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儿子旅游三天,累得差点丢了半条命:这不是去玩,是去渡劫飞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00:28 1

摘要:从车站拖着箱子回到家,短短十几分钟的路,像是走了一个世纪。我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就把自己扔进了沙发里。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像是在嘲笑我的狼狈。

引子

我瘫在沙发上,感觉身体里的骨头都散了架。

从车站拖着箱子回到家,短短十几分钟的路,像是走了一个世纪。我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就把自己扔进了沙发里。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像是在嘲笑我的狼狈。

手机就在这时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铃声尖锐,刺得我太阳穴一跳一跳地疼。我摸索了半天,才从外套口袋里掏出手机。屏幕上跳动着“伟建”两个字。

是儿子。我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

“妈,到家啦?这次出去玩得开心吧?”电话那头,伟建的声音听起来轻松愉快。

开心?我张了张嘴,喉咙里像堵了一团棉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我的脑海里闪过的,不是碧海蓝天,不是风景名胜,而是孙子童童的哭闹声,是儿媳小丽挑剔的眼神,是我在酒店卫生间里搓洗一家大小脏衣服时,腰间传来的阵阵酸痛。

这哪里是旅游,这分明是换了个地方当保姆,还是不给工钱、吃力不讨好的那种。

三天,仅仅三天,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扒了一层皮,丢了半条命。

“妈?怎么不说话啊?”伟建在那头催促着。

我闭上眼睛,把涌到嘴边的抱怨和委屈又咽了回去。对着电话,我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声音沙哑地说:“嗯,开心,你们开心,妈就开心。”

挂了电话,屋子里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我看着门口那个半开的行李箱,里面乱七八糟地塞着一家人的衣物,一股酸楚猛地涌上心头。

事情,要从一个星期前的那通电话说起。

那天我正在厨房里择菜,老魏在客厅看他的抗战剧,声音开得震天响。伟建的电话就是在那时打来的。

“妈,我跟小丽商量好了,这周末带上童童,咱们一家人去海边玩三天!”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兴奋。

我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芹菜叶子都忘了摘。去海边?这可是个新鲜事。自从童童出生这五年来,我们一家人还从来没有一起出去旅游过。

“去海边?那得多花钱啊。”我下意识地就想到了钱。伟建他们小两口背着房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哪有闲钱去旅游。

“妈,您就别操心钱了。我抢到了特价的酒店套餐,划算得很!您跟爸就当是去散散心,平时带童童也辛苦了。”

他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还能说什么?心里那点顾虑,顿时被一种久违的期待冲散了。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出去玩,多好啊。

我把这事跟老魏一说,他正看到精彩处,头也没抬,哼了一声:“散心?我看你是去当老妈子吧。你信不信,到头来,看孩子的、收拾东西的,还得是你。”

“你这人,嘴里就没句好话。”我瞪了他一眼,“儿子难得有这份孝心。”

老魏把遥控器一按,电视没了声。他转过头,镜片后面的眼睛看得我有点发毛。“我不是说他没孝心。我是说,你别把事情想得太美。到时候累的是你,说不定还不落好。”

我心里有些不快,觉得他就是杞人忧天。

“我不去,我晕车,就在家看家。”老魏摆了摆手,态度坚决。

也好,他不去,我还能清静点。

于是,我一个人,怀着满心的欢喜和一点点被老魏说出来的不安,开始为这次“家庭旅行”做准备。我把家里的大行李箱拖出来,里里外外擦得干干净净。我想着海边风大,给童童带了厚外套;怕他吃不惯外面的东西,我准备了小包装的饼干和肉松;防蚊水、肠胃药、创可贴……我像个要去打仗的将军,事无巨细地清点着我的“弹药”。

我以为,这是一次充满阳光和欢笑的旅程。

我以为,这会是我们一家人最美好的回忆。

可我没想到,老魏的话,竟然一语成谶。这三天,成了我这辈子最漫长的三天。

第1章 打包的学问

收拾行李,对我来说,是一门刻在骨子里的学问。

我当了一辈子的小学老师,凡事都讲究个条理。这一个大箱子,在我眼里就像一个班级,每件物品都得有它自己的位置,整整齐齐,一目了然。

我把童童的衣物单独用一个布袋装起来,按天分好,每天一套,小丽拿起来方便。我自己的衣服就随便卷了卷塞在角落里,反正就那两件,怎么穿都行。

正收拾着,小丽的电话来了。

“妈,您在忙呢?童童的东西您别带了,我这边都准备好了。”她的声音总是客客气气的,但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劲儿。

