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在券商营业部碰到个有意思的事:大厅里两拨人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几个年轻人对着屏幕敲个不停,嘴里念叨着“热点又切换了”“这只妖股要不要追”,收盘后对着账户绿盘叹气;另一边是个退休的张叔,慢悠悠翻着打印的财报摘要,偶尔在笔记本上记两笔,账户里几只股票都是拿了一
上周在券商营业部碰到个有意思的事:大厅里两拨人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几个年轻人对着屏幕敲个不停,嘴里念叨着“热点又切换了”“这只妖股要不要追”,收盘后对着账户绿盘叹气;另一边是个退休的张叔,慢悠悠翻着打印的财报摘要,偶尔在笔记本上记两笔,账户里几只股票都是拿了一年多的,收益率反倒稳稳定在20%以上。
后来跟张叔聊了聊才知道,他炒股五年从没追过热点、没听过内幕,就靠一套“笨办法”从10万本金做到了40多万。这让我想起最近看的一组数据:A股散户平均年化收益不到4%,但那些坚持“简单策略”的投资者,收益反而能跑赢80%的人。
其实在股市里,真正赚钱的从不是那些把K线图看出花、天天追涨杀跌的“聪明人”,而是守住简单方法、熬得住性子的“笨人”。今天就把这些人赚钱的核心逻辑、具体方法拆透,没有复杂术语,全是能直接用的实在招。
一、先戳破真相:为什么越“聪明”越亏钱?
在讲赚钱方法前,得先搞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天天研究政策、盯盘十几个小时,反而亏得一塌糊涂?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踩了“聪明人的陷阱”。
1. 陷阱一:把“短期波动”当成“赚钱机会”
现在打开炒股软件,分时图、龙虎榜、实时资金流向全在眼前,不少人盯着5分钟K线就忍不住买卖。有个数据很扎心:A股散户年均换手率超过500%,相当于一年把手里的股票换5遍,手续费和印花税就吃掉了不少利润。
去年有个朋友就是典型,他每天至少盯盘6小时,哪个板块涨了就追哪个,今天买新能源,明天换AI,后天又跑去炒消费。年底算账,光手续费就交了两万多,账户还亏了15%。反观他同事,就拿着两只行业龙头,偶尔看看季度财报,一年下来反而赚了28%。
这就是关键:股市短期是“情绪市”,涨跌全看资金炒作;但长期是“价值秤”,股价最终得靠公司业绩撑着。盯着短期波动操作,就像追着浪花跑,永远也踩不准节奏。
2. 陷阱二:把“复杂技巧”当成“赚钱秘籍”
不少人刚入市就扎进技术指标里,MACD、KDJ、布林带学了个遍,还花钱买各种“炒股课程”,以为掌握了这些就能精准预测涨跌。但实际情况是,指标全是滞后的,等你看到金叉买入时,主力早就开始出货了。
75岁的刘大爷就踩过这坑,刚炒股时把十几个指标背得滚瓜烂熟,结果跟着指标买股,三个月亏了6万多。后来他放弃了复杂指标,就死磕OBV这一个“资金晴雨表”,反而三年净赚150万。
其实A股里的“聪明技巧”大多是陷阱,真正有用的逻辑往往很简单:资金往哪流,业绩往哪涨,股价就往哪走。
3. 陷阱三:把“别人的消息”当成“操作依据”
“我听说这只股要重组”“券商经理推荐了个牛股”“菜市场大妈都在买,肯定涨”——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很多人炒股全靠“听消息”,却不想想:真能赚钱的内幕,怎么会轮到普通人知道?
