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面,还是那个为子女操心了一辈子的父母,想为他们遮风挡雨,替他们分忧解难。
人到晚年的时候,常常会陷入一种矛盾。
一方面,还是那个为子女操心了一辈子的父母,想为他们遮风挡雨,替他们分忧解难。
另一方面,时光流转,儿女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和朋友圈,忙碌而充实。
到最后才发现,无论我们怎么舍不得,也终归要接受一个事实:子女再孝顺,也有自己的路要走,他们不能永远陪伴在左右,总得学会适度放手。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很多老人盼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吃一顿饭、聊几句话,心里就觉得踏实了。
可现实往往是,孩子们工作压力大,家庭事务多,能抽出时间回来的次数屈指可数。
甚至电话里也是匆匆一两句,就得挂断去忙别的事。
其实,没有谁是故意疏忽,更多的都是无奈与奔波,是生活让每个人都疲惫不堪。
父母心里难免空落落的,偶尔会感到孤单,被忽略,甚至有些委屈,不免自问:“孩子为什么没有以前亲昵了?”
但慢慢也开始懂得,人生没有永远的占有,只有阶段性的陪伴。
尤其当看到身边的朋友,有的爱催着儿女回家,有的为了小事不停给他们打电话,久而久之孩子都怕接电话,甚至有了对家的抵触情绪。
其实,过度依赖子女,反而会让彼此都变得沉重。
生活是各有使命,每个人都不是彼此的全部,老人需要安全感,年轻人需要空间和自由。
懂得这一点,心里才能坦然些,日子也更安稳。
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怀念过去,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谈天说地,热闹又亲密。
可时间像流水一样,把人带得越来越远。
诗词里常说“朝看青丝暮成雪”,意思就是:人生在世,光阴如箭,情谊无常,唯有珍惜眼前。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计得失的付出;
但到了老年,更应该学会不计回报、不做期望,轻轻松松地爱一场。
有人说,老人最大的幸福,是子女孝顺、家庭团圆。
这当然不错,但倘若把全部希望和安全感都放在孩子身上,不只辛苦自己,也让孩子背负太多。
他们有事业要拼、有老婆娃娃要照顾、有生活要经营,有些话可能说不出口,但压力已经很大。
作为父母,不能一味等着孩子来填补自己的孤独,更不能拿“你不孝顺”强行约束孩子。
这时候,有点自我感悟,才是人生的境界。
要明白,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可以温和、有分寸。
无须时时刻刻关心他们的一切,无须苛求他们事事都向自己汇报。
父母适当收拾好自己的日子,找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去公园散步、下棋聊天、学点新东西。
偶尔有小病小痛自己处理,自理能力强了,孩子也更安心。
一旦有事情会主动联络,没事的时候就让彼此自由呼吸,这样亲情才不会变味。
适度放手,是做父母最深的智慧,也是对孩子最大的善意。
你放心自己,孩子才放心你;你过得自由舒展,孩子才敢放心追求自己的梦想。
说到底,孝顺不是年年节日送礼,不是每周来家“报到”,而是真心记得父母的好,经常想念和关心。
只要心还在一起,距离远近并不重要。
当然,如果一味强撑,谁都难受。
怕孤单就适当聚聚,怕寂寞就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人生到了最后,子女固然重要,但自己的心情更值得守护。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在晚年,还可以自立自强、笑对生活。
过属于自己的丑时微光,养健康的身心,看山看水,好好活着,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祝福。
总之,我们可以对孩子多理解,多包容,期待他们有更好的未来。
但更要记得把手中的幸福握在自己手里,不去绑架别人,也不让自己活在怨怼委屈中。
退一步,海阔天空,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才是人生最后的圆满。
文/心阅。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心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