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疆非遗邂逅海派旗袍……第三届海派旗袍创新设计大赛结果揭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3 22:37 1

摘要:10月12日,第三届海派旗袍创新设计大赛暨艾德莱丝绸新中装设计大赛总决赛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教融合大楼成功举办。赛事共吸引全国118所高校及28位独立设计师参与,征集作品1128件。经过两轮评选,39位设计师的40组作品脱颖而出,入围决赛。120件原创设计集中

10月12日,第三届海派旗袍创新设计大赛暨艾德莱丝绸新中装设计大赛总决赛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教融合大楼成功举办。赛事共吸引全国118所高校及28位独立设计师参与,征集作品1128件。经过两轮评选,39位设计师的40组作品脱颖而出,入围决赛。120件原创设计集中呈现了新疆非遗艾德莱斯技艺与海派旗袍文化及现代设计理念的深度融合。

本次大赛由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主办,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丝绸集团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服装行业协会支持。评审委员会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会长童继生等9位全国知名学者与行业领军人物组成,确保了评审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决赛中,设计师们围绕“生活旗袍、职业旗袍、礼服旗袍”三大场景展开创作,将数码印花、激光切割等现代工艺与艾德莱丝绸巧妙融合。例如,有设计团队以江南蓝印花布为灵感,融入艾德莱斯元素,借蓝色韵律展现江南温婉诗意,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焕发旗袍新生,彰显非遗工艺在当代设计中的生机与活力。海派旗袍的典雅风格与艾德莱丝绸的独特质感及色彩,形成了鲜明而和谐的艺术表达。

“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改变设计行业的创作逻辑,但文化内核始终是设计创新的根本支撑。”有评委指出,参赛选手运用数字化工具对传统服饰元素进行解构与重构,有效衔接了本土文化与前沿技术。本届大赛参赛范围从长三角扩展至全国,更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国际高校的博士生与留学生参与。作品在保留海派旗袍“海纳百川”文化特质的同时,融入艾德莱斯元素,注入丝路文化基因,推动传统服饰从舞台展示向日常生活场景渗透,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现场,上海海派旗袍文化促进会艺术团的模特们身着近代旗袍,演绎了《旗袍映画・海上风华》主题秀。经典海派旗袍依次登场,配合多媒体投影呈现的老上海街景与现代都市画面,生动再现了海派服饰文化的传承与演变。细腻的盘扣工艺、流动的丝绸光泽与沉浸式场景相融合,为观众带来兼具艺术感与文化感的视觉盛宴。

最终,设计师赖嘉琪、张雷的作品《梦回丝路》荣获一等奖;张子婧的《帕米尔疏影》与朱金标的《形色天成·东方雅韵》获二等奖;侯辰蕊《织梦青语》、莫艳玲《芳華舊梦》、杨玉娟《有“融”则灵》、罗昕、刘关林、曾伟华《传家》、王志丽《西域风情》、缪思琪《醒韵海澜(蓝)》、陈霄月《ouroboros》、阿卜力米提·图尔荪托合提《海派丝绸旗袍》、廖禄、马一诺《融·创—蓝韵》、彭文黍、陈文婷、姚丁琦《Rainbow Black(红)》十件作品获三等奖。获奖作品在设计创意、文化表达、工艺技术与实用性等方面均展现出较高水准,充分体现了本届大赛“创新传承、融合发展”的核心宗旨。

作为承办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依托“产学研用三协同”育人体系,为赛事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持与学术保障,鼓励学生运用智能材料与数字化设备实现创意落地。目前,部分参赛作品已具备产业化开发潜力。主办方表示,后续将联合承办单位与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推动优秀作品的产业化转化,并计划组织获奖作品参与国际时尚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海派服饰美学与非遗技艺走向国际舞台,助力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全球传播。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