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话像一枚隐形校徽,别在他洗得发白的红色队服上,从此广州城多了一条会呼吸的“倒计时”:105-79=26,26圈年轮,26次四季,26场马拉松式的自我对抗。
“骑行王”郭道宁和他的冠军梦
——一部刻在车轮上的当代“夸父日记”
一、序章:105岁的“倒计时”
广州塔下的晨雾尚未散尽,79岁的郭道宁已把码表归零。
“今天目标是220公里,骑到珠海吃叉烧包,再连夜折返。”
“骑行王”郭道宁
旁人咋舌,他却咧嘴一笑,露出三颗被岭南烈日镀成古铜色的假牙。
“医生说我105岁才能出院——我得骑回去给他看。”
这句话像一枚隐形校徽,别在他洗得发白的红色队服上,从此广州城多了一条会呼吸的“倒计时”:105-79=26,26圈年轮,26次四季,26场马拉松式的自我对抗。
“骑行王”郭道宁
二、第一章:1960,八双胶鞋与一条进京的泥土路
故事的开头没有自行车,只有八双开了口的解放鞋。
1960 年,郭道宁 14 岁,广州五中初二。大喇叭里喊着“步行上北京向毛主席报喜”,他背着 3 斤炒面、1 张学生证,与七名同学排成“人”字,一路把珠江水味走成华北的玉米味。
42 天,2000 公里,8 双鞋全部磨穿,脚趾甲集体“退役”。
丰台火车站的月台尽头,他们收到人生第一枚“勋章”——北京群众塞过来的冷馒头。
“那一刻我明白,脚是用来做梦的,只要梦够大,路就短。”
谁也没想到,这句话 52 年后会翻译成英语,出现在伦敦奥运的骑行官网上。
“骑行王”郭道宁参加活动
三、第二章:2012,罗马到伦敦——3000 公里的“老年逆袭”
2012 年 3 月,广州日报大厅。
“骑车到伦敦看奥运”海选现场,乌泱泱全是 90 后碳纤维战车。
郭道宁推着 26 寸“永久”钢架车,车把挂俩塑料袋,一袋藿香正气水,一袋老婆晒的陈皮。
报名表年龄栏:66。
工作人员礼貌劝退:“大爷,我们这是奥运,不是敬老院秋游。”
他一句话怼回去:“我 14 岁走到北京,你们走到过哪儿?”
30 天后,他成为 20 人国家队里最年长的一员;再过 30 天,他从罗马斗兽场出发,翻越阿尔卑斯山,穿过香槟葡萄园,在英吉利海峡的渡轮上高唱《我的太阳》。
伦敦碗的火炬前,他掏出那张 1960 年的学生证,与五环旗合影。
“谁说夕阳红只能跳广场舞?夕阳也能做尾灯,一路红到奥运!”
广州梦骑行队
四、第三章:广州梦骑行队——从“老头乐”到“梦之队”
回国第二天,老郭把微信名改成“骑行王”,拉上 6 个老街坊,成立“广州梦骑行队”。
inaugural 仪式在沙面一棵百年榕树下,没有香槟,只有 7 瓶玻璃瓶可口可乐,用鞋带绑成“金字塔”。
十年,队伍从 7 人滚成 700 人;骑行鞋从塑料凉鞋升级到锁鞋;队服从地摊 10 元 T 恤到定制速干衣;唯一不变的是口号:
“健康、快乐、低碳、环保——骑到 105!”
老郭给车队配“三件套”:
女儿画的队旗——木棉与车轮缠绕成“梦”字;
自己写的队歌——副歌直接扒《奥林匹克颂》的谱,填粤语词;
老婆熬的陈皮绿豆汤——赛后一人一碗,败火也败“娇气”。
2015 年,他们首次海外团体骑——马来西亚“云顶爬坡赛”。
组委会看到平均 62 岁的名单,以为填错表,特批“收容车全程陪护”。
结果 72 公里爬坡,收容车空跑,老郭率队集体抵达,把奖牌挂得比车载音响还响。
外媒标题:Chinese Grandpas Ride to Clouds, Literally.
