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后,斯大林提议中国派兵占领日本九州,蒋介石为何不同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07:00 1

摘要:在战争停止那一天,日本统治者的心理是特殊而复杂的。对于战争终竟落得个投降,谁都不愿承担责任,也都不愿参与投降签字。因为,在投降书上签字,文职人员意味着毁灭,军人意味着自杀。另外,战败之后,日本哪怕有一点做得不合适或者发生错误都是不可挽回的,所以都互相推诿,不愿

1945年8月15日后,日本终于放下了武器。仅仅半个月前还像野兽一样挣扎的日本军人,现在,在他们的国土上把昨天的敌人迎接进来了。

日本投降签字代表人选的产生遇到很多困难。按规定,一定要派出在战争终结行为上能够承担充分责任的人,还要在代表日本的诚意方面能够使对方相信的人。

在战争停止那一天,日本统治者的心理是特殊而复杂的。对于战争终竟落得个投降,谁都不愿承担责任,也都不愿参与投降签字。因为,在投降书上签字,文职人员意味着毁灭,军人意味着自杀。另外,战败之后,日本哪怕有一点做得不合适或者发生错误都是不可挽回的,所以都互相推诿,不愿意去担负这个责任。

最初考虑,在投降文件上签字应该由陆海军两统帅部各选一人,后来又考虑派出天皇及政府代表各一人,起码应该由总理或副总理代表天皇去参加。讨论时多数人反对这个方案,最后决定由外务大臣重光葵为天皇及政府的代表,另外任命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为统帅部代表。

重光葵被任命为出席投降签字仪式的代表,承担这件谁都不愿干的事,他本人是怎么想的呢?

日本外务省编的《终战史录》中有他的一段自述:

我作为外务大臣,天皇和政府的代表,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投降文件上签字的全权代表,在拜谒天皇时我上奏说:

“在投降文件上签字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事情,我实在难过。可这是把日本民族从灭亡中拯救出来,使悠久历史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惟一办法,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日本自古以来是一君万民的国度,陛下以万民之心为心,我等素仰陛下的心怀。可是,由于有权力的人过去动辄歪曲您的旨意,这就是造成日本今日处于惨境的原因。这次在投降书上签字,诚实而全面地实现波茨坦宣言所要求的民主,不但和我们的国度没有任何矛盾,而且是开拓我国国运的正确途径,我认为是能够办到的。”

天皇嘉许了我的上奏,最后说:“完全如此。”鼓励我按这个方针进行到底。

在投降文件上签字的那一天,9月2日,天明后,日本方面参加人员立即在总理官邸集合,我和梅津全权代表及随员列队在皇宫前遥拜后乘车向横滨驶去。沿途没有人影,目之所及是一片烧毁的旷野,受灾人群点缀其间,战争痕迹清晰展现在眼前。

从美军占领的横滨码头乘上美国驱逐舰,再从东京湾美英军舰的缝隙中穿行,约一小时后到达尼米兹将军的旗舰密苏里号。海上平稳,朝日升起,我们攀登密苏里号舰桥,接受甲板上卫兵的敬礼,再登到上甲板的仪式场,已经快到九点钟了。

仪式场已站满对方的参观者、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也看到了认识的日本新闻记者。曾在新加坡投降的英国玻西瓦尔将军、在菲律宾巴坦半岛投降的美国温莱特将军以及战时投降日本、成为俘虏的高级军官们特殊排列在参列员之中仪式场上,我们和各国代表隔着桌子对面排列整齐以后,麦克阿瑟走到前面开始演说,宣布战争结束,要求在投降文件上签字。

我首先签字以后,梅津也同样签字。然后是麦克阿瑟以联合国接受日本投降的代表身份签字,接着是各国代表依次签字。美国代表是尼米兹、中国代表是徐永昌、英国代表是福莱塞、苏联代表是杰列维亚科,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

今天是罕见的好天气,富士山映照在东京湾上。在新加坡近海被击沉的英国威尔士号军舰的姊妹舰乔治五世号银色的舰体也飘浮在海面上…我们按原来的途程回到东京,向政府报告后又到宫中向天皇复命,重大任务到此完毕。

数千年的历史到此合上,新日本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不,数千年的历史从现在开始得到继续了。不管怎么说,从现在开始了新的日本是事实。但是,新日本的建设更是昭和日本的革命。新日本的将来完全由日本民族的能力和努力如何来决定人们发出“因败战而胜利”的意见。日本如果像过去那样,即使战胜了也是没有指望的。一定要更换思想,万事才能改变成为新的。

这就是说,苦恼到达深处才真正能够得到新生。我不能否定这个道理。但是,进一步深刻考虑国家的前途,又不禁有悲痛的情怀。

加濑俊一是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在外务省工作的外交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到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一直在外务省搞具体工作,可以说是这一段外交史的活档案。他曾作为松冈外相的随员去过柏林和莫斯科,参加过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和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45年9月2日,作为投降签字代表重光葵外相的随员参加了在密苏里号军舰上的签字仪式。

后来,他在《战争与外交》一书中记叙了参加投降签字仪式的感想:

我看到这个世纪的历史瞬间,想到东海的孤岛日本,竟敢和如此众多的强国为敌,进行大规模战争,这样的无谋幼稚,实在令人惊奇。同时,日本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为什么不能阻止自我毁灭的战争呢?我也感到迷惑。

当中国政府代表走出签字时,我想,亚洲两个大国,本来应该亲密共处的中日两国,进行长期的战争,到现在,以战胜国和战败国互相对面。这种悲剧,使我尝到一种言语不能形容的悲哀。