我心里有点不舒服,我都收拾了一半了。“我给他带了换洗的衣服,还有他常吃的饼干……”

“妈,那些饼干添加剂太多,不健康。衣服我也给他买了新的,防晒的,透气的。您就带上您自己的东西就行了,别太累。”

我拿着手里那包童童最爱吃的动物饼干,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了一下。我心想,我带大的儿子,也没见吃出什么毛病来,怎么到了孙子这儿,就这么金贵了?

可是,我能说什么呢?现在的年轻人,讲究科学育儿,我一个老太太,说多了,就是思想落后,就是干涉他们。

“行,那……我就不带了。”我嘴上应着,心里却空落落的。

我默默地把给童童准备的东西一件件拿出来,放回原处。那个瞬间,我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多余。好像这次旅行,我只需要带上我这个人就行了,其他的,都轮不到。

第二天,伟建开车来接我。看到我只提着一个小小的旅行袋,他愣了一下。“妈,您怎么就带这么点东西?”

我笑了笑:“小丽不是说都准备好了吗?”

伟est建挠了挠头,有点尴尬地笑了:“她那人,就是喜欢瞎操心。您还是带上点常用药,还有您的厚外套,海边晚上凉。”

你看,儿子还是心疼我的。我心里那点不快,顿时烟消云散。我转身上楼,把之前拿出来的药包和外套又塞进了包里。

到了他们家楼下,我才看到那“准备好了”是怎样一番景象。两个巨大的行李箱,一个儿童专用的拉杆箱,还有大包小包好几个,堆在单元门口,像要去搬家。

小丽指挥着伟建把东西往后备箱里塞,童童在一旁兴奋地跑来跑去。

“妈,您来了。”小丽看见我,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快上车吧,后座给您留好了。”

我钻进车里,童童立刻扑了过来,在我脸上亲了一口,奶声奶气地说:“奶奶,我们去看大海!”

我抱着软乎乎的小孙子,心都化了。什么多余,什么不快,全都被我抛到了脑后。只要能跟孙子在一起,累点又算什么呢?

我心里盘算着,这趟出去,吃住都由他们负责,我这个做长辈的,总得表示一下。我的退休金不多,但给孙子买点零食,买个玩具的钱还是有的。我悄悄在口袋里塞了一千块钱,想着到时候能派上用场。

车子缓缓启动,载着我们一家人,也载着我满满的期待,向着那片蔚蓝的大海驶去。窗外的景象飞速倒退,我看着身边活泼可爱的孙子,看着前面驾驶座上儿子的背影,心里像被温水泡着,暖洋洋的。

我心想,这趟旅行,一定会很愉快的。一家人在一起,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我完全没意识到,那些堆得像小山一样的行李,已经为这次旅行的基调,写下了沉重的第一个音符。

车里,小丽开始跟伟建讨论起了行程。

“我们先去那个网红悬崖咖啡馆打卡,我看了好多攻略,拍照特别出片。”小丽举着手机,兴奋地说。

“那地方排队得两小时吧?带着童童,方便吗?”伟建一边开车一边问。

“哎呀,难得出来玩一次,肯定要去最火的地方啊。妈,您说是不是?”小丽忽然把话头转向了我。

我能说什么?我对什么“网红”“打卡”一窍不通。我只关心童童会不会饿,会不会累。

“你们年轻人喜欢就行,我没意见。就是童童还小,别太折腾他。”

小丽笑了笑,没再接话,又低头看她的手机去了。

我看着她那纤长的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她所谓的“准备好了”,是不是只准备了那些用来拍照的漂亮衣服和化妆品?而那些真正需要在路上的东西,比如水,比如纸巾,比如童童的零食,她想到了吗?

