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抓尾】周覃镇新园村:“排队抓尾”促蝶变 党建引领树标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21:56 1

摘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向左滑动

· 开栏语 ·

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三都县坚持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入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着力推进全县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即日起,“水乡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排队抓尾”专栏,集中展示全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做法成效,持续营造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浓厚氛围。请持续关注我们!

周覃镇新园村由原周覃镇播花村、拉近村与恒丰乡板力村“三村合一”而成。合并初期,该村凝聚力弱、集体经济薄、群众参与度低,沦为“矛盾易发、治理困难、产业薄弱”的后进村。面对困局,新园村以“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移风易俗”三轮驱动破题,成功从“问题村”蜕变为示范村、先进村,走出一条治理升级的突围之路。

优治理兴新风,打造“排队抓尾”治理样板。一是环境治理“破题”,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以“治理效能好”为指引,通过“群众定标、分类落实、积分长效”模式,完成22个组寨全域整治,经验在全镇推广。 思想先行转观念。组织村干、网格员等赴周边县(市)观摩美丽乡村;动员各组(寨)开70余次会议,让群众结合观摩体会定标准、献计策;召开整治启动会、院坝会,宣传整治重要性并共商整治清单,变“推着干”为“主动干”。 分类分步抓落实。结合民族习俗与基础设施差异制定策略,避免“一刀切”;构建“范围递进+标准递进+方法闭环”体系,范围从公路沿线、村委会周边向全村扩面,标准按“先清路、再清院、后清屋”推进,方法采用“群众先干——寨子先比——村里再评”。目前,已评出9个卫生组(寨)、30户卫生家庭、18名得力组长、30名优秀保洁员。 多方保障补短板。积极申报基础设施、两清两改两治理等项目;村级合作社投入15万元,带动群众自筹16.8万元;争取广帮及衔接资金85万元,支持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群众主动投工投劳800余人次,解决沟渠650米、排污沟500米、沉砂池10个,拆除老旧危房15栋,节约成本20万余元。 二是移风易俗“破冰”,从“陈规陋习”到“文明新风”。针对红白事大操大办问题,新园村牵头“四村一社区”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由红白理事会定标准、群众议事会商办法,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全年为群众减少“吃请”负担超百万元,带动全镇移风易俗变革。 自治为基规范流程。完善《村规民约》,纳入乡风文明内容;依托“你来商量”机制,2025年通过51次议事会制定婚丧公约并试行,现向周覃片区扩面。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红事2天内办结、白事3天内办结,探索一条龙服务,除直系亲属外不要求全员返乡,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与收入。 法治为保化解纠纷。借政法部门帮扶,原法院驻村干部入户、开群众会时提供法律咨询,培养群众法治意识并任矛盾调处顾问;组建老党员、退休干部等组成的调处队伍,1名老党员带头,已调处35件纠纷、解决群众困难20件,保障风电、光伏项目征地无堵工。 德治为先育新风。传承礼孝文化,组建“布依情文艺队”,成员从6人发展至98名妇女;每年“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办活动,以歌舞、手艺展示等方式引青年学传统,培养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风气。

兴产业富集体,激活“排队抓尾”发展动能。立足千亩坝区优势,以产业带动就业为核心、壮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通过“企业+合作社+群众”模式,让群众实现土地流转、就业增收、分红获利。 一是推进“稻+菌”轮作。发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作用,利用秋冬季闲田实施“稻菌轮作”的羊肚菌种植,3年发展成为全省较大规模的羊肚菌种植基地。2024年以来,以新园村为核心基地,带动辐射全镇周边种植5100亩,亩产值2万元,带动就业12.75万人次,实现就业增收750万元。 二是大力招商引资。做好农业经营主体招引与服务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对接等方式,吸引8家经营主体及6户种植大户入驻新园村农业园区。发展特色蔬菜1400亩,盘活大棚103亩,涵盖正大玉米制种、甜糯玉米、圣女果、灵芝等,园区年产值突破 2000万元。 三是推动“合作社+”模式。建成全县最大的生态牛养殖场,存栏580头,配套种牧草630亩、玉米300亩、水稻400亩;利用农业机械化政策杠杆,将新园村养牛牧草基地与水东村合作社大米加工厂项目、桃园村水稻高产示范基地串联起来,共建稻、米、草、牛循环发展共同体。

2024年以来,新园村通过资产管理、产业收益等,集体经济收入达34.2万元。如今,新园村以“排队抓尾”为契机,靠“好班子”领路、“硬队伍”攻坚、“优治理”提效、“强产业”富民,交出乡村振兴新答卷。下一步,新园村将深化党建引领,在产业升级、治理精细、乡风文明上发力,让“新园经验”持续丰富,向更高水平示范标杆迈进。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