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948年!徐州这里,是懂宋式美学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5 10:02 1

摘要: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徐州作为诸多游客的心仪目的地,展示出了壮丽的风光和浓厚的历史氛围,人们不仅为地道美食而来,更为一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千年风韵。在众多文化地标中,云龙湖畔的苏轼纪念馆,成为不少游客必打卡的一站——在追寻东坡先生曾在此抗洪筑堤、放鹤写

2025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徐州作为诸多游客的心仪目的地,展示出了壮丽的风光和浓厚的历史氛围,人们不仅为地道美食而来,更为一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千年风韵。在众多文化地标中,云龙湖畔的苏轼纪念馆,成为不少游客必打卡的一站——在追寻东坡先生曾在此抗洪筑堤、放鹤写诗的足迹,也为感受那份跨越时空、依然动人的宋式雅致生活。

寻迹| 千年后的回响,从黄楼到云龙湖

9月29日,由君蘭甲第项目举办的一场主题为“穿越948年,与宋式美学隔空对话”的宋韵美学直播论坛,在云龙湖畔的苏轼纪念馆中温情启幕。活动邀请了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本刚、中国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院研究员胡其伟、宋风建筑和园林研究者黄洁一同走进直播间,和线上的网友共同追寻苏轼在徐州的足迹与功绩,探讨宋式美学的深厚文化底蕴。

苏轼文化资深学者张本刚分享了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时对徐州的贡献以及文化影响,如带领徐州人民抗洪,修筑苏公堤、黄楼等,并在黄楼举行了诗会,开启了一个新的文化繁荣时期,他表示,苏轼为徐州留下最宝贵的财富是他的思想、文化,“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困境中实现自我超越,在生活中发现无尽趣味”的充满韧性与智慧的达观君子哲学。

论道| 宋式风雅,藏在极简与丰盈之间

一幅《清明上河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宋代市井的繁华,宋朝人生活品质高,他们热衷于饲养宠物、插花、游览公园等休闲活动,并在茶馆和瓦舍勾栏中享受娱乐和品茗。在这场“穿越948年,与宋式美学隔空对话”中,也探讨了宋式美学所带来的文化底蕴,以及对现在生活的影响。

中国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院研究员胡其伟老师提出,宋式美学与唐代的华丽奔放迥然不同,其精髓在于内敛深邃、简约雅致。它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藏于一次茶会的专注、一件瓷器的温润、乃至一抹留白的想象之中。

张老师和胡老师也从生活、器物、书画、精神四个维度剖析了宋式美学的特点。他们认为,宋式美学的核心在于 “以简驭繁”——用最精简的形式,承载最悠远的意境与哲思,引导人们于平凡日常中追寻极致的雅趣与内心的安宁。它是一种高度成熟的文化所孕育出的,历久弥新的智慧之美。

承韵| 转译宋式美学,筑就东方雅筑

宋风建筑与园林研究者黄洁提出,宋式建筑讲究“以简驭繁”,其美感不依赖繁复装饰,而蕴藏于精准的比例、优雅的线条与克制的表达。无论是屋顶飞檐那一道轻灵舒展的弧线,还是斗拱结构层叠中的秩序,乃至庑殿顶所传递的庄重气韵,皆在简约中蕴含深意。

“师法自然,意在笔先”,是宋式园林打造的核心理念。其风格呈现出简约、疏朗、雅致的特点,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可居、可游、可观的无限自然意趣。让居者能在自然中获得身心的安顿。

入境 | 古今映照,雅集现代生活

作为徐州开篇宋风四代宅——君蘭甲第,这些法则得到了创造性的当代转译。项目整体规划“三进七庭・宋画十景”的空间格局,从复刻《瑞鹤图》祥瑞意境的府门,到融入虹桥、太湖石等宋韵元素的园景,皆是对宋式建筑礼序与园林画意的深度回应。行走其间,飞檐、格栅、框景等细节处处可见匠心,共同勾勒出一幅融入现代生活的立体山水长卷,让千年宋韵真正成为可触摸、可栖居的日常。

君蘭甲第还配置立体下沉庭院,未来可于此闲坐观水、静赏夕晖,再现一幅可游可居的水墨长卷。与之相映的,是围绕宋代雅趣打造的架空层与全龄泛会所,将茶叙、阅读、社交、健身等现代生活场景,融于东方美学的精神容器之中,让“四般闲事”般的风雅,成为日常的底色。

君蘭甲第项目融合四代住宅设计理念,错层式挑空平台设计让住宅从“水平花园”跃升至“立体森林”,打造莳花植草、观云听风,重拾“院静春深昼掩扉,竹间闲看客争棋”的诗意栖居。

君蘭甲第雅集生活馆

即将风雅绽放

敬邀品鉴!

来源:无线徐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