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我很快就把它压了下去。我告诉自己,别用老眼光看人,现在的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得学着适应,学着放手。

可我没想到,这种需要我“适应”和“放手”的时刻,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会反复出现,直到把我最后一点耐心和体力,都消磨殆尽。

第2章 迟到的列车

我们没坐火车,伟建说开车方便,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可他忘了,现在是周末,通往景区的路上,车多得像一锅煮沸的粥。我们的车在高速上走走停停,不到三百公里的路,硬是开了快六个小时。

童童一开始还很兴奋,在后座上又唱又跳。可时间一长,狭小的空间让他烦躁起来。他开始不停地问:“爸爸,到了吗?怎么还没到?”

小丽在副驾驶座上,戴着耳机听音乐,偶尔不耐烦地回头说一句:“童童,别吵,安静点。”

安抚童童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我的头上。我从包里拿出给他准备的小画板,陪他画画;我给他讲故事,嗓子都快说哑了;我抱着他在后座上摇晃,哄他睡觉。

等他终于睡着了,我才松了口气,感觉自己的腰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我靠在车窗上,看着外面一成不变的风景,心里有点发堵。我心想,这趟旅行还没开始,我就已经累了。这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没有轻松的谈笑,只有孩子的吵闹和漫长的等待。

好不容易到了酒店,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伟建说的“特价酒店套餐”,确实很便宜,但位置也确实很偏。酒店坐落在开发区的边缘,周围除了几家零星的工厂,就是光秃秃的荒地。要去海边,还得坐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

“这……也太偏了吧?”我看着窗外荒凉的景象,忍不住说了一句。

“妈,偏点清静。而且便宜啊,省下的钱咱们能吃顿好的。”伟建笑着解释,但那笑容里,多少有点心虚。

小丽没说话,但她紧锁的眉头已经说明了一切。她大概是没想到,她精心挑选的那些漂亮裙子,首秀的背景会是这样的地方。

进了房间,我的心又沉了半截。房间很小,一张大床,旁边加了一张小小的折叠床。卫生间的设施看起来也有些年头了,水龙头上甚至还有些锈迹。

“将就一下吧,反正就是睡个觉。”伟我建放下行李,试图缓和气氛。

小丽一言不发地从行李箱里拿出消毒湿巾,把房间里她能看到的地方都擦了一遍,从门把手到马桶圈,一丝不苟。

我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我知道她爱干净,这是好习惯。可是在这种时候,这种过分的讲究,就显得像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她没有抱怨一个字,但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在说“我不满意”。

晚饭,我们就在酒店附近找了家小饭馆。小丽拿出手机,对着菜单拍了半天,又上网查这家店的评分,折腾了十几分钟,才点了三个菜。

菜端上来,味道很一般。童童扒拉了两口米饭就不吃了,吵着要喝饮料。

“不能喝,都是糖精。”小丽立刻拒绝了。

童童的嘴一瘪,眼看就要哭。我赶紧从包里掏出我偷偷带来的保温杯,里面是我早上出门时灌的温开水。

“童童乖,喝奶奶带的水,这个解渴。”我把水递给他。

小丽看了我一眼,眼神有点复杂。她大概是没想到,我这个“思想落后”的老太太,还藏了这么一手。

那一刻,我心里忽然有了一丝小小的得意。你看,不管你们年轻人有多少新潮的理论,到了真正过日子的时候,还是我们这些老办法管用。

吃完饭,天已经黑了。伟建提议去海边散散步。

我们坐着叮叮当当的公交车,晃了半个多M小时,才终于闻到了海风的咸味。

夜晚的海边很美,有海浪声,有闪烁的渔火。童童第一次看到大海,兴奋得又叫又跳,在沙滩上跑来跑去。

小丽和伟建拿出手机,开始互相拍照。他们摆出各种姿势,一会儿拥抱,一会儿牵手,背景是朦胧的夜色和大海。

而我,则跟在童童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沙滩上。我得时刻注意着他,怕他摔倒,怕他跑到海里去。海风吹得我有些冷,我把外套的拉链拉到最高。

看着不远处那对沉浸在二人世界里的小夫妻,我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他们有他们的浪漫,童童有他的快乐,而我,只是一个负责看孩子的保姆。

