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几天前,网友“伐木工人”发来求助私信:“博主,您知道枯萎病怎么治理吗?我已经种了三批树,生石灰和粉煤灰都用过了,还是不行!”
几天前,网友“伐木工人”发来求助私信:“博主,您知道枯萎病怎么治理吗?我已经种了三批树,生石灰和粉煤灰都用过了,还是不行!”
随信,还附上了三张照片。
初步查看照片后,由于没有看到枝条和茎部剖面,无法判断是否为枯萎病。但从这一张照片中,可以辨认出焦枯病的症状。
认识焦枯病
桉树焦枯病是由帚梗柱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常见于每年5月至11月,高温高湿环境下尤为严重。病菌可通过空气、雨水或土壤传播。
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针尖大小的水渍状斑点,随后病斑扩大,组织坏死如火烧,边缘伴有赤褐色晕圈,后期中部转为灰褐色。随着病情发展,叶片卷曲、变脆并脱落。严重时,枝条干枯,树冠呈“扫帚状”。
我非常理解网友焦急的心情——毕竟“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我建议他先别急,再多拍些照片和视频,来帮助判断。
今天,巡山归来的网友再次发来三张照片。这一次,我又从中发现了紫斑病的痕迹。
认识紫斑病
桉树紫斑病由桉壳褐针孢等真菌引起,全年都可能发生,5月后进入流行期,6至9月高温多雨季节蔓延迅速,尤其在管理粗放、树势较弱的林区更为严重。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针尖状淡绿色小点,逐渐扩展为不规则紫红色斑块。严重时每片叶子可出现数十个病斑,后期连片成块。病害通常从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叶片背面会出现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繁殖体,可再次侵染健康叶片。
截至目前,尚未收到更多影像资料。根据现有信息,初步判断为真菌性病害,确认感染了常见的焦枯病和紫斑病。
找准病因是关键
弄清楚主要病因,就明白了“为什么用了生石灰和粉煤灰还是不行”。如果连病因都没找对,用药再多也是徒劳。
明确了病因,接下来的防治就有了方向——关键在于“对症下药”。只要有效清除致病真菌,就能实现“药到病除”。
如何科学防治?
市面上的杀菌剂琳琅满目,包括有机硫类、有机磷类、唑类和抗生素类等,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那么,有没有广谱、好用且有效的防治方法呢?
防治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一旦发生枝叶病害,就要积极采取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1. 清理病体:结合除草抚育,及时清除林间的病叶、病枝和枯死植株,集中烧毁,减少病原扩散。
2. 科学用药:使用代森锰锌或苯甲·吡唑酯等杀菌剂,配合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并添加磷酸二氢钾营养液,杀菌+杀虫+补充营养,多管齐下。推荐采用无人机喷洒,每亩总投入不超过40元。
3. 强化管理:加强受害桉树的养护管理,追施有机无机复混肥一次,促进树势恢复,增强抗病能力。
一般情况下,用药15天之后即可初见效果,桉树将如枯木逢春般萌发新芽,长出嫩叶,30天左右就能恢复生长,重现生机。
来源:资阳本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