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鄂尔多斯高原的秋意渐浓,准能集团供电公司的秋检战场早已拉开序幕。检修人员穿梭于变电站、输电线路间,无人机巡线划破天际,巡检机器人沿轨道自主排查,智能化设备与专业技术人员协同发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用电高峰织密安全防护网。
当鄂尔多斯高原的秋意渐浓,准能集团供电公司的秋检战场早已拉开序幕。检修人员穿梭于变电站、输电线路间,无人机巡线划破天际,巡检机器人沿轨道自主排查,智能化设备与专业技术人员协同发力,为即将到来的冬季用电高峰织密安全防护网。
“今年秋检不是春检的‘缩小版’,而是对电网设备的‘精准治疗’。” 在秋检工作部署会上,供电检修所所长杨志军的话明确了今年秋检的任务目标。
为减少停电次数、保障电网稳定运行,供电公司供电检修所在秋检筹备阶段就按下“精准键”:依托智能化设备采集运行数据,结合历史故障记录与近期多雨天气特点,建立缺陷分级制度,将问题划分为“需停电消除”“可不停电消除”两类,为7座变电站的20台套设备、6条输电线路量身定制检修方案。
自9月8日秋检启动以来,供电公司将“精准高效、应修必修”的原则贯穿全程。针对无需停电即可处理的缺陷,检修人员提前制定消缺方案,在保障正常供电的前提下,已完成全部“可不停电消除”问题的处置。下一步,重点供电线路及关键设备的深度检查将接续推进,让“精准治疗”成效持续深化。
秋检现场,“空中力量”的高效运转令人瞩目。在黑岱沟变电站314南部Ⅰ号线旁,无人机驾驶员陈少波操控设备升空,高清摄像头与激光雷达同步启动,对线路绝缘子、杆塔进行无死角扫描。“以前 4个人徒步半天才能巡查的复杂地形,现在无人机 20分钟就能全覆盖,并实现数据实时回传。”外线班长赵二楞的话道出了技术升级的优势,以往“望山难行” 的巡检痛点迎刃而解。
“地面力量”同样不甘示弱。在中心区变电站内,巡检机器人沿既定路线穿梭,上传的数据精准定位出隔离开关触头的虚接点。“过去用手持红外探测仪,不仅精度低而且容易漏检;现在机器人的整体数据能帮我们快速锁定故障点。”配电班长武玉祥边操作后台系统边介绍。
配电室里,保护班长王飞与通信班长马驰骏正通过九点测温装置监测柜内温度,“以前要等柜体发热才发现问题,还得停电检查;现在实时监测,减少了检修停电次数,保障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截至目前,本次秋检已出动无人机11架次、地面巡检机器人30余次,构建起“天地协同、精确定位”的巡检体系。
安全是秋检的“生命线”。供电检修所将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系统融入安全管理,把职工学习量化为流程浏览、视频学习、案例分析三大模块,配套 “固定检查 + 临时检查 + 流程培训”管理体系,让安全管理可感可查。仅9月,检修所流程学习总时长超500分钟,实现人员全覆盖,为秋检筑牢安全根基。
从前期数据研判到现场智能巡检,再到全流程安全管控,智能化贯穿秋检每一环。接下来,准能供电公司将聚焦冬季防冻检查,持续以技术赋能精准检修,确保电网以 “全健康状态” 迎战冬季用电高峰。
来源:准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