“奶奶,你看,贝壳!”童童捡起一个亮晶晶的东西,献宝似的递给我。

我接过那个小小的贝壳,借着远处微弱的灯光,看到上面有细细的纹路。我把它攥在手心,那点冰凉的触感,让我稍微清醒了一点。

我心想,林秀珍啊林秀珍,你想什么呢?出来玩,不就是为了孩子高兴吗?只要童童开心,你不就开心了吗?别想那么多了。

我努力说服自己,把心里那点失落感压下去。可那感觉就像沙子里的水,怎么压,都会从指缝里渗出来,凉飕飕的。

第3章 海边的沙堡

第二天,天气好得不像话。

阳光明晃晃的,把海面照得像撒了一层碎金子。按照计划,我们上午要去海边玩沙子。

我起了个大早,想去酒店餐厅看看早餐。可小丽说,外面的东西不干净,她自己带了便携烧水壶和燕麦片,要给童童做“营养早餐”。

于是,在那个狭小的房间里,我看着她手忙脚乱地冲泡燕麦,童童却一脸嫌弃,一口都不肯吃。最后,还是我下楼,在酒店门口的小卖部买了个面包,才算把孩子的早饭对付过去。

小丽的脸色不太好看。

到了海边,童童像脱了缰的小马,立刻冲向了沙滩。

“妈,麻烦您看着点童童,我跟伟建去那边拍几张照片。”小丽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一条颜色鲜艳的纱巾。

我点点头,还能说什么呢?

于是,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就看着一幅奇异的画面。不远处,我的儿子和儿媳,在海边摆出各种亲密的姿势,快门声咔嚓咔嚓响个不停。他们一会儿让我帮他们看包,一会儿让我递一下防晒霜,忙得不亦乐乎。

而我,则陪着童童,在沙滩上挖沙子,堆城堡。太阳火辣辣地照在我的背上,汗水顺着我的额头往下流,浸湿了我的衣领。我带来的水,大半都进了童童的肚子。我渴得嗓子冒烟,也只能忍着。

我心想,这叫什么事啊?他们是来度假拍照的,我倒像是带着雇主家的小少爷出来放风的保姆。这种念头让我心里很不舒服,像吞了一只苍蝇。

“奶奶,我们的城堡要有一个最高的塔!”童童用小铲子拍打着沙堆,脸上沾满了沙子,像一只小花猫。

看着他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心里的那点怨气又散了。我打起精神,帮他把沙子堆得更高。算了,为了孙子,我忍了。

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小丽终于拍满意了。她提议去一家她收藏了很久的网红海鲜餐厅吃饭。

那家餐厅装修得很漂亮,到处都是适合拍照的角落。可价格也同样“漂亮”。我们三个人,点了四个菜,就花掉了快五百块钱。

菜的味道,说实话,还不如我们家楼下的小炒店。那条清蒸鱼,明显不怎么新鲜。我吃了一口,就再也没动筷子。

童童更是吃不惯,闹着要吃肯德基。

小丽一边不耐烦地哄着孩子,一边还在拿着手机,对着那些华而不实的菜肴,从各个角度拍照,修图,然后发朋友圈。

我看着她熟练的操作,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五百块钱,够我们老两口一个星期的买菜钱了。就为了在朋友圈里炫耀一下,值得吗?

我心里憋着火,可当着孩子的面,我不想发作。我只是默默地吃着白米饭,一句话也不想说。

这顿饭,吃得我食不知味,如坐针毡。

从餐厅出来,童大童的脸蛋红扑扑的,走路也有些摇晃。我一摸他的额头,滚烫。

“坏了,这孩子好像中暑了!”我心里一惊。

小丽一听,也慌了神。她摸了摸童童的额头,脸色瞬间白了。“怎么会这样?都怪这天气,太热了!”

伟建也急了,赶紧在路边拦车,要去医院。

我抱着浑身发烫的童童,心里又急又气。我早上就提醒过他们,海边太阳大,别玩太久,可他们谁听了?光顾着自己拍照了。

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轻微中暑,加上有点消化不良,开了点药,让我们回去多喝水,好好休息。

从医院出来,已经是下午了。小丽一路上都黑着脸,一句话不说。

回到酒店,她终于爆发了。

她没有对我喊,也没有对伟建嚷,但她的话,比刀子还伤人。

“我就说不该在海边待那么久!妈,您是怎么看孩子的?他脸都晒红了,您就没发现吗?”她眼圈红了,声音里带着哭腔和指责。

我的火气“噌”地一下就上来了。

我带了一上午孩子,累得腰都快断了,渴了连口水都舍不得喝,到头来,孩子不舒服,反倒成了我的不是?

