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年,足够让一部旧手机变成电子垃圾,也足够让一个母亲把寻人启事贴成“城市牛皮癣”。
18年,足够让一部旧手机变成电子垃圾,也足够让一个母亲把寻人启事贴成“城市牛皮癣”。
叶锐聪被面包车带走那天,谁也没想到,这条回家的路,一走就是6570天。
最先崩溃的是奶奶。
老人家把“都怪你没看好孩子”这句话摔进儿媳耳朵,摔得又狠又准。
可第二天凌晨四点,她照样起床蒸包子,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让媳妇带着路上吃——一边骂,一边怕她饿着。
婆媳关系没因为这句狠话塌方,反而在互相递包子的过程里,像老墙缝里的野草,歪歪扭扭地活下来了。
2010年,家里多了个弟弟。
邻居嘴碎,说“再生一个,就当那个没了吧”。
父母没回嘴,只是给老二取名“叶向荣”,向阳而生。
弟弟今年15岁,会偷偷在直播间蹲守“团圆行动”的弹幕,把网友刷的“哥哥快回家”截图保存,建了個名為“哥,等你”的相册。
转折发生在今年三月。
惠州警方在例行排查出租屋时,发现一名年轻人的血样比中了2007年的失踪警情。
跨省贩婴团伙的链条被撕开口子,叶锐聪是第7个被核对的身份。
消息传回广州那天,母亲正在打印店复印寻人启事,老板瞄了眼手机弹窗,小心翼翼问:“阿姨,您看看这个,是不是您家孩子?
”她没哭,只是把复印机关了,回头冲老板笑:“今天不印了,纸钱贵,省着点花。
”
认亲现场没有电视剧里抱头痛哭的桥段。
叶锐聪站在会议室角落,双手插兜,像走进一场迟到多年的面试。
父亲递过去一瓶矿泉水,瓶盖是拧开的,他下意识说了声“谢谢”,气氛一下子松弛下来——原来血缘也会尴尬。
弟弟没到现场,在家守着手机倒计时。
哥哥被带回老屋的第一晚,他抱着新买的游戏主机躲在房间,鼓捣半小时才推门,把手柄递过去:“哥,你试试,这关我打不过。
”屏幕上是双人合作的《双人成行》,需要两个人同时起跳、同时拉闸。
那一夜,他们卡在同一关死了二十多次,却笑得比通关还响。
奶奶把当年准备给孙子的长命锁从柜底翻出来,红绳已经褪色。
她没提那句旧账,只嘀咕:“瘦了,得炖猪脚醋。
”母亲悄悄把寻人启事收进抽屉,没扔,说是“留着当草稿纸,反面还能打印向荣的试卷”。
故事到这里,没结束。19号的答谢宴,家里把收礼的记账本换成“锐聪基金”的空白页,谁递红包,就在旁边写一句“祝你家也早日团圆”。
直播打赏和爱心企业的第一笔款已经到账,不多,38万6千,母亲把零头先打给隔壁镇一个还在路上的寻亲妈妈,备注:打印纸钱,省着点花。
有人担心,流量过去,日子会不会重新掉回冰窟窿。
父亲在院子里劈柴,抬头回一句:“柴火湿了,就多花点时间烘干,总能点着。
”
被拐18年,叶锐聪错过了小升初、错过了青春痘,却没错过那袋凌晨四点出锅的包子——奶奶蒸的,还热。
来源:郑哥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