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娃小宗”三个字刚在宏胜内部群流出时,有人把截图甩到经销商大群,配文只有一句:宗馥莉终于把“娃”抱走了。两分钟后,群主撤回了消息,但截图已经飞到全国14个市场,像石子砸进湖面,涟漪一圈比一圈大。
“娃小宗”三个字刚在宏胜内部群流出时,有人把截图甩到经销商大群,配文只有一句:宗馥莉终于把“娃”抱走了。
两分钟后,群主撤回了消息,但截图已经飞到全国14个市场,像石子砸进湖面,涟漪一圈比一圈大。
9月12日,宗馥莉从娃哈哈集团所有职务上“裸辞”,比传闻里提前了整整两周。
签字那天,上城区文商旅的代表坐在会议室最里面,一句话没说,只是盯着她手里的笔。
笔落下去,46%的国资、24.6%的职工持股、29.4%的宗氏股份,瞬间变成三张互不搭界的扑克牌。
严学峰回到宏胜上班那天,保安没敢拦他,但电梯口贴着一张A4纸:非本集团员工不得进入。
他愣了五秒,把工牌翻过来,照片还是去年年会拍的,笑得比娃哈哈厂庆时还开心。
纪委的解除通知像创可贴,血止住了,疤还在,所有人看见他都在猜:下一次被带走的是谁。
香港高院那把18亿美元的“冷冻锁”,9月26日又加了一道暗扣:上诉被驳回,但暂时不用交底牌。
三名私生子女没露面,律师在庭外只说了一句“程序正义”。
汇丰账户里的数字不会疼,可它让宏胜的银行授信额度直接缩水三成,下游供应商开始要求现结。
“去娃哈哈化”不是口号,是流水线上的新标签。
2026年1月起,宏胜出厂的瓶装水不再印“娃哈哈”,改印“娃小宗”,字体更瘦,颜色更冷。
经销商收到样品,第一反应是拍照发朋友圈,配文:老父亲的名字,女儿只敢用一半。
空心化最直观的场景在仓库。
杭州下沙基地,去年八月还堆着三米高的AD钙奶,现在同一位置放着宏胜的周转箱,标签上印着“非卖品”。
工人说,生产线没停,只是合同甲方换了名字,社保也换到滨江总部,公积金少了两百,大家私下叫“馥莉税”。
国资工作组进驻的消息,是财政局一个副处长在电梯里接电话被旁人听见的。
原话只有七个字:“盯死资产流向。”
第二天,娃哈哈老总部的前台多了两台人脸识别闸机,访客再不能随口说“我找宗总”。
宗庆后当年搞“联销体”,让经销商先打款后发货,把现金流做成护城河。
女儿反着来:先收渠道,再收工厂,最后收品牌,像拆积木,一块块搬到宏胜的盘子里。
老臣子私下叹气:老爷子留的是象棋,大小姐直接改玩拼图,还是不带图例那种。
最尴尬的是职工持股会。
24.6%的股份听起来像护身符,可章程写死“不得对外转让”。
有人算过,按去年分红率,每股税后0.38元,比余额宝高不了多少,跑不赢杭州房价,也跑不过人心。
接下来两条路已经摆明:
娃哈哈集团守着一张越来越薄的商标,像守着一张过期机票;
宏胜带着“娃小宗”去闯新江湖,却背着18亿美元的冷冻锁和国资放大镜。
中间那批跟了宗家三十年的经销商,一边擦汗一边刷手机,生怕下一秒又跳出“群公告已更新”。
插句嘴,饮料行业最怕的不是没销量,是没人再把你当“自己人”。
宗馥莉把“娃”抱走了,可娃会不会哭,还得看超市货架给不给面子。
毕竟,消费者买水只看两点:一只手拿得动,另一只手机扫得出。
其他的故事,都是老板们深夜自己加的戏。
来源:洒脱轮船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