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桂平。在网络上很多人在聊到广西的时候,都会带上一句“羡慕广西可以实现水果自由”。这句话代表的意思有几个,一个是广西水果种类多;一个是广西水果便宜;一个是在广西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吃。
广西桂平。在网络上很多人在聊到广西的时候,都会带上一句“羡慕广西可以实现水果自由”。这句话代表的意思有几个,一个是广西水果种类多;一个是广西水果便宜;一个是在广西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吃。
确实也是这样,广西堪称“水果的天堂”,有数据显示,广西在过去的七年时间里,水果产量连续7年排全国第一!人们熟知的芒果、荔枝、龙眼、砂糖橘、沙田柚、沃柑等自不必说,全国人民都喜欢。在外省区的水果店或者水果摊上,都喜欢在这些水果的名字前面加上“广西”二字以示产地正宗。
而对于广西人来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吃的特色水果。比如说捻子、黄皮、杨桃、三华李、金桔、石榴(实心带籽那种)、牛柑子等等,无一不是风味独特而美味的水果,想到都会流口水。
没办法,谁叫广西的地理位置优越,土壤种类多样,以农为主导的生产资源丰厚呢?
不过给人感觉却是,在广西境内,各地在水果种植上存在跟风种植的现象,造成同质化严重,没有很好地突出“一市一特色”,“一县一品种”的差异化生产种植的优点。
后果就是虽然实现“水果自由”了,可是果农等种植户的收益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比如说砂糖橘,这两年远在北方,“10元三斤”并不是个例。要是刨去路费等成本,那么在广西的收购价是多少?沃柑同样如此,年初在银川,沃柑竟然只卖“2元一斤”,那么在广西产地呢?
“果贱伤农”啊!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水果自由,意义何在?不如锚定决心,走水果品牌之路和质量之路,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健!
比如桂平的麻垌荔枝。虽然不是跟风种植的结果,可是在广西,荔枝产地有很多个,比如玉林和灵山,这些都是广西荔枝的主产区之一,桂平麻垌荔枝如何突围,这就值得思考了。
说起来也简单,广西水果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当前的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品牌经营。麻垌荔枝的突围之道,恰恰为广西水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比如说,要深挖地域特色,打造地理标志品牌。麻垌镇可以依托其独特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建立荔枝品质认证体系。通过科学检测,量化麻垌荔枝的糖度、水分等指标,用数据支撑品质优势。同时,可以借鉴法国葡萄酒产区的分级制度,根据不同地块的微气候特征,建立荔枝品质分级标准。
重要的是,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单纯的鲜果销售容易陷入价格战,鲜荔枝有期限,每年大量上市卖不上价,不如发展荔枝深加工产业。开发荔枝酒、荔枝干、荔枝蜜等衍生产品,不仅能延长保质期,还能创造更高利润空间。更可以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发荔枝主题的农事体验、采摘观光等项目,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更重要的是促就业!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还有必要落广东拧螺丝吗?
麻垌荔枝要创新营销模式,讲好品牌故事。比如在电商平台上建立麻垌荔枝官方旗舰店,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直接对接消费者。同时要挖掘麻垌荔枝的历史文化内涵,比如与当地名人典故的关联,或是传统种植技艺的传承,用文化赋能品牌价值。可以学习"褚橙"的成功经验,打造有温度、有故事的农产品品牌。
品牌化经营离不开当地产业引导和政策支持。最好是根据广西是个水果大省区的特点,建立广西水果产业联盟,统筹规划各地特色水果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为优质果品提供冷链物流补贴、品牌推广扶持等政策红利,帮助地方特色水果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市场。
这样还会出现“果贱伤农”的现象吗?
当然了,这就看人心了!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来源:威记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