陆。

而另一边,曾经数次登顶首富的王健林,仍在债务的泥潭中惊险求生,一手打造的万达帝国,摇摇欲坠,甩卖资产也赶不上还债的速度,一度成为“老赖”,刚刚还被起诉,11月3日正式开庭。

几年前,两位大佬围绕房地产、慈善的隔空互怼,历历在目。王健林暗讽,“最反感那种公司搞得不怎么样,还到处捐钱的老板,有那本事先给员工涨工资”,矛头直指曹德旺。

如今,命运分道扬镳。这不仅是两个企业家的个人沉浮,其背后,更是中国经济的路线之争。

01

回望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主旋律是“快”,是“规模”,是“杠杆”。王健林,正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符号。

他的万达广场,与其说是房地产项目,不如说是一台精密的金融机器。

其核心逻辑是,高杠杆、高周转、高回报:利用银行贷款和信托资金拿地,在建设周期中通过预售迅速回笼资金,然后再将这笔钱,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这套玩法,让万达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落子。

2016年,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单体工厂,由福耀投资在美国建成投产,曹德旺也被国人骂成是“曹跑跑”。也是在那一年,王健林喊出了要建“1000个万达广场”的豪言壮语。

那句“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更是成为了整个时代狂热情绪的注脚。

王健林并非孤例。在那个增长压倒一切的年代,几乎所有赛道,都在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在互联网行业,烧钱扩张成为主流叙事。

滴滴与快的的补贴大战,双方在数月内烧掉数十亿现金,只为争夺入口;OfO与摩拜掀起的共享单车泡沫,巅峰时数十家公司用资本的洪流,最终在城市街头,留下了数百万辆五颜六色的“钢铁坟场”。

金融领域也上演着疯狂的杠杆游戏,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蚂蚁金服。

当时,黄奇帆一针见血地指出,蚂蚁的花呗、借呗,利用30多亿的资本金,通过ABS(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反复抵押融资,最终撬动了3000多亿的贷款,杠杆率高达100倍。这是一个令人胆寒的数字。

就连传统的教培行业,也按捺不住,开启了疯狂的扩张周期。

在线教育公司们,如猿辅导、作业帮等,在2020年一年内的融资额,超过了该行业此前十年的总和。它们在广告上疯狂烧钱,制造全社会的教育焦虑,只为换取用户数据的增长。

02

这场全民参与的扩张盛宴中,几乎所有人都坚信,明天会更好,规模会更大,估值会更高。

此时的曹德旺,一如既往地死磕制造业,把一辈子心血,押在一块玻璃上,无疑是个异类。他不仅坚决不碰房地产和金融,还在2016年因为在美国建厂,抱怨“中国除了人力,什么都比美国贵”,被舆论痛骂。

然而,经济,是有周期的。

当城镇化进程放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支撑经济高歌猛进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动摇。

2020年8月,监管部门祭出房地产融资的“三道红线”,精准地斩断了房地产企业高杠杆的生命线。一场大洗牌拉开序幕。

2020年11月,就在蚂蚁金服即将敲钟,并创下全球最大IPO纪录的48小时前,上市被紧急叫停。这个标志性事件,拉开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大幕,马云的外滩讲话,成为那几年最后一次高调的公开露面。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一纸文件,几乎将市值万亿的教培行业直接腰斩。

一系列雷霆万钧的组合拳,彻底宣告了旧时代的终结。房地产的高楼塌了,恒大、碧桂园等巨头相继暴雷;互联网的引擎熄火了,裁员潮和股价腰斩成为常态。

增长压倒一切的叙事,迎来了全面的终结。

那些曾经在风口上呼风唤雨的大佬们,其财富和声望,也如同泡沫一般,被碾得粉碎。他们渐渐消失在舆论场,隐居幕后,开始规划着商业帝国接班的重任。

03

现在的王健林,还在艰难的断臂求生。2024年,万达累计出售了26个万达广场,2025年上半年,一出手,就一口气卖掉了48个万达广场。

即便如此,王健林的资金回笼速度,依然赶不上债务增长的规模。

就在前不久,因为1.86亿元的执行标的,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当了三天的“老赖”。曾经动辄“一个小目标”的全国首富,如今被1.86的债务难倒,不禁让人感慨今夕何夕。

我们现在来看,经济的潮水退去,反而是那个不搞资本游戏,埋头在沙滩上建城堡的实业家曹德旺,站得最稳。

当然,曹德旺这个人争议很大。

他说中国经济成本高,什么都比美国贵,说中国的精英很坏,说给工人涨工资,会破坏社会平衡,说大学生送外卖就是混日子。每次说话都得罪一大片人。

他的人品如何,我们不评价,有件事谁都否认不了:在中国企业家中,他是极少数、近乎苦行僧一般,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的人。

纵观福耀集团的发展史,几乎没有进行过任何“时髦”的横向或纵向扩张,它不碰金融,不炒地产,不玩互联网。曹德旺一生的事业,就是做一片玻璃。

当恒大许家印身陷囹圄,当王健林被起诉,忙着断臂求生,当马云、刘强东等大佬们虽重回视野,却也早已褪去了当年“改变世界”的英雄气概时,曹德旺,却在为他倾注心血的福耀科技大学忙碌着,平稳地交出了权杖。

他的那些被视为保守、过时的决策,现在回头看,全都成了穿越周期的神级预判。

当国家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懂了,为什么骂声一片的曹德旺,笑到了最后。

从“脱实向虚”,到“脱虚向实”,不是曹德旺赢了,而是时代选择了曹德旺。没有所谓的王健林时代,只有时代中的王健林。

王健林,乃至贾跃亭们曾经的一时成功,是踏准了经济野蛮生长、追求规模的进程,而他们的困境,则是这个进程走向终结的必然。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己的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来源:声道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