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与“没上大学”的区别有多大?真的不可逾越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5 07:36 1

摘要:老张家楼下的面馆,两个年轻伙计正擦桌子。穿校服那个去年高考落榜,现在跟着师傅学拉面;戴眼镜的是暑假回家帮忙的211大三学生。两人并排站着,都能把油泼辣子甩得均匀漂亮——但明年这时候,他们的人生轨迹注定要分岔。

老张家楼下的面馆,两个年轻伙计正擦桌子。穿校服那个去年高考落榜,现在跟着师傅学拉面;戴眼镜的是暑假回家帮忙的211大三学生。两人并排站着,都能把油泼辣子甩得均匀漂亮——但明年这时候,他们的人生轨迹注定要分岔。

上大学的人,前三年都在跟各种“没用”的玩意较劲。公共课教授讲古希腊哲学,后排学生嘀咕:“讲这些能让我代码少出bug吗?”十年后同学聚会,那个总被笑话书呆子的哲学课代表,现在成了AI伦理项目负责人——他懂苏格拉底如何拆解逻辑陷阱。

没上大学的人,导航系统是短视频里的“人生导师”。刷到“职场五条潜规则”赶紧收藏,看到“月入三万副业”立刻截图。但少了训练如何辨别信息真伪的四年,常常在直播间囤错技能课,就像买泡面没注意过期日期。

24岁是个神奇的分界线。没上大学的小芳正被房东催租,她同岁的表姐刚研究生毕业,正纠结北京8000块的起薪要不要接。但她们都不知道,在浙江义乌,中专毕业的直播运营小陈,带着三个大学生下属,把袜子的日销量从300单干到3万单。

现在的HR早就不是看文凭盖章的机器。某大厂总监跟我透底:这两年招程序员,反而不爱要“科班优等生”。他们更爱招自学成才的——这类人会为了调试BUG通宵翻墙查英文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教科书答案灵活。

大学最隐秘的功能,是给年轻人造了个“失败保护罩”。社团竞选落选?失恋挂科?在校园里顶多算青春阵痛。隔壁技校毕业进电子厂的小李,上个月因为弄错物料编号,直接被主管当着五十人面撕了报表——那是他整个月的生活费。

但社会这所大学更残酷也更公平。开包子铺的老王,每晚雷打不动看两小时管理课。他说自己虽然看不懂财务报表,但知道怎么让凌晨四点揉面的师傅,干得比麦当劳员工还带劲。这些实战经验,可比商学院案例鲜活得多。

见过38岁的程序员重新考烘焙师证,也见过博士转行做月嫂培训。现在的人才市场像极了火锅店,文凭只是开胃小菜,真正涮什么食材得看自己的本事。

重点不在于有没有那张船票,而在于你愿意以什么姿势渡河。游过去的可能练出八块腹肌,搭桥的或许发展副业当包工头,当然也有人专门帮人写船票使用攻略——这个世界早就不存在统一的人生甲板。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动漫思维训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