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疯狂了三个月,上边的想找接盘的,下边的等着抬轿子的,最近就这么干瞪眼,谁也不服谁,高的不敢买,低的干着急。
科技疯狂了三个月,上边的想找接盘的,下边的等着抬轿子的,最近就这么干瞪眼,谁也不服谁,高的不敢买,低的干着急。
今天就抽空了解一下最传统的白酒行业,小农水平,茅台虽然喝不起,但至少能买得起一手两手了,前几天把500卖了,换了老龙头。
买完后又扪心自问,只是为了高低切,了解不多。所以今天就拆解一下白酒行业。
一、白酒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底部震荡
1. 宏观:寒冬未过,但曙光初现
从2013年“八项规定”,开始调整,到2025年已经第13个年头,现在处于深度调整期:政策严控(公务接待禁酒)、消费降级(年轻人不爱喝白酒)、库存高企(全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900天,相当于压了两年半的货卖不出去)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利润暴跌10.93%,887家企业减少了100多家,中小酒企加速出清。
高端酒(茅台、五粮液)还能勉强增长,次高端(300-800元)价格倒挂最严重(比如五粮液经销商进货价900元,批发价却跌到860元,卖一瓶亏一瓶),中低端酒(100-300元)成了动销主力
2. 消费端:年轻人正在“抛弃”白酒
场景消失:商务宴请减少,婚庆寿宴、家庭自饮成主流,但年轻人更爱低度酒、果酒,白酒消费量整体下降
口味变化:清香型白酒突然火了,2025年消费者调查中占比45.6%,超过酱香和浓香,汾酒、牛栏山这些清香型品牌卖得更好
价格带下移:以前300-500元卖得最好,现在100-300元成了“黄金价位”,玻汾(50元)、尖庄(100元)这些光瓶酒成了销量担当
3. 渠道端:经销商“躺平”,电商成救命稻草
传统渠道崩塌:58.1%的经销商库存增加,回款意愿低迷,酒企只能通过降低合同负债给渠道减压。
新渠道崛起:即时零售(美团闪购)、电商直播成了酒企的“续命丸”。比如茅台和美团合作,上线超千家门店,34.9%的酒企认为即时零售是未来最值得投入的渠道。
二、市场“跌出机会”,成为估值洼地
1. 股价:跌得爹妈都不认识
2025年以来,白酒板块整体只涨了1.1%,跑输大盘13.8个百分点,市盈率(TTM)跌到19.9倍,处于近10年10%的低位,比历史上90%的时间都便宜。
龙头也很惨:茅台2025年Q2净利润增速放缓到8%,股价从高点跌了30%,五粮液、泸州老窖也差不多。
2. 资金:聪明钱开始抄底
机构分歧大:外资在卖(2025年上半年净流出白酒板块超100亿),但国内基金开始布局。
政策信号:中信证券等机构认为,2025年三季度可能是行业底部,下半年报表压力最大,但2026年有望复苏。
3. 风险:库存和价格倒挂仍是“定时炸弹”
全行业库存高达1683亿元,茅台、五粮液存货都超过170亿元,部分次高端品牌库存周转天数超过1000天。
价格倒挂,经销商不敢进货,形成恶性循环。比如某次高端品牌出厂价600元,市场价跌到500元,渠道利润为负,只能躺平。
三、未来有没有预期?
1. 长期:消费升级+品牌集中化
高端酒:护城河仍在
茅台、五粮液在千元以上市场占比超90%,品牌溢价难以撼动。茅台2024年直销占比提升到43%,i茅台平台贡献200亿收入,渠道控制力增强。
次高端:洗牌后剩者为王
现在800-1500元价格带一片混战,国窖1573、汾酒青花30在河南、湖北等地渗透率提升到15%-20%,但中小品牌可能被淘汰
中低端:性价比是王道
100-300元价格带需求稳定,玻汾、尖庄通过高性价比抢占市场,玻汾年销量超2亿瓶,90后消费占比超50%
2. 短期:政策刺激+渠道出清
政策催化:如果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商务消费可能回暖,高端酒受益最大。此外,消费税改革传闻(比如从生产端转向消费端)可能改变行业格局。
渠道出清:中小酒企倒闭后,头部企业市占率提升。2025年上半年,CR6企业(茅台、五粮液等)利润占比达86%,马太效应加剧。
3. 风险
如果经济持续低迷,白酒消费可能长期疲软;如果“禁酒令”扩大到商务宴请,高端酒将遭受重创;低度酒、预调酒抢占年轻市场,白酒渗透率可能进一步下降。
四、“变与不变”的博弈
1. 不变:品牌和文化是护城河
品牌溢价:茅台毛利率超90%,靠的是“国酒”标签和稀缺性;五粮液、泸州老窖则通过历史底蕴(明代窖池)建立壁垒。
文化输出:白酒正在尝试国际化,茅台在海外开体验店,汾酒主打“中国白酒祖庭”,但目前出口占比仍不足5%,文化认同是最大障碍。
2. 变化:年轻化、数字化、健康化
年轻化:茅台推出冰淇淋、低度酒(29°),五粮液、古井贡酒跟进
数字化:酒企通过电商、直播、私域流量直接触达消费者。茅台i茅台平台用户超3000万,汾酒通过数字化提升渠道效率。
健康化:汾酒研究发现清香型白酒对肠道菌群有益,泸州老窖推出“养生酒”,试图打破“白酒伤身体”的刻板印象
总结:
白酒行业正处于“阵痛期”,但头部企业的品牌壁垒和现金流优势依然稳固,白酒不是概念,而是经济复苏和消费升级的长期逻辑。
来源:晨墨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