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鼎股份:公司在高载流超导带材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其磁通钉扎技术可提升超导带材的磁场承载能力,目前良率目标直指90%。在核聚变堆中,强磁场是约束等离子体的关键,永鼎的超导带材是构建这一强磁场的核心材料之一,技术壁垒高,且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可控核聚变作为“终极能源”的突破口,其产业链正迎来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关键跨越。以下是10大龙头股的技术卡位、订单进展与投资逻辑的深度解析:
一、超导材料与磁体系统:核聚变的“强磁场基石”
- 永鼎股份:公司在高载流超导带材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其磁通钉扎技术可提升超导带材的磁场承载能力,目前良率目标直指90%。在核聚变堆中,强磁场是约束等离子体的关键,永鼎的超导带材是构建这一强磁场的核心材料之一,技术壁垒高,且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 金杯电工:提供的NbTi超导线缆用于核聚变预研,掌握了三大绝缘技术,产品已进入国际供应链。NbTi超导线缆是核聚变装置中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磁体的性能,金杯电工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为其在产业链中奠定了坚实地位。
- 联创光电: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应用于核聚变,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且公司在多领域技术领先。高温超导磁体相比传统磁体,在磁场强度和能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联创光电的技术应用将为核聚变装置的高效运行提供支持。
二、核级设备与材料:核聚变的“硬件支撑”
- 纽威股份:为ITER项目供应核级/非核级阀门,已供货近6000万,手握完整技术链。ITER项目是全球最大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其对阀门的可靠性、密封性等要求极高,纽威股份能为其供应阀门,体现了公司在核级阀门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且完整的技术链也保证了其后续的持续供应能力。
- 久立特材:作为ITER中国工作组供货商,研制PF导体不锈钢导管,实现了核电材料国产化。PF导体不锈钢导管是核聚变装置中导体系统的关键部件,久立特材的国产化突破,降低了我国在核聚变材料领域对国外的依赖,同时也为其在后续的商业化项目中抢占市场份额奠定了基础。
- 斯瑞新材:开发的高强高导铜合金用于聚变磁体组件,已配套新奥科技,耐高温合金在测试中。高强高导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是核聚变磁体组件的理想材料,斯瑞新材的产品配套和测试进展,显示其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取得了积极成果。
三、核电装备与系统集成:核聚变的“工程化保障”
- 东方电气:作为全球发电设备龙头,通过东方重机参与ITER主设备研制,核电装备覆盖全代际。东方电气在发电设备领域的深厚积淀使其具备了参与大型核聚变装置主设备研制的能力,全代际的核电装备覆盖也意味着公司在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中具有持续的竞争力。
- 保变电气:为ITER交付法国变压器关键设备,获国际认可,能定制大型特种变压器。变压器是核聚变装置中的重要电气设备,保变电气的产品获得国际认可,证明了其在大型特种变压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技术水平,定制化能力也使其能满足不同核聚变项目的特殊需求。
四、产业协同与战略布局:核聚变的“生态参与者”
- 东方精工:参股航天新力,间接参与ITER磁体支撑等核心部件制造,技术协同性强。通过参股的方式参与到核聚变核心部件制造中,东方精工可以借助航天新力的技术优势,实现自身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协同和产业拓展,分享核聚变产业发展的红利。
- 中国核电:参股中国聚变能源公司,作为央企主导,落实国家核能“三步走”战略。中国核电的参与体现了国家对可控核聚变产业的战略布局,其央企背景和资源整合能力将为中国聚变能源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可控核聚变产业目前仍处于技术研发和工程验证阶段,上述企业在各自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布局,为我国可控核聚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这些龙头企业有望在未来的产业爆发中占据先机。但需要注意的是,该产业具有研发周期长、技术风险高的特点,投资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