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岐黄守正创新 智能科技赋能健康——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侧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0:25 1

摘要:金风送爽,硕果盈枝。在浸润着岐黄文化的甘肃庆阳,这座被誉为“岐黄故里”的城市,迎来了一场跨越千年与当下、融合传统与科技的文化盛会——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国内外中医药界、文化界、科技界群贤毕至,循着中医鼻祖岐伯的千年足迹,怀着对中医药文化的敬畏之心,

金风送爽,硕果盈枝。在浸润着岐黄文化的甘肃庆阳,这座被誉为“岐黄故里”的城市,迎来了一场跨越千年与当下、融合传统与科技的文化盛会——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国内外中医药界、文化界、科技界群贤毕至,循着中医鼻祖岐伯的千年足迹,怀着对中医药文化的敬畏之心,共探中医药守正创新之路,共话人工智能赋能健康事业新方向,为推动中西医优势互补、康养产业协同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现场。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论坛现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国际易学联合会名誉会长张其成教授带来的《岐黄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数智化传播》主旨报告,以前沿视角为中医药文化传承打开新思路,其提出的“数智化传播策略”令人耳目一新。

“数智化传播的愿景,是让中医药文化成为可感知、可体验、可应用的现代健康生活方式。”张其成在报告中明确了中医数智化的核心目标——让中医药易见、易懂、易知,通过中医时尚化吸引年轻人,让中医药“有趣、有用”,最终实现中医生活化、国际化,让全人类享受中医健康福祉。

张其成在现场作主旨报告。 庆阳融媒记者 王志龙 摄

针对庆阳作为岐黄故里、《黄帝内经》诞生地的独特优势,张其成提出具体建议:一方面要活用经典,拓展传播渠道,将《黄帝内经》进行高清数字化和结构化处理,搭建数字知识库与公共服务平台;创作系统化、轻量化中医视频课程,在微信视频号、专属APP完整推送,在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切片传播;深耕内容创意,讲好岐伯、黄帝的故事,开发影视剧本、文旅产品、融媒体精品等。另一方面要注重技术赋能,借助AR技术普及中医药体验,如打造AR人体经络模型、AR识药系统;通过VR/MR技术打造深度体验场景,如VR针灸模拟器、MR养生导引冥想项目;开发互动式数字出版物,读者点击《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穴位,即可弹出3D模型和讲解视频,沉浸式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群贤云集聆听报告。庆阳融媒记者 陈飞 摄

论坛不仅是思想碰撞的平台,更是业界大咖为庆阳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的“智囊会”。香港瑞华集团董事长、省政协委员、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协会创始人潘国瑞对庆阳中医药发展潜力充满信心:“庆阳是岐黄故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次论坛汇聚了众多中药界名家大家,还有马来西亚等国际中医药界的名人与企业家,他们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在论坛上收获颇丰,学到了许多中医药发展与国际化传播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庆阳的中药材质量优良,拥有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深厚基础,完全有条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教授董竞成已是第三次参加庆阳岐黄论坛,他对本届论坛的创新突破给予高度评价:“岐黄文化是庆阳的重要标志,论坛为塑造、深化岐黄文化提供了优质平台。与以往相比,本届论坛内涵更深刻,尤其聚焦‘人工智能与中西医结合’这一时代命题——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将其与中医药结合,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董竞成参加岐黄论坛并作报告。庆阳融媒记者 王志龙 摄

谈及论坛的亮点报告,董竞成如数家珍:“有报告从哲学、社会学视角,前瞻性分析医学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引发业界思考;张其成教授的报告则系统阐释了《黄帝内经》中的文化内涵,而《黄帝内经》作为汉民族传统医学的奠基性著作,其文化层面的梳理正是岐黄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钱旭红院士的报告更是令人震撼,他提出将人工智能、芯片等技术融入工业生产、新药开发,设想‘一个医学园区一栋楼、一个工厂一个房间’的未来场景,既展现了先进的发展方向,也为行业发展敲响了创新警钟,代表了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的未来趋势。”

2025甘肃・庆阳岐黄文化论坛,既是对千年岐黄文化的致敬与传承,更是一次传统中医药与现代智能科技的深度对话。在这场盛会中,庆阳正以岐黄文化为纽带,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向着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打造康养产业高地、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目标稳步前行,让千年岐黄薪火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来源:这里是庆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