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解决人口难题,想出了几个妙招,宫女和单身汉都拍手称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3 07:32 2

摘要:就因为他比李建成晚生了几年,皇位就没他的份?有时候李世民自己都琢磨,自己是不是李渊亲生的。既然爹不给机会,那就自己抢,后来才有了玄武门之变,他总算坐上了龙椅。​

人口在古代就是国家的根本。一个朝代要是人丁兴旺,往往就离盛世不远;要是到处都见不着人,那多半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唐太宗李世民刚坐上皇位的时候,就被人口问题愁得睡不着觉,不过他脑子活,很快想出好几招,尤其是其中一招,让天下光棍都拍手喊好,连宫里的宫女都感激他。

李世民到底用了啥办法?那招妙招又是什么呢?

先说说李世民当时面临的烂摊子,他也算是个苦过来的人,老李家打天下的时候,他南征北战,立下的功劳比谁都多,可他爹李渊就是不待见他,也不肯立他当太子。

就因为他比李建成晚生了几年,皇位就没他的份?有时候李世民自己都琢磨,自己是不是李渊亲生的。既然爹不给机会,那就自己抢,后来才有了玄武门之变,他总算坐上了龙椅。​

可当了皇帝他才发现,这位置真不好坐。隋末那几年打仗打得太狠,中原大地到处都是荒地,老百姓没几个能好好过日子的,等着他处理的事堆成了山。

李世民是个能吃苦的工作狂,天天泡在奏章里加班,就想把国家弄好。​

对古代中国来说,农业就是顶顶重要的事。那时候因为打仗,好多田地都荒了,李世民就琢磨着让老百姓重新种地。

他下了命令,减轻老百姓的徭役,还免了新归附地区两年赋税、老辖区一年赋税;要是有人没地种,朝廷甚至按标准分地。总之一句话,只要你愿意扛锄头种地,朝廷就帮你想办法。​

可折腾了一阵子,李世民发现没啥大效果。不是政策不好,是没人干活,地里多,干活的农民太少了。

这事还得怪隋炀帝杨广,杨广登基时,隋朝人口约为890万户、4600万人,到武德元年唐朝建立时,人口仅剩约200万户、1000万人。至李世民贞观元年登基时,人口略有回升,但仍不足250万户、1200万人。​

为啥会这样?因为杨广太能折腾了。他刚继位就大兴土木,开凿大运河时,征调民夫约100余万人,秦始皇修长城时才征调民夫约30万人。

大运河工程规模虽大,但民夫数量并非远超长城。更吓人的是,修运河时民夫死亡率极高,通济渠修建仅半年,就有近40万民夫死亡。后来修建东都洛阳,又征调民夫200万,其中半数因劳累、疾病死亡。​

最要命的是他三征高句丽。第一次出兵约113万人,加上运粮民夫约200万人,总计超300万人,最终仅27万人返回;第二次出兵约60万人,因杨玄感叛乱中途撤军,损失约30万人;第三次出兵约30万人,虽迫高句丽求和,但也损失近10万人。

三次征战总计损失超300万人,且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再加上隋末农民起义、诸侯混战,人口进一步锐减,等李世民接手时,全国劳动力已极度匮乏。​

古代朝廷想干啥都得靠人,人口这么少,李世民再有本事也没法子。所以,增加人口成了当时最要紧的事。李世民跟大臣们商量来商量去,想出了好几招。​

第一招,就是把宫里的宫女遣散出宫。皇宫里人最多的不是皇帝一家子,是伺候人的宫女和太监。太监没法生孩子,可宫女不一样,她们能成家养孩子。李世民在贞观二年首次遣散宫女约3000人,贞观三年又遣散宫女约2000人。​

有人说,5000个宫女也不算多,就算每个人生两个孩子,也才1万人,对1200万人口来说,跟没加一样。可李世民根本不是为了这5000人,他是想给天下人做个样子。

皇帝都遣散宫女了,下面的大臣、贵族自然纷纷效仿。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遣散家中侍女20人,英国公李勣遣散侍女15人,长安城内的王公贵族总计遣散侍女约2万人。地方上的官吏、士绅也跟着遣散家中仆婢,全国总计遣散女性约30万人。

这才是李世民的真正目的,有了这30万适龄女性,能极大缓解男多女少的婚姻矛盾,间接促进人口增长。这招也确实妙,不光光棍们高兴,宫女们更感激。要知道,唐代宫女入宫后,需至50岁才能离宫,平时居住在深宫,几乎没有接触异性的机会。现在皇帝让她们提前出宫,能过上正常人的家庭生活,自然欢欣鼓舞。​

第二招,就是鼓励大家结婚生孩子。李世民在贞观元年颁布《劝勉民间嫁娶诏》,规定:男子年满20岁、女子年满15岁,必须在一年内结婚;若有适龄男女未成婚,由乡里的里正负责撮合;对因贫困无法成婚的家庭,由义仓提供粮食、布匹资助。他还规定,百姓若生育子女,可免除当年徭役;生育三个以上子女的家庭,可免除三年赋税。​

为了增加人口,李世民连鳏夫、寡妇都没放过。他规定,鳏夫、寡妇需在服丧期满后半年内再婚,若拒不执行,里正可上报官府,对其处以杖六十的刑罚。说真的,为了多生孩子,李世民也算是想尽办法了。​

第三招,就是把流失到外族的人口弄回来。隋末战乱时,约有100余万中原百姓为躲避战乱,逃往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地区。李世民继位后,一方面派李靖等率军击败东突厥、吐谷浑,迫使这些政权归还中原人口。

另一方面,对愿意回归的百姓提供绿色通道,免除五年赋税,由朝廷分配土地、农具,还派官员护送他们返乡。至贞观十五年,总计有160万中原人回归,这些人大多成为农业劳动力,极大充实了人口基数。​

这三招下来,效果特别明显。到李世民晚年,唐朝人口增至约380万户、1900万人,相较贞观元年增长约60%。人多了,种地的人就多,农业也就兴盛起来。

贞观年间,全国粮食亩产从隋末的1石提升至1.5石,洛阳、长安的粮价从贞观初年的斗米值绢一匹降至斗米五钱,唐朝的经济慢慢稳固,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

人口多了,朝廷还能组建起大军队。贞观年间,唐朝军队规模从初年的12万人增至20万人,且多为青壮年士兵。那时候突厥、吐蕃都挺厉害,可面对唐朝的大军,还是打不过。

直到安史之乱前,唐朝人口增至约900万户、5200万人,军队规模达57万人,版图也扩张至最大,当时世界上没哪个国家能比唐朝强。

来源:趣史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