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说要搞什么新和联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03:15 1

摘要:如果有人问我商业世界最精彩的戏码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家族企业的权力交接。

如果有人问我商业世界最精彩的戏码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家族企业的权力交接。

这比什么商战片都来得真实、刺激。

娃哈哈改名的背后是一场堪比《黑社会》电影的商战大戏——当不上话事人,就自己搞个“新和联胜”。

娃哈哈疑似改名内部通知

1.

要理解这事儿,得先看看娃哈哈的股权结构。

娃哈哈可是个金字招牌,现在是个"共有财产"。国资占46%,宗馥莉占29.4%,员工持股占24.6%。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占比

这意味着“娃哈哈”商标的使用需要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而且国资股东有一票否决权。

这已经不是宗馥莉第一次玩高难度操作了。

去年7月,她曾因“部分股东对其经营管理的合理性提出质疑”而辞职,结果其他股东服软,她反而接手了宗庆后所持有的娃哈哈集团公司全部股份。

这次更狠——直接拿价值900亿的品牌开刀。

从2024年接掌娃哈哈以来,宗馥莉就开始把员工和经销商合同改签到宏胜,把娃哈哈的供应、生产和物流环节复制到宏胜体系内。

换句话说,娃哈哈这个庞大帝国的实际运营能力,正被一步步转移到她能完全控制的“宏胜系”中。

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个清晰的逻辑:如果老体系束缚了我的手脚,我就建立一个新体系。

但改名这事儿,消费者第一个不买账。

网友说:“娃小宗?听起来像山寨货。”“这名字咋不叫‘宗哈哈’?”其实消费者才不关心你股权怎么分,他们只认小时候喝AD钙奶的那个味儿。

当年黑人牙膏改名好来牙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直到现在不少消费者还以为好来是什么山寨货。

这对只关心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带来了巨大的认知冲击。

娃小宗 新品凝香乌龙

品牌是什么?是记忆,是情感,是惯性。你突然把“老干妈”改成“干小陶”,谁受得了?

宗馥莉要么在旧体系里当个“高级打工人”,要么自己另起炉灶。

她选了后者。

2.

现在的饮料市场卷成什么样了?元气森林在玩命搞0糖,农夫山泉变着花样出新品,连卖水的都开始讲健康故事了。

这时候另起炉灶,等于在红海里开新副本。

看看数据吧:娃哈哈抖音官方旗舰店近一个月的日均销售额已从5万元—7.5万元/天减少至1万元—2.5万元/天,堪称腰斩,粉丝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宗馥莉自己也尝试过推新品牌。

她之前推出的KellyOne品牌,就因为没做出竞争力,最后几乎成了员工福利。

现在“娃小宗”的无糖茶刚上市,虽然线上有缺货的情况,但线下主流超市、便利店的货架上,还是AD钙奶、营养快线这些老产品撑场面。

但宗馥莉定的目标吓死人:

年销售300亿,接近娃哈哈现有规模的八成。

这目标咋实现?

靠健康饮品、新式茶饮,瞄准Z世代。

但问题是,年轻人为啥要选“娃小宗”?因为你姓宗?

娃哈哈要换名字,这不只是换标这么简单——这像是一场家里人互相扯皮、外面人看热闹、还有监管在旁边盯着的戏。

宗馥莉掌控的那拨公司这半年多来一直在申请“娃小宗”“娃小哈”“宗小哈”之类的商标,这些不是一两件的小动作,是系统性铺排。

娃小哈、娃小宗商标

你问这操作奇怪不奇怪?挺奇怪的。

先别忙着站队,先理解两件事儿:

第一,娃哈哈三十几年起来的牌子,插在货架上的位置、经销商的关系、消费者一眼认出的瓶子,这些都不是换几天就能搬的;

第二,公司里有老股东、国资、职工持股,这些人对“娃哈哈”这种核心资产其实都有发言权。

你想把这牌子往自家口袋里挪,法律和程序上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成的。

那宗馥莉到底在干嘛?

她想管、想重整,但老牌的商标、老账目、股东不同意。用新牌把业务和渠道慢慢移过去,最后其实还是把价值和控制权收回来。

现实里常常两者混着来:法律卡着头,计划就往别处走一走。

要是你是局外人,看着像“绕道而行”,可从当事人视角看,也确实是一条路。

真正的成本在哪儿?在渠道和人在前端。

经销商不傻,他们有仓库,有货架,有账期。

突然把牌子换了,库存怎么处理?返点怎么算?合同里写着娃哈哈三个字的人,能不能自动接受娃小宗?

没人把这些事儿算清楚,经销商就不走。

你花一大笔钱做推广,结果货架上没人上新货,那广告就是白花。

公司如果想硬推,短期要花巨额补贴来稳经销商,长期还得证明产品没变、口味没变、质量没变,才能把消费者的习惯慢慢迁过去。

3.

其实我对改名的事很敏感,尤其是当家族接班、资产转移这些词一扯上,第一反应就是“要割韭菜”或“偷着把国有资产挪走”。

这不是杞人忧天,历史上娃哈哈确实有过商标争议和复杂的股权纠葛。

企业要是做事不透明,一不小心就会被舆论吃掉,监管也会盯上来,事情就更麻烦。

人心这东西,失去一次,修复比你想象的困难很多。

还有就是监管:国资或者其他股东如果认为有“利益流失”的风险,会出手叫停。

历史上那次试图转移387件商标就被叫停过,说明这不是“你想干就干”的事儿。

现实世界里很多企业玩“另起炉灶”的事儿,玩得好,你活下来还能翻身;玩不好,你把老牌子也丢了,新牌也没了信任。

你看到的新闻里,有人把这事说成是“赌上900亿”,其实这是估值型说法,意思是品牌价值很大,改名风险也大。

我们在这吃瓜看戏,人家在真金白银赌身家。

品牌价值900亿的“娃哈哈”说放就放,这种决断力,普通人学不来。

但这事儿也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

股权结构要是没理清楚,亲闺女也能被逼成“反贼”。

至于“娃小宗”能不能成?

产品说话,渠道铺路,时间磨信任。

但至少,宗馥莉这把梭哈,够硬核。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