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看来国军是一支很“特殊”的军队,其指挥官决定了其部队的战斗力、士气等多方面能力,且国军部队确实有不少能打的精锐,但都属于依赖老兵和指挥官的个人魅力,接受过补员或者更换指挥官后其水平会直线下降,这种下降是断崖的,而非正常的变动,不像解放军的政工系统在某部队接
在我看来国军是一支很“特殊”的军队,其指挥官决定了其部队的战斗力、士气等多方面能力,且国军部队确实有不少能打的精锐,但都属于依赖老兵和指挥官的个人魅力,接受过补员或者更换指挥官后其水平会直线下降,这种下降是断崖的,而非正常的变动,不像解放军的政工系统在某部队接受较大损失后进行补员重整后也能保持相对的战斗力。
案例:
碾庄战役中解放军惨胜,黄百韬自杀,这场战斗打的非常惨,堪称绞肉机。
后面的双堆集战役虽然也付出不小代价,但也没这么惨烈。
碾庄战役里面黄百韬虽然犯了不少错误,但其能力和个人魅力也是部下死战的原因之一,且在那样情况下黄百韬部队依然俘虏了一定数量的解放军(随后蒋介石空投越级下令处决俘虏)。
碾庄战役
国军第7兵团 总计约十万人 战死伤超过七万 其余突围 解放军俘虏不足千人。
解放军合围兵力超过 三十五万 各方数据伤亡在六万到八万不等。
不过在碾庄战役和双堆集战役后国军就出现一边倒了,其他部队是彻底崩了,是一泻千里的崩溃。
还有个例子就是新一军和新六军,初期给解放军的压迫和造成的军事打击都极大。
这两支部队初期都是士气极为高昂且经常以少对多发起主动攻击比如:
东北民主联军7旅第21团和第7师第20旅59团反击击溃了新一军新38师1个整营的进攻。
你没看错,一个营主动进攻两个团。
孙立人率部一路追击,亲率第50师强渡辽河,攻击公主岭,101又北撤,五日内攻陷长春,随后取回农安、德惠等战略要地,进展顺利。
6月4日,孙立人亲率第五十师渡过松花江,隔日攻取了陶赖昭堡,此时距哈尔滨仅60公里,位在哈尔滨的中共党政军组织均已做好撤退准备。在孙立人即将攻进哈尔滨之时,中原战场在马歇尔以美国“援华5亿贷款”为要挟调停下,国军被迫退兵。
1947年,孙立人陆续瓦解101五度下松花江的攻势,德惠之役后,新一军扼守松花江南岸的一个连及坚守德惠的五十师一四九团,获蒋介石赐名“中正连”、“中正团”。此时,东野部队流传“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兵”。东北民主联军一纵一师政治委员梁必业在1947年初写的《政治工作主要经验》中提到:
我们抓紧了从农安战役到其塔木战役之间十八天的时间,自下而上的总结了农安战役四十天战斗行动转移的军事、政治、及供卫工作。表扬了范例,检讨了缺点,规定了今后工作办法。以此给了干部及战士深刻的教育,普遍学习了总政治部发的运动战教材,并将战役行动的实际检讨相结合,较好的体会了运动战的特点,运用新年佳节,宣传各解放区我军的胜利,回忆我师一年来的光辉战绩,特别宣扬了一年来从硬拼中取得胜利的战斗实例,宣传了六纵战斗英雄提出“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专打新一军”的生动口号,启发部队去打硬拼,歼灭新一军主力的战斗情绪,有的同志说:“打新三十八师死了也甘心”,二团二连战士提出“爬高山,砍大树”,三营战士提出“砍倒大树枝不断!”有的同志提出:“吃饭要吃大米饭,打仗要打歼灭战”,部队战斗情绪就逐渐发展,政治部组织了……”
就在这时候老蒋的微操来了,让101和整个东野的心腹大患,被老蒋开始微操了。
1947年7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官,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负责全国国防新军训练的重任。副军长贾幼慧、新30师师长唐守治皆追随孙立人离开了新一军。直接把孙立人干到台湾去了,孙立人是为数不多对解放军保持极高胜率的将军,还都是直接和101交手,所以老蒋有时候是真的不知道在想啥,送人头?
这个消息传到了解放军高层哪里,直接开香槟了是真的开香槟了,都清楚蒋介石是在干什么。
随后101抓住时机连续和新一军多次鏖战付出一定代价后给新一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1947年11月7日陈诚赴东北,拆散新编第一军组成新编第一军、新编第七军,并把新编第一军原有主要武器移交其他黄埔系将领。并且将原本已编入地方保安,接受日本精良训练的原满军组成的保安区升级为正规部队暂编师,用黄埔系军官替换伪满军官。使许多满军因顿时失去生活来源而纷纷加入共产党军队,大大增加了共产党在东北的实力。
陈诚不但直接拆了新一军,还搞了一大堆蜜汁操作。
把在长春市的新1军和归新1军指挥的三个暂编师扩为两个军:以第50师、新30师、暂53师和新1军直属部队编为新一军。新38师、暂56师、暂61师编为新七军。直到1948年10月新一军全部覆灭,由东北第5保安区及所属4个保安团改编的暂编53师没有跟着新一军打过一天仗。编53师师长许赓扬,副师长徐继章和谢树辉,第1团团长韦人侣,第2团团长李培根。
随后被拆后的新一军在辽沈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
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
新六军的命运也差不多,当然如果你从军事角度去看老蒋,无法理解把自己中为数不多的精锐救火部队给多次拆分重组和调整的行为。
好比斗地主自己拆了炸弹。
当然不止是孙立人倒霉,杜聿明也倒霉,或者说不可抗力?杜聿明身体垮了去治病了,陈诚来接任了杜聿明,开始了“改革”,随后国军的东北局势极度恶化,东野也在这个空窗期开始全面反扑,国军全线溃败,所以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老蒋难道不知道陈诚的水平么?让这样的人来顶替杜聿明,这不是送人头么。
淮海战役又让刘峙做总司令和指挥,这不也是送人头么。
老蒋手底下并不缺乏能打的将军,不是掣肘太多,就是信任问题,所以老蒋输不冤。
总结 在没有老蒋干预的情况下
精锐部队可以和解放军苦战甚至反过来压制解放军
常规部队 可以做到和解放军拉锯但少有主动进攻。
地方部队或二三流部队,顺风捡人头,逆风送人头,只能打顺风仗。
少量精锐部队略微强于解放军,但过于依赖指挥官和其内部的大量老兵以及军官,一旦出现变动会直接断崖式下降,其他大量部队整体素质均落后于解放军,尤其是其他常规部队的士气。
当然 新一军和新六军 这种部队对老蒋来说也是不可复制,底层军官和士兵多为经历了大小百战,尤其是在缅甸和日军血战,打的都是硬仗一路杀过来,不单单只是装备精良。
来源:历史的温度一点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