你们两个当爹妈的,光顾着自己风花雪月了,现在倒来质问我这个当奶奶的?

我的嘴唇哆嗦着,想反驳,想为自己辩解。可我看着她那张年轻又焦虑的脸,看着旁边手足无措的儿子,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我还能说什么呢?跟她吵一架吗?让伟建夹在中间为难吗?

我攥紧了围裙角,指甲深深地陷进掌心。那一点刺痛,让我保持了最后的理智。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从她手里接过药,去给童童喂。

那一刻,房间里的空气,冷得像冰。

第4章 夜市的风波

童童吃了药,睡了一觉,晚上精神头好多了。

为了缓和气氛,伟建提议去逛逛当地的夜市。小丽大概也觉得下午话说得有点重,没再反对。

夜市很热闹,人来人往,充满了烟火气。各种小吃的香味混杂在一起,让人很有食欲。

我的心情也稍微好了一点。我想,一家人出来,有点小摩擦也正常,过去了就好了。

童童被一个卖玩具的小摊吸引了。摊上摆着各种会发光的塑料玩具,有宝剑,有陀螺,花花绿绿的。

“奶奶,我想要那个奥特曼!”童童指着一个半人高的塑料奥特曼,眼睛里闪着光。

那玩具做工粗糙,一看就是小作坊生产的,最多值个二三十块钱。我摸了摸口袋里那一千块钱,心想总算能派上用场了。

“好,奶奶给你买。”我笑着说。

“不能买!”小丽的声音冷不丁地从背后传来,又冷又硬。

我回过头,看到她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妈,这种三无产品,塑料质量肯定不过关,有毒的。而且玩这种打打杀杀的玩具,会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

她又开始搬出她那套“科学育儿”的理论。

我有点不高兴了。“就是一个玩具,孩子喜欢,买一个让他高兴高兴怎么了?我们伟建小时候,玩的都是泥巴和弹弓,不也长得好好的?”

“时代不一样了,妈。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要精细化管理。”小丽寸步不让。

童童看我们俩僵持着,嘴一瘪,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这下,周围的人都朝我们看了过来。

我最怕在外面丢人,赶紧蹲下去哄孙子。伟建也过来打圆场:“好了好了,就是一个玩具,至于吗?小丽,你就让妈买一个吧,你看孩子哭得多伤心。”

“你懂什么?这是原则问题!”小丽的火气也上来了,声音拔高了八度,“从小就要给他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我听着她嘴里冒出的那些大词,心里一阵烦躁。过日子就是过日子,哪来那么多“观”?孩子哭了,哄他高兴,不就是最朴素的道理吗?

气氛僵到了极点。

最后,还是伟建强行把哭闹的童童抱走了,这场争执才算结束。

走在夜市里,我们三个人谁也不说话。童童在伟建怀里小声地抽泣着,我跟在他们后面,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难受得紧。

我心想,我这个奶奶,当得真是窝囊。想给孙子买个玩具,都得看儿媳妇的脸色。我辛辛苦苦攒下的那点退休金,在她眼里,可能还不如她那些“原则”重要。

趁着小丽去买奶茶的工夫,我悄悄折返回那个玩具摊,花三十块钱买下了那个奥特曼。我让老板用黑色的塑料袋装好,然后塞进了我的布包里。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许,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又或许,是出于一种小小的反抗。我想证明,我这个奶奶,还是有点用处的,我还是能让我孙子高兴的。

回到酒店,我把童童拉到卫生间,把那个奥特曼偷偷塞给了他。

“奶奶给你的,别让妈妈看见。”我小声叮嘱他。

童童看到心心念念的玩具,立刻破涕为笑。他抱着那个比他还高的奥特曼,在我脸上响亮地亲了一口。

那一刻,我心里所有的委屈,好像都被这一吻治愈了。

可我没想到,我的这点小聪明,很快就被戳穿了。

晚上,童童抱着奥特曼睡着了。小丽进来给他盖被子,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扎眼的玩具。

