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晚,南京奥体中心迎来了“苏超”常规赛的收官之战。南京队与宿迁队的对决不仅决定了淘汰赛的排位,更关系到宿迁队能否挤进八强的生死存亡。
破纪录之夜
9月27日晚,南京奥体中心迎来了“苏超”常规赛的收官之战。南京队与宿迁队的对决不仅决定了淘汰赛的排位,更关系到宿迁队能否挤进八强的生死存亡。
宿迁队带着背水一战的气势,而南京队则要为主场荣誉而战。
当比赛终了,南京队以4:0战胜宿迁队。这场胜利也意味着宿迁队无缘本届“苏超”八强,结束了四个多月的苏超征程。
“虽败犹荣”——现场球迷用这样的目光送别奋力拼搏的宿迁将士。
不仅是南京主场,全省六大赛场的角逐同样精彩纷呈。连云港1比0险胜镇江,淮安与徐州0比0互交白卷,扬州0比2不敌盐城,苏州3比2力克常州,无锡1比1战平南通。
随着终场哨响,南通、南京、徐州、盐城、无锡、泰州、连云港及淮安八支劲旅成功挺进淘汰赛,而宿迁、苏州、扬州、常州、镇江五支球队则结束了本赛季的征程。
业余联赛,职业数据
“苏超”这一省级业余联赛的火爆程度,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第十三轮6场比赛共吸引217628名观众,场均达到36271人。这样的上座率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含金量——放眼欧洲五大联赛,苏超的数据几乎已经追平德甲,仅次于英超和德甲,甚至超过了西甲、意甲和法甲。
与国内职业联赛相比,苏超的对比更为鲜明。本轮中甲上演了江苏最高级别的“职业德比”,苏州东吴对阵南京城市,但现场仅有7236名观众。
苏超南京队主场的上座人数是其8.4倍。
南京奥体中心已经成为中国足球的观赛圣地。这里不仅保持了业余足球的观赛纪录,还保持着2012赛季舜天对恒大的那场中超经典之战的观众纪录——65769名观众。
职业联赛和业余联赛的两大上座纪录,全部都由南京奥体保持。
草根足球的文化密码
“苏超”的火爆并非偶然,它成功抓住了草根足球与城市认同的情感连接。
各大赛区巧妙地将地方文化融入赛事。南京主场以《金陵龙鼓震天响》等篇章串联起非遗展演与体育竞技,国家级非遗骆山大龙、省级非遗留左吹打乐,生动展现南京“古今交融”的城市特质。
体育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激发了消费新活力。扬州新增5条赛事定制公交专线覆盖赛场周边及远郊区域;镇江景区面向连云港球迷及省外旅客推出免费游景区、集赞游金山等文旅福利。
昆山奥体中心特设足球主题市集,并面向常州市民推出周庄古镇等多个景区免票优惠。
“苏超”赛事已成为连接城市情感与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常州球迷赵琪专程驱车前来观赛,动情地说:“这是常州队本赛季第4次取得进球,此时此刻比分已经不再重要,我们圆满了!”
业余与职业的辩证
然而,关于苏超水平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前山东泰山球员戴琳在直播中直言,苏超球员“是职业联赛淘汰的球员,跟职业不搭边”。他指出,苏超联赛的球员一部分来自职业联赛的淘汰球员,整体水平高于业余联赛,但与真正的职业联赛仍存在显著差距。
以目前苏超联赛排名榜首的南通队为例,该队七战不败,拥有一批受过专业训练,甚至拥有海外背景的球员。但戴琳认为,“南通队拿去和中甲队踢,基本就是被暴打的命”。
那么,为何业余联赛的观赛热情会碾压职业联赛?
有球迷在论坛分析称,“业余比赛防守质量低,所以有精彩进球不奇怪”。防守强度低,漏人非常多,相对进攻难度不大,这使得比赛更具观赏性。
同时,“防守没那么严,球员发挥空间大,也没什么心理压力,可以充分临场发挥”。
苏超现象的启示
“苏超”的火爆并非偶然,它反映出了中国足球发展的新思路。
在前中超冠军江苏苏宁早已消逝的背景下,苏超用真实的上座人数证明:只要有激情、有参与感,球迷依然会走进球场。
苏超的成功在于它打破了职业足球的高门槛,让足球回归草根。据统计,苏超300多个参赛选手里,职业球员才29个,剩下的有老师、外卖小哥,还有程序员。这种“谁都能上场”的理念,拉近了赛事与普通人的距离。
“体育+文旅”的模式也让苏超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相比中超依赖企业输血的模式,苏超靠“便宜门票+本地吃喝玩乐”,创造了3亿多的收益。
美团上的数据显示,比赛一带,江苏景区预订量直接翻了三倍还多。
“苏超”八强战、半决赛和决赛将陆续上演,南京奥体中心还将创造怎样的观赛奇迹,谁也无法预测。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职业足球还在为生存挣扎时,草根足球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那份城市的荣誉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足球纯粹的快乐,才是他们走进球场的真正理由。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来源:绿茵第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