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张震将军被一新娘所救,却不知道对方的名字,40年后去报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04:27 1

摘要:说起张震将军那段经历,得从1941年11月18日讲起。那天,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张震带着十八名战士和几名地方干部,从淮北出发,沿着沱河堤坝往宿东地区赶。目的是开个党政军联合会议,听取游击队汇报,顺便传达上级新安排。路本来就十来公里,可天黑路生,加上队伍大,走了四

说起张震将军那段经历,得从1941年11月18日讲起。那天,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张震带着十八名战士和几名地方干部,从淮北出发,沿着沱河堤坝往宿东地区赶。目的是开个党政军联合会议,听取游击队汇报,顺便传达上级新安排。路本来就十来公里,可天黑路生,加上队伍大,走了四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摸到盛圩子村,已经是半夜一点了。村子小,四五十户人家,土墙低矮,河边芦苇丛生。张震他们敲开几户门,总算在孔秀英家落脚。孔秀英刚嫁到盛家没几天,家里东厢房和前院挤下大伙。张震和几个干部住进西厢新房,战士们铺草席歇下。谁也没多提身份,就这么安静过夜。

第二天清早,11月19日,雾气还没散,孔秀英像往常一样起床捡柴禾。她爬上自家土墙往外瞧,一眼瞅见村南尘土飞扬,十四辆日军卡车冲进来,士兵端着刺刀四散开来。日军是从门东里据点出发的,五公里路程,昨晚村里狗叫和灯火让他们起疑心,早早就围上来了。孔秀英二话不说,滑下墙头,撒腿跑回院子,先冲进西厢房摇醒张震,然后挨屋喊所有人起床。日军从三面包抄,枪声很快就响了。警卫连长石绍亮带队在村东桥头堵截,机枪扫射,子弹打在土墙上溅起碎块。

张震他们刚整队,敌兵已经踢开民户大门搜人。孔秀英拉着张震袖子,指着后院一条窄巷子,让他们弯腰贴墙钻进去。那巷子弯弯曲曲,通向村西旱沟,沟里芦苇密,雾大能遮身形。她叮嘱别回头,直奔沱河浅滩过河。张震带人猫腰前进,战士们端枪跟上,脚踩积水悄无声息。身后村里乱套,妇女抱孩跑,男人抄家伙抵抗,日军砸门翻箱,喊叫声混着哭闹。

部队刚钻出巷口,日军主力就堵住村口。石绍亮分队故意往西跑引开追兵,可日军分成两路,一路追击,一路搜村。村东十三人埋伏开火,掩护主力转移,可敌兵太众,枪战从天亮打到上午。孔秀英家门被踹开,日军头目怀疑藏高级干部,翻箱倒柜搜了个遍。她站在院里,双手空空,摇头说没见过干部。日军用枪托推她,她稳住没倒。搜半天没收获,才撤走,顺手烧了几间草屋,黑烟直冒。战斗结束,部队损失三十一人,十八具遗体抬到村西南水坑边埋了。村民们铁锹挖坑,泥土一层一层盖上,坟头简单插木牌。另十三人埋村东。孔秀英帮忙垒土,擦把汗继续干。张震他们甩开追兵,渡过沱河桥,汇合通讯队,转到安全区。整个过程,张震记住了那条巷子和后门,可仓促间没问救命人的名字。日军这次扫荡,宿东根据地受重创,但游击队没散,继续咬牙坚持。

转眼四十年过去,1981年7月,张震已经是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来安徽宿县指导工作。趁这机会,他决定找当年那位新媳妇。村名记得清,盛圩子,可人名忘了。随行有宿县县委副书记郑英保,张震一提旧事,郑英保马上安排人打听。村里老人一说,就指向县城一处砖房。车队开进芦岭镇,停在孔秀英家门前。张震敲门,孔秀英开门,两人对视,头发都白了。张震握住她手,说出当年细节,巷子弯道、河边芦苇,她点头确认。相认后,张震带她去村西南坟地,那十八座土丘杂草丛生,最近下雨还泡水里。张震站那儿半天,安排当地政府立碑修墓。没多久,村里建起烈士陵园,碑石青砖,占地万多平米。张震亲笔题词“盛圩子战斗烈士纪念碑”。陵园落成那天,村民围着看,他剪彩,红绸落地。

报恩没就这么停。相认后,张震让秘书记下孔秀英地址,节日寄米面油盐。次年春,孔秀英一家第一次去北京。张震派车接站,安排住处,吃饺子,看天安门。孙子们奔广场追鸽子,她摸栏杆听讲解。回来带茶叶衣物,行李沉甸甸。1983年夏,第二次行。飞机落地,张震带去故宫,沿红墙走,摸柱子雕纹。晚宴举杯,次日颐和园划船,桨叶入水。1985年秋,第三次。张震身体弱了点,仍陪散步中南海湖边,柳枝拂面。包饺子时示范折边,下锅沸腾。登长城台阶,她扶栏而上。1988年授上将那年,第四次。孙辈多了,团坐桌,吃火锅夹菜。去军事博物馆,指旧步枪贴玻璃看。人民大会堂拾级大厅,金碧穹顶。1992年,第五次。张震近八十,用轮椅推广场,轮子滚石板。家中饺子皮薄馅满,尝一口点头。游鸟巢钢梁高耸,孙儿拍照。每次返程,赠慰问金,信封厚实塞包。

这些年,孔秀英一家生活稳当。村里路修了,地种得好。张震通信不断,回信谈收成,他阅了叠抽屉。2007年,孔秀英88岁,在北京医院治病,张震派人送水果篮。回安徽不久,她在家乡病逝。张震93岁,健康差,上不了路。秘书起草唁电,他审阅签字,寄去钱,说这是小意思。电文到手,盛家摆灵前,纸张展开字迹清。盛圩子村民闻讯,聚陵园擦碑石,手掌摩姓名。

这事搁谁身上,都得说句实话,恩情这东西,搁四十年不淡。张震从战士到上将,战场上七次负伤,长征抗战解放朝鲜,一路趟过来。可那条小巷,成了他心头一笔账。不是高大上道理,就图个对得起良心。农村人帮一把,城里人记一辈子,搁当下也一样。日军那次扫荡,宿东根据地伤筋动骨,可游击队咬牙顶住,没散伙。张震逃出生天,继续指挥,淮海渡江西南追敌,上甘岭阵地,一仗接一仗。孔秀英守村,捡柴烧水,埋人垒土,日子照过。四十后相见,握手忆旧,修墓邀京,五趟来回。不是大张旗鼓,就这么平平实实。2007年她走,他发电寄钱,93岁还惦记。搁普通人,兴许早忘,这份劲头,值当说说。

来源:古来征战吾必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