她的脸,瞬间就沉了下来。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那个奥特曼,走到我面前,把它重重地放在我床边的柜子上。那一声闷响,像一记耳光,狠狠地扇在了我的脸上。

她没有看我,转身就出去了。

房间里,只剩下我和那个塑料奥特曼,面面相觑。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尴尬和愤怒。

我知道,这道梁子,算是结下了。

第5章 无声的早餐

第二天早上,是我这次旅行中最难熬的一段时间。

房间里的气氛,比西伯利亚的寒流还要冷。小丽从起床开始,就没有和我说一句话。她脸上没什么表情,但那种刻意的疏离和冷漠,比大吵一架更让人难受。

伟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小丽,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们去酒店餐厅吃自助早餐。

偌大的餐厅里,坐满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充满了食物的香气和人们的交谈声。可我们这一桌,却安静得像是在图书馆。

我拿了一碗粥,两个包子,默默地吃着。食物在我嘴里,一点味道都没有,像是在嚼蜡。

我心想,这到底是怎么了?不就是买个玩具吗?至于把关系搞得这么僵吗?我养大了儿子,现在连给孙子买个玩具的权利都没有了。

我试图打破这种尴尬。

“今天天气不错,要不……我们早点去赶海吧?退潮的时候,能捡到不少小螃蟹呢。”我小心翼翼地开口。

小丽头也没抬,专心致志地给童童剥着一个水煮蛋,淡淡地说:“不去了。童童昨天刚有点不舒服,今天不能再吹海风了。”

她的理由冠冕堂皇,我一个字都反驳不了。

“那……我们今天干什么?”伟建赶紧接话。

“去市里的室内游乐场吧。那里有空调,童童也能玩得开心。”小丽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语气里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心里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我来海边,就是想看看海,吹吹海风。现在,却要被关在一个吵吵闹闹的铁盒子里。

可是,我能反对吗?我一反对,不就又成了那个“不为孩子着想”的落后老太太了吗?

我什么也没说,低头喝完了碗里最后一口粥。那粥是凉的,一直凉到我的胃里,我的心里。

去游乐场的路上,车里的气氛依旧压抑。小丽戴着耳机,看着窗外。我抱着童童,童童大概也感受到了这不寻常的气氛,难得地没有吵闹,只是安静地靠在我怀里。

只有伟建,还在努力地找着话题,试图活跃气氛。他一会儿说说路边的风景,一会儿讲个不好笑的笑话。可是,没有回应的独角戏,只会让场面显得更加尴尬。

到了游乐场,巨大的声浪和五彩的灯光扑面而来。孩子们在各种设施里尖叫着,奔跑着。

童童立刻被吸引了,挣脱我的怀抱,冲向了海洋球池。

小丽跟了过去,但只是站在池边,抱着胳膊看着,并不参与。伟建则忙着买票,买水,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我找了个角落的椅子坐下。我的老腰经过这几天的折腾,已经开始抗议了。一阵阵的酸痛,从腰椎蔓延到整个后背。

我看着场子里那些年轻的父母,他们陪着自己的孩子,一起笑,一起闹,脸上洋溢着幸福。而我,却像个被孤立的孤岛。

我心想,我为什么要来这里受这份罪?我在家看看电视,养养花,不比这舒服多了?我千里迢迢地跑来,不是为了看他们两口子脸色的。

一股强烈的委屈和愤怒涌上心头。我感觉自己快要被这种压抑的气氛逼疯了。

就在这时,我的腰猛地一抽,一阵剧痛袭来。我“哎哟”一声,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是我的老毛病,腰间盘突出犯了。

我疼得额头上直冒冷汗。我扶着椅子,想站起来,却怎么也直不起腰。

我朝着不远处的伟建喊了一声:“伟建,快过来,我的腰……动不了了……”

我的声音不大,很快就被游乐场的嘈杂声淹没了。

伟建正忙着跟闹脾气的小丽解释着什么,根本没有听到我的呼喊。

我看着儿子的背影,他离我那么近,却又那么远。那一刻,我心里所有的防线,都崩溃了。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第6章 最后的稻草

在游乐场的角落里,我坐了很久,才缓过那阵剧痛。

伟建和小丽终于结束了他们的“沟通”,发现了我的不对劲。

“妈,您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伟建跑过来,一脸焦急。

“老毛病犯了,腰疼。”我扶着腰,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小丽也走了过来,脸上虽然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还是闪过一丝担忧。“要不要紧?用不用去医院?”

