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吨供给缺口压顶!铜价要重演强势周期?这些矿企手握通货’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04:52 1

摘要:近期,一则铜矿停产消息搅动大宗商品市场——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Grasberg因事故临时停产。华泰证券最新研报进一步推演:若叠加2026年该矿持续扰动与其他矿端变量,Grasberg与另一座大型铜矿Kamoa-kakula合计或导致40万吨供给减量,恰好抵消全球

近期,一则铜矿停产消息搅动大宗商品市场——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Grasberg因事故临时停产。华泰证券最新研报进一步推演:若叠加2026年该矿持续扰动与其他矿端变量,Grasberg与另一座大型铜矿Kamoa-kakula合计或导致40万吨供给减量,恰好抵消全球铜矿产能增量,铜市供需天平或迎来关键倾斜。消息一出,市场对铜价上行预期升温,A股铜矿板块悄然活跃。

Grasberg铜矿有多重要?作为全球第二大铜矿,它年产能超70万吨铜精矿,占全球铜矿产量约3%。此次因事故停产虽未明确时长,但华泰证券预判其2026年前或维持阶段性扰动。更关键的是,另一座曾被寄予“新增长极”的Kamoa-kakula铜矿(设计年产能45万吨铜精矿),可能因投产进度或运营问题未能完全对冲供给缺口。两者叠加,40万吨的减量相当于全球铜矿年增量的“天花板”——这意味着,困扰行业多年的“供给过剩”或转为“紧平衡”。

需求端同样暖风频吹。AI算力革命推动数据中心、服务器建设提速,铜作为“数字时代的血管”(单数据中心用铜量是传统建筑的3-5倍),需求增量被市场看好。叠加上全球财政宽松周期下,基建投资加码或进一步推高工业金属需求。供给收缩+需求扩容,铜价上行逻辑逐渐清晰。

铜价上涨周期中,最受益的莫过于拥有自有铜矿资源的企业。这类公司不仅能享受铜价上涨的直接红利,更能通过“资源自给率”对冲冶炼加工环节的成本波动。结合华泰证券研报与A股上市公司资源储备,这几家企业值得关注:

1. 紫金矿业

全球铜矿“新贵”,资源储备堪称“家底殷实”。截至2022年末,公司铜资源量达6277万吨,占国内已探明储量的40%以上,相当于全球储量的6%。更关键的是,它持有Kamoa-kakula铜矿约45%权益(该项目2024年投产,2025年满产),若该矿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公司反而可能因“资源调运”灵活调整,平滑供给波动。2023年上半年,公司铜板块营收占比已超30%,是业绩弹性核心来源。

2. 江西铜业

国内铜业“老大哥”,坐拥国内最大铜矿山德兴铜矿(年处理矿石超1亿吨)。公司铜资源储量约4000万吨,自有矿山年产量超16万吨精矿。更难得的是,其产业链覆盖“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全环节,铜价上涨时,上游采矿利润增厚,下游加工也能通过库存增值受益。2023年公司计划将铜精矿产量提升至20万吨,资源自给率进一步提高。

3. 西部矿业

青海国资控股的“高原铜企”,核心资产是青海锡铁山铅锌矿(伴生铜资源)与四川会东铅锌矿。虽以铅锌为主,但铜资源储量超500万吨,且近年加大铜矿勘探投入。2022年公司铜精矿含铜量达4.3万吨,随着西藏、新疆等地新矿权落地,资源储备有望进一步扩张。

4. 云南铜业

背靠中铝集团,资源整合能力强。公司控制云南文山都龙锡锌铜矿(铜资源量超百万吨)、迪庆普朗铜矿(年处理矿石1200万吨)等,2023年上半年铜精矿产量同比增长15%。作为中铝铜板块上市平台,未来或受益于集团优质铜矿资产注入。

当然,铜价走势受宏观经济、美元指数等多重因素影响,40万吨减量能否真正扭转供需,仍需观察后续矿端扰动持续性及需求落地情况。但对A股投资者而言,这些手握铜矿资源的龙头企业,已提前在“资源壁垒”上筑起护城河。随着行业从“成本竞争”转向“资源稀缺性定价”,具备自有矿山的铜企,或成为这轮潜在行情的核心受益者。

来源:flyre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