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11.93亿美元!月销仅6辆,极星汽车业务停摆,面临退市风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2 03:12 2

摘要:背靠吉利、沃尔沃在纳斯达克上市,曾被称作“车圈顶级富二代”,如今却落得败走中国的结局,这说的就是极星汽车。 2025年上半年,极星在国内只卖出69辆,6月销量更惨,只有区区6辆,就连上半年的净亏损值都飙到了11.93亿美元。

背靠吉利、沃尔沃在纳斯达克上市,曾被称作“车圈顶级富二代”,如今却落得败走中国的结局,这说的就是极星汽车。 2025年上半年,极星在国内只卖出69辆,6月销量更惨,只有区区6辆,就连上半年的净亏损值都飙到了11.93亿美元。

8年前,极星刚上市就瞄准百万级市场,不少人觉得它能成为特斯拉的终极挑战者;8年后,它却销声匿迹,连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都忍不住抱怨,极星的存在感低到连负面新闻都没了。

新能源品牌做砸不算新鲜事,但像极星这样从“天胡开局”跌到“彻底崩盘”的,还真没第二个。

极星,英文名Polestar,原意是北极星,最早是沃尔沃旗下的小众改装车品牌,2017年,沃尔沃打算往电动化方向转型,又想先试试新能源市场的水温,就把极星改造成全新的新能源品牌,还拉上股东吉利一起发力。

同年,极星首家工厂落在成都,后来第二家工厂也开到了吉利的老家台州。

这么一来,极星就有了“总部在瑞典、研发在欧洲、生产在中国”的布局,看着像个国际化车企的样子,可顶着“顶级富二代”的光环,极星的发展之路却一直磕磕绊绊。

2020年到2024年这四年,极星汽车累计亏损超过51亿美元,光2024年一年就亏了20亿美元。

更扎心的是,2024年它全球销量才4.49万台,算下来卖一辆车就要亏超4万美元,差不多30多万人民币,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这么造。

截至2024年底,极星总资产40.54亿美元,总负债却高达73.83亿美元,早就是资不抵债的状态了。

2024年《中国汽车报》曾报道过新能源行业的亏损情况,当时行业平均亏损率在15%左右,而极星的亏损率远超行业水平,相当于每卖一辆车,不仅没赚钱,还得倒贴30多万。

极星走到这一步,核心问题就俩字:定位,不管是品牌定位、市场定位,还是研发生产的区域定位,都乱得一塌糊涂。

近十年,全球新能源市场其实就俩核心玩家,一个是中国市场,半个是特斯拉,像福特、丰田、大众这些老牌车企,电动化速度都慢得很。

一方面是大企业病严重,决策慢半拍;另一方面是太依赖过去的经验,没心思搞深度创新,极星瑞典总部的团队,其实就是沃尔沃派过去的人,带着那种僵化低效的老毛病,搞出来的产品根本跟不上市场需求。这一点,从极星已经上市的四款车就能看得明明白白。

最开始,极星想走超豪华新能源路线,2017年推出的混动GT轿跑极星1,在欧洲卖15.5万欧元,美国卖15.5万美元,中国区更是卖到145万元。

当时特斯拉最贵的Model X P100D才135万,极星1直接贵了10万,一下就贴上了“最贵新能源汽车”的标签。

除了贵,极星1还搞限量,全球每年就卖500辆,卖完了就得等下一年,把饥饿营销玩到了极致。

当时不少人觉得这操作没问题,对标行业第一能抬身价,限量能造稀缺感,首发混动还能避开纯电技术不成熟的坑,再加上沃尔沃和吉利的背书,开局应该稳了。

可做生意不是套公式,极星1上市后,市场一片吐槽,都说价格虚高,品牌没吸引力,这款车具体卖了多少从来没公布过,每年500辆的限额大概率根本没卖完,到2021年就停产了,作为一款车,生命周期也太短了。

