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推开窗,桂花香裹着微凉的风飘进来——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要到了。作为和春节、清明、端午并列的传统节,中秋总绕不开圆月,可很少有人知道,它最初其实和“秋分”绑在一起。
清晨推开窗,桂花香裹着微凉的风飘进来——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要到了。作为和春节、清明、端午并列的传统节,中秋总绕不开圆月,可很少有人知道,它最初其实和“秋分”绑在一起。
上古时,先民崇拜太阳与月亮,秋分这天会祭月求丰收。后来阴历普及,大家发现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才把祭月挪到这天,慢慢添了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到了唐朝,中秋成了全国都过的节,一直传到现在。
今年的中秋有点特别,是少见的“晚中秋”。往常中秋多在9月,比如2024年在9月17日,2023年在9月29日,可2025年却要等到10月6日。这不是巧合,因为今年有个“闰六月”,两个农历六月把后面的节日都推晚了,连除夕也会跟着延后。
对咱普通人来说,中秋下雨顶多扫了赏月的兴,可在老家种了一辈子地的张大爷眼里,这雨藏着秋收的“晴雨表”。他总说“最怕中秋一日雨”,这话不是随口说的,老祖宗传下的3句农谚,早把天气和收成的关系说透了。
要是中秋当天下雨,先想起的就是“八月十五雨淋淋,连绵细雨滴到冬”。张大爷说这意味着秋末到冬天会老下雨,眼下正是收玉米、水稻的时候,雨一多,粮食晒不干容易霉,晚稻见不着太阳,穗子也长不饱满,去年邻村就因为中秋后连阴雨,晚稻减产了两成。
更要注意的是降温节奏,“中秋一场雨,九月把棉穿”里的九月是农历。张大爷回忆,前几年中秋下了场雨,没过半个月就冷得要穿棉衣,比往年早了近20天,地里的油菜苗还得提前盖膜防冻,不然容易冻坏。
反过来,中秋要是晴天,农民就省心多了。“中秋日头笑,秋收少烦恼”,太阳足,粮食晒得快,还能顺顺利利种冬小麦、油菜。张大爷说去年中秋天晴,他家的晚稻灌浆特别好,千粒重比往年高了不少,最后卖粮时多赚了小两千。
这些农谚不是迷信,是老辈人看天种地攒下的经验。今年中秋,你那儿天气预报是晴是雨?你家乡还有哪些预测天气的老说法?评论区聊聊,咱们看看这些老经验今年还准不准!
来源:博学冀州7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