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8岁“转型副本”:失业边缘闯保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7:30 2

摘要:打开抽屉,摸着仅剩的三位数存款,我盯着电脑里弹出的“裁员通知”邮件,突然觉得38岁的天空有点暗。做了10年外企“螺丝钉”,没想到第一个失业警报,会在中年准时炸响。

打开抽屉,摸着仅剩的三位数存款,我盯着电脑里弹出的“裁员通知”邮件,突然觉得38岁的天空有点暗。做了10年外企“螺丝钉”,没想到第一个失业警报,会在中年准时炸响。

“要不试试保险?”朋友随口一提,我却像抓到救命稻草。印象里保险=推销=碰壁,但账上的房贷可不会跟我讲情怀。第三天,我就坐进了保险公司的培训教室,成了“新人小白李”。

第三个月的“战绩”:0开单,但有100%成长

刚入行,我以为保险就是“卖产品”,直到被第一位客户拒了三次。“你们不就是想赚佣金吗?”她甩下话转身,我攥着资料站在雨里,突然醒悟:客户要的不是“能卖”,而是“懂他”。

开始学翻病例——研究不同职业的健康风险,记不住条款就抄在小本子上,每天睡前背一遍。跑客户也不再“硬推销”,而是先聊生活:给开餐馆的老张算厨房意外险,给单亲妈妈拆少儿重疾条款。

上个月,帮邻居王姐规划了家庭保障,虽然没当场签单,但她临走时说:“小李,你讲的我真能听懂。”那一刻,比签单更开心——原来信任是用“懂”换的。

培训时,95后新人玩转线上拓客,我对着手机屏幕愁得直挠头。逼自己学视频剪辑,第一周拍的科普短视频被骂“土”,第二周试着用情景剧讲“医保和商保区别”,居然有2000播放量。

“38岁转行是不是太晚?”无数个失眠夜后,我懂了:外企教我专业,保险逼我灵活;年龄不是枷锁,怕的是不敢迈出第一步。

现在打开钱箱,虽然佣金还没覆盖房贷,但里头多了些“无形资产”:客户发来的感谢短信、通过的保险资格证、手机里存的200+行业案例。

保险这行,越往后越吃香。38岁的我,才刚站上新起点。

来源:刘家 老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