之前有只医药股,网上传“要出重磅新药”,一群人跟风买入,结果股价涨了三天就暴跌,套住了一堆散户。后来才知道,消息是游资故意放出来的,目的就是让散户接盘。
数据统计显示,靠“小道消息”炒股的人,亏损概率高达83%。股市里最靠谱的消息,从来不是别人嘴里的“内幕”,而是公司财报里的营收、现金流,是行业里的供需变化。
二、赚钱的“笨人”都有这3个共性:反人性但管用
那些靠“笨办法”持续盈利的人,不是运气好,而是守住了三个核心原则。这些原则看着简单,却能帮你避开90%的坑。
1. 共性一:只做“看得懂”的机会,不懂的坚决不碰
在股市里亏钱最快的方式,就是买自己完全不了解的股票。赚钱的人都有个共识:只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做事。
就像张叔,他退休前是做机械制造的,所以只买高端制造和新能源产业链的股票。他说:“我能看懂这些公司的生产线是不是满负荷,能分清什么是真技术什么是蹭热点,买这些股心里有底。”
反观很多人,今天炒光伏,明天追ChatGPT,连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纯粹靠名字和概念下单,这跟赌大小没区别。A股里的好机会永远有,但只有“看得懂”的才是你的机会。
2. 共性二:不贪“短期暴利”,追求“长期确定”
“一年翻倍”是很多人炒股的目标,但真正赚钱的人,追求的是“每年稳赚15%-20%”。看似目标低,长期下来却很惊人:10万本金,每年赚20%,10年后就是62万。
全职妈妈李姐就是这样,她不追涨停板,只选分红稳定、业绩扎实的消费龙头,在股价跌20%以上时分批买,涨50%以上就分批卖。去年行情震荡,她的账户反而赚了16万,比很多全职炒股的人赚得还多。
股市里有个“复利奇迹”:短期暴利靠运气,长期盈利靠复利。那些想着“一把赚大钱”的人,往往会因为贪心被套;而追求“慢慢变富”的人,反而能积少成多。
3. 共性三:能“熬得住寂寞”,拒绝“从众跟风”
人性的弱点在股市里被无限放大:涨的时候跟风追,跌的时候恐慌割。但赚钱的人,都能做到“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2018年贸易战的时候,大盘跌到2440点,证券营业部门可罗雀,很多人割肉离场,但有个老股民却在这时满仓买入了几只蓝筹股。后来大盘反弹,他赚了一倍多才卖出。2021年白酒股全民狂欢时,他又在茅台2600元的时候清仓,成功避开了后续的大跌。
这就是“反人性操作”的核心:行情好的时候别贪,行情差的时候别慌。股市里的机会,往往是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出现的。
三、这套“笨办法”照做就行:3步走,新手也能稳盈利
说了这么多原则,关键还是得有可落地的方法。下面这套“选股-买入-卖出”的流程,是很多持续盈利者的核心秘籍,简单到初中生都能学会,但执行到位就能跑赢大部分人。
第一步:选股只看3个指标,排除99%的垃圾股
选股不用看复杂的研报,就盯三个“硬指标”,符合条件的才放进自选股,不符合的直接拉黑。
1. 指标一:净利润增速——看公司赚不赚钱
选股票首先看公司能不能持续赚钱,净利润增速就是最好的尺子。重点看“近3年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好保持在15%-30%之间。
增速太低不行,比如有些传统制造业公司,增速常年低于5%,说明行业没增长,股价很难涨;增速太高也要警惕,比如一年突然涨100%以上,大概率是短期利好,后续容易回调。
像宁德时代,上市5年净利润增速一直稳定在20%以上,股价也飙涨了20倍,这就是典型的成长股。而有些蹭热点的公司,净利润忽正忽负,这种股坚决不能碰。
2. 指标二:毛利率——看公司赚的是不是“真钱”
毛利率反映的是公司的赚钱能力,毛利率越高,说明公司越有竞争力。不同行业标准不一样,但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二是近3年没有大幅下降。
比如白酒行业的茅台,毛利率常年在90%以上,说明它有很强的品牌壁垒,不用靠降价抢市场;而有些制造业公司,毛利率只有5%左右,还经常受原材料价格影响,赚钱就很吃力。
张叔选股时就有个规矩:毛利率低于20%的公司直接pass,“连自己的成本都控制不好,怎么可能长期赚钱?”
