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特别是推进移风易俗的指示精神,根据省委、市委关于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武威市文明实践办指导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聚焦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基层
编者按: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特别是推进移风易俗的指示精神,根据省委、市委关于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武威市文明实践办指导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聚焦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功能作用,通过宣传引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提升乡风文明。“文明武威”推出武威市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典型案例展示,旨在大力宣传推广村规民约在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殡葬移风易俗(“一碗烩菜办丧事”)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村规民约聚民心文明新风暖乡邻——天祝县炭山岭镇关朵村以规治村助力乡村振兴
炭山岭镇关朵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村情实际,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丧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问题,将村规民约作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走出了一条“以规立德、以约治村”的特色路径,让文明乡风浸润乡土,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全民参与定村规,让“规矩”从群众中来。关朵村坚持“村规民约大家定,定好大家一起守”,杜绝“干部一言堂”。通过村级大喇叭播报、党员入户动员、院落会集中讨论等方式,逐户收集意见,确保村规“接地气、合民心”。依托主题党日、村民大会、文艺活动等载体,由村两委干部、志愿者解读村规内容,做到“户均一册、人人皆知”,让规则从“陌生条文”变为“生活常识”。党员干部从自家婚丧事宜、日常言行做起,率先遵守村规,形成“干部带头、群众跟上”的示范效应,推动村规民约落地生根。
建强组织保执行,让“治理”有章可循。为避免村规民约“纸上谈兵”,关朵村以组织建设为保障,构建闭环执行体系。动员老干部、新乡贤、志愿者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会长由村内有威望者担任,成员经村民推荐产生。其中,红白理事会全程对接婚丧事宜,自成立以来已协助办理红事10余场、白事15余场;道德评议会定期评议村内行为,强化舆论导向,形成“小事有人管、难事有人议”的格局。制定《村规民约实施细则》,划定清晰“红线”:婚娶彩礼不超6万元,取消“见面礼”“认亲钱”等隐形支出,宴席规模、烟酒、车队数量均设上限;丧事推行“厚养薄葬”,以“一碗烩菜+主食”简化宴席。
奖惩结合强约束,让“规矩”落地生威。依托“道德储蓄所+道德红黑榜”机制,关朵村建立梯度化奖惩体系,破解“软约束”难题。每年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移风易俗典范”评选,将先进典型列入“道德红榜”,给予5-30分道德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红榜家庭优先享受产业扶持、公益性岗位等福利。针对升学宴问题,召开新大学生及家长座谈会,发放奖学金引导简办,让“比文明”取代“比排场”。违反村规则按次数阶梯惩罚:1次黑榜通报扣5分,2次扣10分,3-5次扣20分并上门约谈,5次及以上列入“失信黑名单”,政策申请执行“末位制”;婚丧事宜违规者,红白理事会及帮忙村民立即撤出,切断人力支持,倒逼守规。
文明实践促长效,让“新风”浸润人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整合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资源,打造集政策宣讲、文化活动、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文明实践功能室,推动文明新风从“外在约束”转为“内在自觉”。成立乡村讲师队(宣讲政策农技)、文艺惠民队(编演村规主题节目)、便民服务队(提供义诊、代办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晒家风”“家庭教育讲座”“儿童心理援助”活动,结合传统节日举办元宵灯会、端午包粽子等活动,以文化滋养文明,让“尊老爱幼、节俭互助”新风落地生根。
如今的关朵村,高价彩礼消失、村容整洁有序、邻里和睦互助,以村规民约绘就了“村强、风正、民乐”的新图景。实践证明,唯有立足村情、依靠群众、刚柔并济,才能让村规民约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让文明新风永驻乡土。(来源:武威市文明实践办)
来源:文明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