“不用了,老毛病了,休息一下就好。”我摆了摆手。我不想再给他们添麻烦,也不想再看到他们因为我而争吵。

那一天剩下的时间,我们哪儿也没去,直接回了酒店。

回去的路上,车里的气氛比来的时候更加凝重。没有人说话,只有童童偶尔发出的几声梦呓。

我靠在车窗上,看着外面飞速倒退的街景,心里一片茫然。这次旅行,就像一场糟糕的电影,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剧终”两个字。

晚上,我们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回家。

我把自己的几件衣服叠好,放进旅行袋。腰还在隐隐作痛,我每动一下,都得咬着牙。

就在这时,小丽抱着一堆童童的脏衣服走了进来。

她把那堆衣服放在我床边的椅子上,语气很随意,就像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妈,童童这几件衣服都玩脏了,麻烦您给洗一下吧。不然明天放箱子里带回去,会捂臭的。”

就是这句话,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这三天,当牛做马,看孩子,陪玩,受了委屈不敢说,生了病不敢讲。我以为,我的忍让和付出,至少能换来一点体谅和尊重。

可我没想到,在他们眼里,我做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我这个当妈的,当奶奶的,就活该是个伺候他们一家老小的保姆。

一股压抑了两天的火气,瞬间冲上了我的头顶。

我慢慢地转过身,看着小丽。我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连我自己都觉得害怕。

“小丽,我不是你们家请的保姆。”

小丽愣住了,显然没想到我会这么说。

我继续说道:“我是童童的奶奶,我是伟建的妈。我来这里,是想跟你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聚一聚。不是来给你们当免费劳动力的。”

我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石子,重重地砸在房间里死寂的空气中。

“我一大早起来,想着你们的早饭。你们去海边拍照,我顶着大太阳给你们看孩子。童童中暑了,你怪我没看好。我想给孙子买个玩具,你给我甩脸子。现在,我腰疼得直不起来,你还让我给你儿子洗衣服?”

我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这两天受的所有委屈,在这一刻,全都决了堤。

“你们到底把我当什么了?啊?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也是个人,我也会累,我也会难受!”

房间里一片死寂。

伟建从卫生间出来,看到这剑拔弩张的场面,顿时慌了神。“妈,小丽,你们这是怎么了?”

小丽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她大概是第一次被我这样当面指责。她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带着一丝不服气的表情,辩解道:“妈,我没那个意思。我只是觉得,您洗衣服比我干净……”

“别跟我说这些没用的!”我打断了她,“我今天就把话说明白了。以后,你们自己的孩子,你们自己带。你们自己的衣服,你们自己洗。我老了,伺候不动你们了。”

说完,我拉开房门,走了出去。我不想再看到他们,一秒钟都不想。

我一个人走到酒店楼下的花园里,夜风吹在我的脸上,凉飕飕的。我找了个长椅坐下,看着天上的月亮,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也许,我说的话太重,伤了他们的心。可是,如果我再不说,我怕我自己会先被这口气憋死。

我只是想活得有点尊严。我这个当妈的,当奶奶的,不是只有付出和牺牲的义务。我也需要被看见,被尊重。

我不知道这场风波会如何收场。也许,我们之间的关系,会因此出现一道永远无法弥合的裂痕。

但是,我不后悔。

第7章 回家的路

那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在外面的长椅上坐了多久。

等我回到房间时,伟建和小丽都坐在床边,谁也没有睡。房间里的灯光很暗,那堆脏衣服,还静静地躺在椅子上,像一个无声的嘲讽。

看到我进来,伟建立刻站了起来,脸上满是愧疚。“妈,对不起。是我不好,我没考虑您的感受。”

小丽也低着头,小声说了一句:“妈,对不起。”

