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银发群体有“乐”更有“为”——潍坊市老年大学积极打造“银学乐潍”新高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0:13 1

摘要:新派讯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不仅承载着“老有所养”的民生期待,还是衡量一个社会、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潍坊市越来越多的银发学员选择走进老年大学课堂,在桑榆之年

新派讯老年教育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不仅承载着“老有所养”的民生期待,还是衡量一个社会、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推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潍坊市越来越多的银发学员选择走进老年大学课堂,在桑榆之年再次踏上求知之路,开启人生体验的新篇章。每年老年大学的招生报名季异常火爆,热门课程几秒之内就被抢光。这座老年大学魅力何在?

志愿服务

创新打造“行走的课堂”

“活到老,学到老”是中国人秉持的朴素信念。老年大学“抢课”热潮背后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银发经济的崛起,老年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普遍需求。

潍坊市老年大学深入研究老年人心理,跳出课堂单一维度,着重关注老年人的情感沟通等需求,提供更加丰富、优质、便利的教育资源。

不久前,声乐班师生共赴蓬莱、长岛等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研学山海间·歌韵天地扬”研学活动,以歌声对话山海,用艺术浸润心灵。穿过丹崖仙境坊,在古木参天的步道上,聆听蓬莱阁“八仙过海”的传说。在九丈崖的峭壁奇观前,感受千年海蚀地貌的沧桑巨变。在月牙湾的沙滩上,即兴开展海边音乐会,用昂扬的旋律展现新时代老年人的精神风貌。

到山水间行走,市老年大学探索出一条边走边学的游研学新路径。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老年大学组织游研学活动40余场次,1200余名老年学员在行走的课堂中体验诗和远方,形成“教育+文旅+消费”的良性循环。

将行走的课堂“搬”到家门口,聚焦老年人多元化学习需求,依托潍坊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景点和良好的老年教育基础,深挖本地老年游研学资源,市老年大学与市研学旅游协会沟通对接,打造生态农业、智慧工业、地质科普、非遗体验、文学鉴赏等8大主题、22条特色游研学精品路线,对助推全市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研”途皆知识,“学”中享乐趣。市老年大学逐步摸索出一条“康养学游”融合发展路径,精准把握老年群体需求,形成主题鲜明、层次丰富、体系完善的老年游研学教学模式,推动老年游研学向高层次、深领域发展。

无人机课程

开设引领性、赋能型课程

记者在老年大学课程介绍中看到不少紧跟时代潮流的课程:无人机航拍、智能手机应用+AI工具使用、非洲鼓、陶笛等课程,不仅涵盖传统文化艺术,还涉及智能科技等内容,帮助老年学员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捷生活。

在市老年大学校园内,无人机航拍班的学员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沉浸于低空飞行的乐趣中。他们有的专注地练习起飞、降落、悬停,有的围着老师一步步学习操作技巧。

“这个班上,学员都有一定的摄影基础,相较于拍风光、人像的平面照片,无人机因其独特的视角,非常受欢迎。我们特别聘请无人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分理论学习课和课外实操课进行授课。”教师张勇表示。

老年大学课程一点儿都不“老”,市老年大学紧密结合新时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积极转变办学思路,丰富课程体系,创新开设引领性、赋能型课程,深受广大学员喜爱。

不止如此,课程形式也变得更加新颖。如今,老年大学常态化开展文化艺术季,设置十个专场、四大展览、一场志愿服务授旗与培训,以及一场毕业华章,真正以文化为媒、以消费为桥,精准呼应老年群体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以沉浸式消费体验和丰富的展演活动,助力银发产业成为潍坊经济的新增长极。

扩容、增量、创新,市老年大学多措并举,寻找破题之道,高标准规划建设5G智慧校园,构建覆盖全市各级老年大学的一体化直录播共享系统,通过“云上课堂”解决教育资源送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过推行线上线下‘双轨’教学模式,依托网上老年大学App面向全国直播,开设6门网上课程,上半年网上参学学员达15万人次。”潍坊市老年大学教务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让课程“有知有味”,市老年大学将“养老”变“享老”的新理念贯彻到全环节、全流程中,促进老年教育转型升级。

文艺党课

突出党建引领办学

“这水库还在,咱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在,开拓创新的魄力还在!”“咱们一起,敬那些过往的拼搏,敬这个伟大的时代。”记者在潍坊市老年大学,沉浸式观看了一场短剧《淌水崖情思》,这些带着乡音的口述历史素材与戏剧相结合,通过时空穿越式的演绎,让现场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党员干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

将政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是潍坊市老年大学的特色招牌之一。这里突出党建统领办学,构建“校建党委、系建总支、班建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在坚持“四课一周”学习制度的基础上,创新策划文艺党课,组织创作《巾帼英雄陈少敏》等红色情景剧,与市党史教育馆联合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以歌叙史、以史铸魂,追忆峥嵘岁月、感悟入党初心,旨在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汲取奋进力量、淬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与大多数老年大学不同,潍坊市老年大学注重推进老年教育由“娱乐型”向“赋能型”转变,引导老年学员“老有所为绽光芒”。

“我们根据老年学员的专业特长,融入全市志愿服务大格局,搭建银龄赋能平台,开展有组织精准化志愿服务,组建‘银龄耀潍’志愿服务站,推行‘1+8+N’志愿服务体系,系统设立红色宣讲、社区治理等8大类特色志愿服务队,延伸培育60余支特色服务分队,深入到社区、学校、养老院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汇聚长者先锋助力发展的磅礴力量。”潍坊市老年大学副校长吴海萍告诉记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潍坊,总有一抹温暖而耀眼的色彩,他们以白发为勋章,以热忱为画笔,在人生的后半程绘就了一幅幅熠熠生辉的动人画卷。

老年大学是文化养老的沃土,更是老有所为的舞台。从行走的课堂到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潍坊市老年大学革新办学理念,将政治性、艺术性融为一体,深化教学改革,力求培养更多“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新时代老年人,探索出了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潍坊经验”。

编辑:李婕宁 张永超 王誉林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来源:新派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