之后想走量的极星2,同样问题一堆,2020年极星2上市,放弃了超跑定位,改成纯电轿跑,定价29万到46万,瞄准特斯拉Model 3。

可上市没多久,就有车主反映车子有严重安全隐患,开着开着可能突然趴窝,极星没办法,只能紧急召回2000辆。

新车刚上市就召回,本来就够丢人的了,结果极星2在2020年10月、11月,2021年3月,2024年6月,2025年5月又多次召回,返厂次数比OTA升级还勤。

2023年《汽车质量报》曾统计过新能源车型的召回率,极星2的召回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3倍,不少人都质疑它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就这么着,极星2上市三年销量还不到10万辆,要知道,特斯拉Model 3在2021年一年就卖了50万辆,累计销量超100万辆,是全球第一款销量破百万的新能源汽车。

这时候极星2再提“对标Model 3”,连沃尔沃内部的人都觉得有点可笑,两次失败后,极星彻底乱了阵脚。

超跑和轿跑不行,就想试试SUV,后来推出的豪华SUV极星3,起售价高达70万;第二年又出了30万级别的轿跑SUV极星4,可这两款车市场反响还是平平。

现在还在设计的极星5和极星6,又改回轿跑和超跑,极星6甚至打算重回百万级豪车阵营,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 新品牌最需要给用户留下清晰印象,可极星这么来回折腾,只会不断消耗本来就不多的品牌影响力。

2024年某汽车调研机构做过一次消费者认知调查,提到极星,超过60%的受访者说“不知道这个品牌是做什么的”,只有不到10%能说出它的一款车型,这就是定位混乱的后果。

市场与管理失序

除了产品定位,极星的市场和管理也一团糟,从一开始,极星就喊着要做“全球品牌”,在美、欧、中三个市场一起发力,结果步子迈太大,有点惨。

除了在欧洲还有点知名度,在中美市场基本没什么声量, 先看中国市场,现在新能源竞争多激烈啊,每年上市的新车比新手机还多,种类全、价格还便宜,价格战从年头打到年尾。

极星定价偏高,产品力又一般,根本没法适应,2025年上半年只卖了69辆,有些月份甚至只有个位数销量。

国内卖得差,很大原因是中国团队没话语权,只能当个执行工具,有极星中国的员工说,每次开会都得等瑞典团队凌晨上班,等他们回复的时候,市场早就变了。

甚至在中国建工厂,有些建材都要从瑞典专门运过来,费时又费钱,瑞典总部不放权,中国团队内部也不稳定。

八年间,中国区CEO换了7个,平均一年不到就换一个,根本没法制定长期发展计划,更别说稳定发展了。

对比一下比亚迪,中国团队有绝对的决策权,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这也是比亚迪能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的原因之一。

再看美国市场,因为贸易战,中国产的纯电汽车在美国要交100%的进口关税。极星没办法,只能去美国建厂。

可这么做,就没法利用中国成熟的产业集群优势,就算避开了关税,造车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现在极星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工厂有6座,2024年全球销量却不到5万辆,平均一座工厂一年才卖几千辆,这种“大投入、低产出”的模式,亏损根本止不住。

老东家沃尔沃也慢慢失去了信心,2024年2月,把手里极星的股权从48%降到18%,大半股权都转给了吉利。

吉利为了保住这个面向欧美市场的窗口,明知极星是个烫手山芋,也只能接过来,2025年6月,李书福还给极星注资2亿美元,说白了就是花钱保牌照。

靠着吉利输血,极星或许还能撑一阵,但靠补贴过日子的品牌,根本没什么竞争力,其实新能源赛道上,从来没有谁能靠家底躺赢。像特斯拉,一开始也不是靠钱砸出来的,而是靠聚焦核心车型、不断优化技术才站稳脚跟。

比亚迪也是深耕中国市场,靠接地气的产品和快速的决策机制赢得消费者,极星的困境,给所有新能源品牌提了个醒:不管有多少资金背书,清晰的定位、靠谱的产品、高效的管理才是关键。

未来,随着新能源市场越来越成熟,只有真正懂市场、懂用户的品牌,才能走得长远。

相信极星的经历会成为行业的一面镜子,让更多企业少走弯路,在新能源赛道上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云蘅不姓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