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张靓颖在演唱会上意外坠落的视频一流出,就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粉丝直呼心疼,还有路人夸她哪怕摔跤也不忘接着唱歌,是个敬业的好歌手。
现在这年头,明星们随随便便一个举动都能让网友联想到是“炒作”。
前不久,张靓颖在演唱会上意外坠落的视频一流出,就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粉丝直呼心疼,还有路人夸她哪怕摔跤也不忘接着唱歌,是个敬业的好歌手。
可是谁也没想到,在她伤势严重的消息曝出之后,竟然还出现了大骂张靓颖“靠炒作博眼球”的言论,这件事究竟有什么内幕?
从两米高处摔落
先看她这次意外坠落,两米的高度真不算低了。
普通人平时在家踩凳子够衣柜顶部的物品,不慎摔落都要疼得皱眉半天,更何况张靓颖当时还穿着高跟鞋,那鞋跟少说也有五六厘米,不仅站不稳,坠落时还极易崴脚。
此外,现场灯光偏暗,她站在升降台上向左移动时,或许未能看清边缘位置,等发现下方是空的,早已来不及收脚。
从现场视频可见,台下粉丝瞬间尖叫,有人甚至当场落泪,反复呼喊她的名字,这样的场景任谁看了都会紧张。
令人意外的是,她坠落时臀部着地,被工作人员扶起后,脸上还带着一丝歉意的笑容,挥手向观众表示“没事”,甚至自嘲“就像小时候被妈妈打了一顿”。
更让人佩服的是,她轻轻踮脚试探能否行走后,便继续完成演唱,不难想象,当时她的腿和胳膊已开始疼痛,后续工作人员透露,其实她伤势并不轻,本不该再返场演出。
她要是想博眼球,有的是办法,犯不着拿自己的安全赌,毕竟她的好嗓子和好唱功摆在那,唱《画心》和《暗恋》的时候,多少人循环播放?根本不用靠“摔台”这种险招。
如果有人将这解读为“装敬业”,实在站不住脚,再怎么“装”也该有底线,谁会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从两米高处坠落,如果是头部着地,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当年黄家驹便是因头部受创离世,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那些说“炒作”的人,是把恶意当清醒
最让人膈应的,是网上部分言论称张靓颖摔跤是“炒作手段”,令人费解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究竟是“视力受限”,还是内心本就充满恶意?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杨宗纬在西宁演唱会从舞台摔落,张杰早年办演唱会时因设备故障手被夹伤流血,鹿晗也曾险些踩空升降台,幸得工作人员及时搀扶。
难道这些人都是提前约定好,集体“炒作”?再说了,张靓颖本身已有足够的知名度,她要是想制造话题,发布新歌、参与综艺都能轻松获得热度,何必冒着摔断骨头的风险炒作?
那些认定“炒作”的人,或许是自己习惯走歪门邪道,便默认他人也会如此,将恶意揣测当作看透真相,把“坏”错当成了“聪明”。
更过分的是,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摔不死你”“咋没摔死”,这样的话语让人不寒而栗,即便不喜欢她的作品,也不该说出如此恶毒的话。
普通人在路上看到陌生人摔倒,尚且会下意识询问,或是伸手搀扶,为何到了网络上,有些人便判若两人,言语比寒冬的风还要冰冷?
这些人或许认为,躲在屏幕背后便能肆无忌惮,说出再难听的话也无需负责,于是将内心的阴暗尽数宣泄,可他们忽略了,语言具有杀伤力,有时一句恶语带来的伤害,甚至超过肢体冲突。
主办方别装傻:安全不是小事,别等出事才补救
谈及此事,主办方也无法置身事外,不能当“甩手掌柜”,舞台安全本是最基本的要求。
升降台边缘是否该安装护栏?现场灯光偏暗,是否该适当调亮,让艺人能看清脚下路况?这些都是提前便能想到并落实的措施,最终却还是让意外发生了。
在此之前已经有多位艺人遭遇舞台意外,按理说早该吸取教训,结果却依旧如,这无疑是拿人命当戏。
粉丝购票观看演唱会,是为了欣赏精彩的演唱,而非观看“惊险杂技”;艺人站在舞台上表演,是为了给观众带来优质作品,而非去“闯险关”。
主办方要是把心思多花在安全上,少花在那些花里胡哨的表面功夫上,也不至于让艺人受这罪,让粉丝担这心。
别总等出事了才出来道歉,道歉有什么用?疼的是艺人,慌的是粉丝,主办方要是真有诚意,就赶紧把安全漏洞补上,别再让下一个“张靓颖”出现。
其实这件事的核心很简单:做人需有共情心,做事需有责任心,张靓颖遭遇意外,人们理应给予心疼,她忍着疼痛完成演唱,这份敬业值得认可。
那些发表恶评、胡乱揣测的人,该认真反思,说话前多考虑后果,别将“嘴欠”当作“耿直”;主办方更该警醒,安全并非“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必须坚守的底线,若连底线都守不住,又何必举办演唱会?
人活到一定年纪,经历过不少事,深知生活不易,也明白每个人都有难处,正因如此,更该懂得待人处事需留有余地,别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恶人”。
结语
希望张靓颖能好好养伤,早日康复,未来再站在舞台上时,无需再担忧脚下的安全,能安心唱歌。
也期待主办方真正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意外再次发生,至于网上那些难听的言论,不妨当作过耳之风,毕竟大多数人都明事理,都在为她祈祷平安,这便足够了。
来源:我说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