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共模式”让边疆民族百村千寨食安共治有声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21:14 1

摘要:“食安”即“心安”,“心安”得“民安”。景洪市聚焦农村食品安全痛点,聚力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以品牌聚能、机制驱动、治理筑基、宣贯共识,创新“共建共管共治共尚”市场监管新模式,探索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舌尖上的隐患突围路径。

“食安”即“心安”,“心安”得“民安”。景洪市聚焦农村食品安全痛点,聚力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以品牌聚能、机制驱动、治理筑基、宣贯共识,创新“共建共管共治共尚”市场监管新模式,探索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舌尖上的隐患突围路径。

红蓝交融共建

找准党建引领和民族团结共促着力点,打造“党建+食安”“食安+团结”市监蓝盾品牌,以“党建红”引领“市监蓝”、以“市监蓝”守护“石榴红”,红蓝交融聚力提效,抓“理论+业务”双学铸魂、“传帮+指导”责任传导赋能、先锋示范实践筑基,推进基层所标准化、规范化“两化”建设,乡镇市场监管所党支部与民族村小组党支部“双支部”“+”出景洪食品安全监管新活力。

双轮驱动共管

实施责任更为严密的监管机制“双轮驱动”,市级领导带头包保重点企业,建立州、市、乡、村四级包保协同体系,覆盖15429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用示范带动层层靠实责任;配备村(社区)“两委”成员担任食品安全协管员181名,监管的触须在村寨网格间向深处延伸。在日常摸排的基础上推行差异化督导体系,乡镇所根据经营业态与风险等级实施精准检查。

一核多元共治

完善“从源头预防”到“过程监管”再到“事后惩处”全链条治理体系,三个聚焦推进整治。一是聚焦重点场所,针对农村食品监管中的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台账证照、制度落实等突出问题,对泼水节、“嘎汤帕”节等民族节日聚餐提前介入、现场指导,对村寨“家门口”赶摆集市随机抽检,对乡村文旅原始森林徒步餐饮、涉旅餐厅专项整治,对农村小卖部、小作坊、超市市场等场所严查严打。二是聚焦监管服务,在乡镇所设立固定快检点的基础上开展流动快检服务,开展农村食品经营规范店创建,在提优服务和规范指导的同时,让监管既“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三是聚焦智慧监管,推进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还将引入农村集体聚餐智慧监管系统,从“人工巡查”转变为“智能预警”。

场景交互共尚

农村群众普遍存在消费观念和风险认知的双重短板,通过线上定向推送和线下场景互动,让“尚德守法”成为食安共识,“共享食安”接进乡村生活。采用傣语、哈尼语“双语”在寨子“讲款”、在景中“传安”、在店铺“话食”、在市场“播法”,大力宣传农村集体聚餐报备、野生菌防中毒、野生动植物不能非法销售、不食用血旺剁生生食等食安知识。食安宣贯体现传统赓续里民俗文化与文明新风的碰撞,引导着各族群众在梳理法治、生态文明理念的同时不断强化“五个认同”。

据统计,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共开展检查6000家次,抽检1418批次,办理案件30余件。小卖部货架上的变迁、红白喜事餐桌上的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在市场监管力量守护下,村寨食品安全实现不断蜕变。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