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3日,秋阳高照,金风送爽,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广袤的田野与村庄里呈现出一派忙碌而喜悦的景象。
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
2025年10月13日,秋阳高照,金风送爽,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广袤的田野与村庄里呈现出一派忙碌而喜悦的景象。
当地农民正抢抓这来之不易的晴好天气,争分夺秒地晾晒收获的玉米。(王子瑞摄)
村道边、房前屋后、文化广场上,甚至宽阔的村中空地上,都铺满了金灿灿的玉米粒,宛如一幅幅铺展在大地上的丰收画卷,空气中弥漫着谷物晒干后特有的清香。
这场来之不易的晾晒机会,背后是滑县农民近半个月来与恶劣天气的艰苦“拉锯战”。
自9月下旬以来,滑县遭遇了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秋季连阴雨天气。
持续不断的降雨导致田间土壤湿度过大,大型农机无法下地作业,127万亩秋粮玉米的收获进程被严重迟滞。
许多玉米因长时间浸泡在潮湿的环境中,出现发芽、霉变甚至倒伏现象,给农民的收成带来了巨大威胁。
更令人忧心的是,秋收的延误直接挤压了冬小麦的播种窗口期。
农谚有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如今已过寒露,再不及时播种,将严重影响来年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关乎着千家万户的“粮袋子”和“钱袋子”。
因此,当天气终于放晴,滑县的农民们便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或全家老少齐上阵,或邻里互助协作,将从田里抢收回来的湿玉米棒子剥开、摊开,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进行晾晒。
一些村庄还开放了公共晾晒场地,协调资源帮助困难农户。
农业部门也迅速响应,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农民科学晾晒、防霉防潮,并协调粮食收储企业启动应急收购,确保符合标准的粮食能够及时变现,减少农户损失。
这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不仅展现了滑县农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韧与勤劳,也凸显了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严峻挑战。
眼下,金黄的玉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仅晒出了丰收的希望,也晒出了人们对土地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盼。
随着玉米逐渐干燥,冬小麦的播种工作也将紧锣密鼓地展开,滑县大地正在从阴雨的阴霾中奋力复苏,重新奏响耕耘与收获的序曲。
来源:瑞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