广州梦骑行队
五、第四章:2019,死神来了——一场摔车与 38 天的“长眠”
死神第一次露面是在 2019 年 9 月 19 日,谐音“就要救”。
清远下坡,时速 47 码,前车轮压到一块拳头大花岗岩。
空中转体 720 度,头盔裂成两瓣,锁骨戳出皮肤,耳膜出血。
ICU 里,医生给家属两次《病危通知书》:
“能醒就是奇迹,长途骑行别再想。”
38 天,他像被按了暂停键的磁带。
第 39 天清晨,护士发现老爷子手指在敲床栏,节奏竟是队歌的副歌。
康复室里,他把动感单车调成 0 阻力,骑 5 分钟喘成风箱,却笑得比拿金牌还灿烂:
“原来地狱也怕自行车,我蹬两下,它就关门了。”
出院那天,他把轮椅留在医院走廊,贴上纸条:
“暂借给下一个想放弃的人,记得还我时还带 10 公里骑行记录。”
“骑行王”郭道宁和团队
六、第五章:2025,全运年——“大湾区环骑”与 2300 字的“通讽”
2025 年,十五运会落户粤港澳,老郭 79。
年初一,别人发红包,他发“红任务”:
“春节不休息,拉练 1000 公里,为全运做‘人肉吉祥物’。”
车队微信群瞬间炸锅,有人哀嚎“爷,您这是要骑到月球?”
广州梦骑行队
老郭甩出一张自制表格:
日期、路线、海拔、补给点、心率区间、甚至“厕所星级”——比考研课表还细。
“别喊累,我腿脚还不利索呢,你们好意思比我慢?”
2 月,钟落潭—花都湖—顺峰山,单日 120 公里,均速 22。
3 月,珠海情侣路,逆风 6 级,他带头破风,脸被吹成“风干老腊肉”。
4 月,深圳湾大桥,雾大到看不见尾灯,他一路摇铃,声音像破铜锣,却把全队“锣”回安全线。
有人偷偷给他算过:从 2010 到 2025,15 年,他累计骑行 18.7 万公里,可绕地球 4 圈半;
摔坏 3 辆车、5 副眼镜、7 颗牙,却换来 700 人的肺活量、7000 天的笑声。
记者问他:“您这么拼,到底图啥?”
他答:“图有一天,医院再下《病危通知书》,我能把‘病危’俩字改成‘病尾’——尾巴的尾,我蹬着车轮把死神甩在尾巴后面!”
广州梦骑行队荣耀时刻
七、第六章:彩蛋——“通讽” or “通梦”?
行文至此,本该收尾,可老郭偏要加彩蛋。
“小年轻,别把我写成鸡汤,要写成‘通讽’——讽刺的讽。”
“讽啥?”
“讽那些 30 岁就躺平、40 岁就囤药、50 岁就订临终关怀的人;
讽那些把日子过成‘倒计时’,却只会倒数工资、房贷、发际线的人;
讽那些把‘老了’当借口的嘴,把‘算了’当护身符的腿。”
说罢,他掏出新计划书:
2026,环海南岛;2027,重走丝绸之路;2028,洛杉矶奥运……
“如果 105 岁那天,我没能骑到终点,请把骨灰盒绑在自行车后架,我蹬完最后一厘米。”
广州梦骑行队的伙伴们
八、尾声:车轮上的“夸父”
夸父逐日,倒在邓林;郭道宁逐梦,车轮作杖。
日头每天东升西落,他每天都在路上。
有人笑他“傻”,有人劝他“慢”,有人问他“终点在哪”。
他指了指码表:“喏,这里——当前里程 18.7 万公里,下一公里就是终点,再下一公里,又是起点。”
于是,在广州的晨曦里,你常能看见这样一道风景:
一面猎猎木棉红旗,一首跑调的《我的太阳》,一串爽朗的笑声,
和一个 79 岁、却活成 19 岁的背影——
他俯身,蹬踏,像要把地球踩成一颗巨大的链轮,
带着 700 名队友,带着 105 岁的约定,
一路尾灯通红,
一路把“老年”二字,骑成“年轮”。
广州梦骑行队伙伴们
郭道宁:今年79周岁,作为广州梦骑行队的老队长,他身体力行,不但能骑长途,还能像年轻人一样快速地穿梭于广州城的大街小巷、郊外景区,乃至全国、全世界,他的目标是“争取骑行到105岁”!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冠军梦”。
过去十多年间,广州梦骑行队完成了六次海外骑行,三次获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接见,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南北美洲,成为广州乃至全国草根骑行团中最威水的一支队伍。
来源:肖金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