3. 指标三:现金分红——看公司愿不愿“分享利润”
真正的好公司,不仅能赚钱,还愿意把利润分给股东。可以看“近3年分红率”,也就是分红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最好在30%以上。
那些常年不分红的公司要警惕,要么是赚的“假钱”(现金流差),要么是管理层太抠门,不把股东当回事。像伊利股份、青岛啤酒这些消费龙头,每年都稳定分红,既说明业绩扎实,也能给投资者带来稳定收益。
按照这三个指标筛选,自选股里剩下的都是“底子扎实”的公司,踩雷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张叔的自选股里永远不超过10只股票,“选得少才能看得透”。
第二步:买入只等2个信号,不追涨不抄底
选好股后,什么时候买很关键。赚钱的人从不会“说买就买”,而是等两个明确的信号,这能最大限度避免买在高位。
1. 信号一:估值“跌透了”再买
好公司也得买在便宜的时候,否则照样亏钱。判断估值的简单方法是看“市盈率(PE)百分位”,也就是当前PE在过去10年里的位置,低于40%就说明估值不高,低于20%就是“跌透了”的机会。
比如某消费龙头,2022年10月的时候,PE百分位跌到了15%,比过去10年85%的时间都便宜,这时候买入就很划算。而如果PE百分位超过80%,就算公司再好也别碰,比如2021年的某些白酒股,PE百分位超过90%,后续跌了40%才稳住。
买入时别一次梭哈,分3-4批买。比如计划买10万元,先在PE百分位40%的时候买2万,跌到30%再买3万,跌到20%再买5万,这样能摊低成本,就算继续跌也有子弹补仓。
2. 信号二:资金“真进场”再买
光估值低还不够,得有资金进场托底,股价才容易涨。判断资金进场的简单方法是看“成交量”和OBV指标。
OBV指标就像股票的“资金晴雨表”:如果股价在低位横盘,但OBV指标慢慢往上走,成交量也从每天几千万放大到上亿,说明资金在偷偷进场,这时候可以准备买入。
刘大爷2022年买消费股就是这么操作的:那只股在11-12块横盘半个月,OBV却持续上涨,成交量也在放大,他等股价开始抬头后分三次建仓,最后赚了32万。
反过来,如果股价在高位,OBV却往下掉,说明资金在偷偷出逃,就算看着涨得热闹也别买,这就是“虚涨”,早晚要跌。
第三步:卖出只守2个原则,不贪心不恐慌
很多人不是买不到好股,而是卖得不对——要么赚一点就跑,要么套住了就死扛。赚钱的人卖出只守两个原则,简单却管用。
1. 原则一:估值“涨疯了”就卖
当股票的PE百分位超过80%,就说明“涨疯了”,该分批卖出了。比如某新能源龙头,2023年7月PE百分位涨到了85%,这时候就可以先卖一半,涨到90%再卖剩下的一半。
别想着卖在最高点,没人能精准预测顶部。李姐2023年卖某科技股时,就是在PE百分位80%的时候全部卖出,虽然没卖到最高,但也赚了50%,比后来贪心被套的人强多了。
如果手里的股票业绩突然变脸,比如净利润增速降到10%以下,不管估值高低都得卖,这说明公司基本面变了,不能再持有了。
2. 原则二:趋势“破了”就卖
如果不想看估值,也可以看趋势,10日线就是简单的“趋势线”。只要股价在10日线上方,就说明趋势没坏,可以继续持有;如果连续两天跌破10日线,而且成交量放大,就赶紧卖。
刘大爷就靠这个方法避开了很多大跌:2023年有只股票涨到25块时,突然跌破10日线,OBV也跟着下跌,他果断卖了一半,没过几天股价就跌到了18块,成功保住了利润。
记住,卖出不是结束,而是为了下次更好的买入。把卖股票的钱放在现金里,等下一次估值跌透、资金进场的信号出现,再重新布局。
四、必须守住的4条“笨规矩”:比方法更重要
方法再好,不遵守规矩也白搭。那些持续盈利的人,都给自己定了几条“死规矩”,看似死板,却能保住本金、稳住心态。
1. 规矩一:单只股仓位不超过30%
永远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哪怕再看好一只股票,仓位也不能超过总资金的30%。张叔有次特别看好一只新能源股,也只买了25%的仓位,后来这只股跌了10%,因为仓位不重,没影响整体收益,等反弹的时候还补了仓。
如果满仓一只股,一旦遇到大跌,想补仓都没子弹,心态也容易崩。有个朋友2022年满仓买了一只医药股,跌了40%后割肉离场,本金直接亏了一半,再也没缓过来。
2. 规矩二:只用“闲钱”炒股
炒股的钱必须是“3年不用的闲钱”,不能用工资、房贷、彩礼钱来炒。李姐就说得很实在:“用闲钱炒股,跌了也不慌,能拿得住;要是用急用的钱,跌几个点就想割肉,根本做不了长期投资。”