我心里那块又冷又硬的石头,似乎有了一点松动的迹象。我没说话,只是走到自己的床边,默默地躺下了。

我太累了,身体累,心更累。我不想再争吵,也不想再听任何解释。

那一夜,我们三个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各自怀着心事,彻夜无眠。

第二天回家的路,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车里,死一般的寂静。没有人说话,连童童都似乎察觉到了不对劲,乖乖地坐在我身边,玩着那个来之不义的奥特曼。

我看着窗外不断掠过的风景,心里空荡荡的。我想起了老魏的话,他说我“吃力不讨好”。现在看来,他真是料事如神。

我甚至开始后悔,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去戳破那层窗户纸。如果我忍下来,也许现在,我们还能像从前一样,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可是,那样的和平,是我想要的吗?

一路无话。到了我家楼下,伟建帮我把行李袋提上楼。

进门前,他拉住了我,眼睛里满是红血丝。“妈,您别生我们的气。小丽她……她没有坏心,她就是年轻,想事情简单。”

我看着儿子这张疲惫而又纠结的脸,心里叹了口气。他夹在我和他媳妇中间,也够难为他的。

“我没生气。”我说的是实话。我已经没有力气生气了,“我就是累了。”

说完,我打开门,走了进去。

回到熟悉的家里,闻着空气中淡淡的皂角香味,我整个人才像是活了过来。我把自己扔进沙发里,一动也不想动。

然后,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伟建的电话打了过来,问我玩得开不开心。

挂了电话,我看着那个半开的行李箱,发了很久的呆。

我想,也许,这次旅行,也不完全是件坏事。至少,它让我,也让他们,都看清了一些问题。家庭,就像一双鞋,看着好看没用,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我们这个家,现在就是一双有点磨脚的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去慢慢磨合。

正想着,门铃响了。

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开门,门口站着的,是老魏。他手里提着刚买的菜,看到我,愣了一下。

“怎么这副样子?被我说中了吧?”他嘴上虽然这么说,但眼神里却透着关心。他走进来,接过我手里的行李袋,“累了吧?快去歇着,我来做饭。”

我看着他在厨房里忙碌的背影,听着那熟悉的切菜声,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又掉下来。

关键时刻,能给你托底的,还是这个跟你吵了一辈子,也过了一辈子的老伴儿。

周末,伟建和小丽真的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了。

伟建钻进厨房,说要给我露一手。小丽则有些局促地坐在我旁边,手里捏着一个信封。

“妈,这是我们这次出去旅游的账单。”她把信封递给我,“我们算了一下,您那一千块钱,我们不能要。这次出来,本来是想孝敬您的,结果……还让您受了累,花了钱。”

我没有接那个信封。

我看着她,这个跟我有着诸多观念冲突的儿媳妇。她很年轻,有她的骄傲和坚持,也有她的不成熟。

“钱,我不是给你们的,是给童童的。”我平静地说,“我是他奶奶,给他花点钱,天经地义。”

小丽的眼圈红了。

“妈,对不起。那天晚上……是我不对。”她低声说,“我总想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却忘了,您对他的爱,一点也不比我少。”

我拍了拍她的手。“我知道。你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我也是第一次当奶奶。我们都在学。”

厨房里传来了菜下锅的“刺啦”声,伴随着伟建的嚷嚷:“妈,快来尝尝我的手艺!”

童童从房间里跑出来,扑进我怀里,举着那个奥特曼:“奶奶,你看,奥特曼会发光!”

我抱着孙子,看着沙发上坐立不安的儿媳,听着厨房里儿子忙碌的声音。我忽然明白了,这就是家。

家,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爱的地方。这里有误解,有争吵,有委屈,但更多的是血脉相连的牵挂和无法割舍的亲情。

这次旅行,我累得差点丢了半条命。但它也让我明白,作为母亲,作为奶奶,我的角色变了。我不再是那个能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大树,而更像是一个站在路边的守望者。看着他们自己去经历,去成长,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一个拥抱,递一杯温水。

这就够了。

我笑了笑,对小丽说:“走,看看你老公,别把我的厨房给烧了。”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了进来,暖洋洋的。我知道,生活还在继续,摩擦也还会存在。但是,没关系。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