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看到一则关于沙漠植物骆驼刺的科普,让我感触颇深。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植物,地上部分矮小得可怜,地下根系却能深入20米。正是这种“向内扎根”的能力,让它能在最严酷的沙漠环境中茁壮成长,甚至绽放出生命的绿色。
“你知道吗?沙漠里的骆驼刺,地上只有40厘米,地下却能扎根20米深!”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事实时,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强大。
在这个人人都喊着要“改变世界”的时代,我们是不是都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先安顿好自己?
最近看到一则关于沙漠植物骆驼刺的科普,让我感触颇深。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植物,地上部分矮小得可怜,地下根系却能深入20米。正是这种“向内扎根”的能力,让它能在最严酷的沙漠环境中茁壮成长,甚至绽放出生命的绿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让我想起历史学家许倬云的例子。生来残疾,历经战乱,换作别人可能早就怨天尤人了。但许倬云却说:“要能自己不败不馁,唯有向内走,安顿自己。”13岁才能靠双拐站稳的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读书上,最终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学大师。
有网友评论说:“现在的人遇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抱怨环境,真该学学许老这种精神。”另一位网友补充道:“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的处境,但每个人都能选择回应处境的态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这,不得不提海明威的故事。这位文学巨匠一生坎坷,从战争创伤到晚年疾病缠身,甚至被抑郁症折磨。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完了,再也写不出好作品了。但海明威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静心读书写作,最终在1952年写出了震惊世界的《老人与海》。书中那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不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令人动容的是史铁生的故事。21岁瘫痪在轮椅上,他完全有理由抱怨命运的不公。但他选择了另一条路——在文字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与地坛》不仅治愈了他自己,也照亮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电影《立春》里的黄四宝,连续六年考美院落榜,却始终把失败归咎于出身不好、命运不公,最终走上歧途。这个角色让我深思:毁掉一个人的,往往不是困境本身,而是面对困境时的心态。
相比之下,郭德纲就明智得多。在相声界摸爬滚打的三十年里,他遭遇过同行排挤、弟子离开,却从未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相反,他潜心读书,二十四史、四大名著无不涉猎,最终凭借深厚的功底让德云社声名鹊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家张辛说得好:“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是抱怨上,这就是成功的秘诀。”这句话在董宇辉身上得到了完美印证。当教育行业遭遇变革时,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发挥自己英语好、懂文学的优势,开创了“知识+直播”的新模式,最终成为东方甄选的顶流主播。
心理学家将人的价值观分为两类:“弱势价值观”习惯向外归因,怨天尤人;“强势价值观”则遇事向内求,反躬自省。这让我想起一个读者的留言:“以前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后来明白,不是世界不懂我,是我还不值得被世界看见。”
“向内求”不是自我否定,而是把人生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就像沙漠里的骆驼刺,它改变不了沙漠的干旱,却可以通过深深扎根来获得生机。我们也是如此,外界的环境或许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向内生长,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当你再次遇到困境时,不妨问问自己:我能从中学到什么?我可以如何提升自己?当你开始这样思考,你就会发现,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战胜别人,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记住: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当你停止抱怨,开始向内探索,你就会发现,最强大的力量,一直都在你自己心里。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