数据显示,用闲钱炒股的人,年均收益比用“急用款”炒股的人高12%,因为他们心态更稳,不会被短期波动影响操作。
3. 规矩三:每月只看一次盘,每天不盯分时图
这是最“笨”却最管用的规矩。很多人亏就亏在天天盯盘,被分时图的涨跌牵着鼻子走。赚钱的人大多不天天盯盘,张叔每月只在周末看一次行情,平时该上班上班,该带孙子带孙子。
为什么?因为短期波动都是噪音,一只好股票不会因为一天的涨跌就改变价值。刘大爷每天只花1小时复盘,看看OBV指标和成交量,其他时间该干嘛干嘛,反而比那些盯盘十几个小时的人赚得多。
建议大家把炒股软件的通知关掉,别让实时行情影响生活和心态。每月看一次财报,每季度调一次仓位,足够了。
4. 规矩四:每年只操作3-5次,不频繁交易
频繁交易是散户的“天敌”,不仅交手续费,还容易追涨杀跌。那些持续盈利的人,每年操作次数很少,张叔一年最多买卖5次股票,有时候一只股票能拿两年多。
2021年他买了一只光伏龙头,中间跌了15%也没卖,一直拿到2023年,赚了80%才卖出。他说:“好股票就像好酒,放得越久越香,别总想着喝一口就换。”
统计显示,每年操作次数少于5次的人,盈利概率比操作50次以上的人高67%。少操作、多持有,才是赚钱的关键。
五、常见问题解答:这些“坑”别再踩了
很多人学了方法还是赚不到钱,是因为踩了“执行误区”。下面几个常见问题,都是实战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必须搞明白。
1. 问:选到好股后,跌了10%要不要割肉?
答:先看两个东西:一是公司基本面变了吗?如果净利润、毛利率还在达标,只是市场情绪导致下跌,就不用割,甚至可以补仓;二是估值高不高?如果PE百分位还在40%以下,说明跌得合理,不用慌。
刘大爷2023年买的新能源股,买了之后跌了1块多,身边人都劝他割肉,但他看公司基本面没变,OBV也没跌,就继续持有,后来涨了6块多,赚了28万。但如果公司净利润突然下滑,就算只跌5%也得卖。
2. 问:没时间研究财报,能不能买基金?
答:完全可以,买基金也是“笨办法”的一种。选基金就看两个指标:一是基金经理从业5年以上,经历过牛熊市;二是基金近5年年化收益在15%以上,而且最大回撤不超过20%。
选好基金后,也用“跌透了买、涨疯了卖”的方法:基金净值回撤20%以上就分批买,涨50%以上就分批卖,长期持有比自己炒股还省心。
3. 问:市场热点来了,能不能临时换股?
答:最好别换。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普通人根本跟不上。2023年AI热点爆发时,很多人卖了手里的消费股追AI,结果AI涨了几天就跌了,消费股反而涨了,两边挨耳光。
张叔从来没追过热点,他说:“热点就像流星,看着亮,抓不住;好公司就像太阳,虽然升得慢,但天天都能发光。”如果实在想参与热点,也只能用不超过10%的仓位试错,别影响主力仓位。
4. 问:持有多久才算“长期”?
答:至少1年以上,最好3-5年。A股牛熊周期大概3-4年,持有3年以上,大概率能赶上一波行情。茅台10年涨了15倍,要是只持有3个月,可能还亏着钱;但持有3年以上,基本都是赚的。
当然,要是公司基本面变了,比如净利润增速连续两年低于10%,就算持有不到1年也得卖,长期持有不是“死扛”。
六、最后说句实在话:炒股拼的不是智商,是心态
有人说:“A股是个筛子,筛掉的是贪心的人,留下的是踏实的人。”这句话太对了。
那些靠“笨办法”赚钱的人,不是比别人聪明,而是比别人更能管住自己的手、稳住自己的心。他们不羡慕别人一天赚5%,只追求每年稳赚20%;他们不纠结短期涨跌,只盯着公司基本面;他们不相信一夜暴富,只相信慢慢变富。
张叔跟我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炒股就像种庄稼,选好种子(好公司),在合适的季节播种(跌透了买),然后耐心等着收割(涨疯了卖),中间别瞎折腾,自然有好收成。”
现在的A股市场,热点天天换,消息满天飞,但真正的赚钱逻辑从来没变过:买好公司,在便宜的时候买,长期拿着,在贵的时候卖。就这么简单,却没几个人能做到。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炒股是天天追热点、频繁交易,还是拿着好公司长期持有?你试过文中说的“笨办法”吗?效果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互相参考,少踩点坑。毕竟在股市里,踏实比聪明更重要,耐心比技巧更管用。
来源:森林里追逐的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