庆祝对日战争胜利日,四百架B-29型飞机和一千五百架舰载机在天空飞翔。麦克阿瑟向本国广播流利豪壮的演说,大胆预言:“日本民族的精力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他们充分发挥建设性的才能,一定能够脱离现在的悲境,恢复值得尊敬的国际地位。”

我在草拟参加仪式报告书中提出这样一句疑问:

“假若日本是战胜国,究竟能不能像麦克阿瑟今天所说的那样,向美国表示这样宽宏的态度呢?中日战争以来,我们日本军队在陆地、海上和空中,国民在后方,都忍耐牺牲和痛苦,最后身受战败的结果,并不单纯是被敌人庞大的物质力量所压倒,更重要的是国民在伦理方面有缺欠。允许军部进行野蛮的战争,这是一场非理性与理性的战争。借用史学家爱德曼·派克的话,就是:“两者间距离之大,是不能用高等数学计量的。”

现在,通过战败,日本国民回顾这些事实,便立即和复兴的大道联系到一起。麦克阿瑟将军毫无保留地展望这条大道,使我们鼓起新的勇气。

美国在1943年8月,即日本投降前两年便开始研究占领日本的政策问题。美国国务院内设有正式机关,名为特别调查部东亚组。另外,海军部比国务院研究得更早,从1943年1月开始布置,名称是占领地域研究组。陆军部从1943年2月设立民事部,也开始研究占领日本的政策。

到了1944年末,日本的投降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了。

由于上述三个机构独立研究效率很低,便集中三个机构的负责人组成“三部调整委员会”,由这个委员会下属的远东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占领政策。

该委员会根据日本投降前的占领计划,打算分三个阶段实行占领:

第一阶段,进行军事占领期间。解除日军武装,破坏日本军事设施。

第二阶段,建立文官政府期间。进行经济统制,普及民主主义思想。

第三阶段,使日本回归国际社会期间。

这个设想是在日本投降前一年半提出的,由于当时离日本真正投降为期甚远,所以,并没有充分研究具体的占领计划。

1945年8月7日,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后,向联合国提出希望共同研究占领政策,并通过联合国希望和美、英两国缔结军事占领地带的协定,打算分到好处。苏联的这个请求还没来得及充分讨论时,日本便超过预料很快投降了。

于是,联合国军原定的占领计划也被打乱了。

当日本通知联合国接受波茨坦宣言时,斯大林曾向美国传话,希望共同协商有关天皇制问题和占领军最高统帅的人选问题,并推荐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官华西列夫斯基为最高统帅候选人,苏联的要求没有得到美国的重视。只是考虑到在重新建设战后国际社会方面一定要有苏联的合作,才准备用某种形式让苏联参与军事占领及其行政事务。

日本投降后,美国参谋本部曾有过分割占领日本的设想,即:

北海道及东北地方由苏联占领;本州的关东、信越、东海、近畿、北陆,由美国占领;四国由中国占领;本州的西端及九州由英国占领。

此外,东京由美、英、中、苏四国共同管理,大阪由美、中两国共同管理,并打算在第一阶段占领期间结束以后,美军有十三万五千人,苏军有十万人,中国军有六万人,英军有六万五千人常驻在日本。

这个占领计划受到麦克阿瑟的激烈反对,杜鲁门总统和国务院都支持麦克阿瑟的意见,因而方案没有能见诸实施。

苏联曾数次主张分割占领,最后实现了一部分目的,占领了原属日本领土的千岛群岛。千岛群岛的归属问题源于雅尔塔会谈时的密约。当时罗斯福总统秘密和斯大林达成协议,约定如果苏联参战,便承认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是苏联的领土。

不过,在波茨坦宣言中又有新规定: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联合国决定的诸小岛,均是日本的领土。”

美国国务院认为,千岛群岛包括在‘诸小岛’之内,于是,千岛群岛的归属问题就有了争议。

美军参谋本部根据雅尔塔密约,规定北千岛由苏联占领,中千岛以南由美军占领。美国国务院认为:“北千岛和中千岛为联合国指定苏联为施政者的委托统治领土,择捉岛以南的南千岛为日本领土。”

联合国军占领日本的实际情况是:除中国没有派兵参加占领外,千岛群岛归苏联军政支配管理,冲绳归美国军政统辖,日本本土的神户至下关地区及四国地方由英军进驻,其它各地由美军进驻,通过日本政府进行间接统治。

4、美苏意见对立

在联合国军进驻日本的时候,斯大林提出由美、苏两国进驻并分割北海道,遭到杜鲁门总统的拒绝。同时,苏联还提出由中国军队进驻九州的建议,中国政府考虑到亚洲永久和平及安全保障,认为过分削弱日本未必合适,故而没有承诺。

斯大林在1945年8月16日给杜鲁门的一封极密亲笔信中有这样几段话:

“一、苏联军队受降日军的地域应包括千岛群岛的全部。千岛群岛按克里米亚三大国的决定,应该归属苏联占有。

二、日本国军队向苏联投降的地域,应包括位于库页岛和北海道之间的宗谷海峡和连接北方的北海道北半部。北海道北半部和南半部的分界线,是从岛东岸的钏路市到岛西岸的留萌市的一条连接线。上述两个城市包括在岛北半部以内。”

这第二条提案对苏联舆论有特殊意义。

众所周知,1919年到1921年,日本军队曾将苏联远东地区置于其占领之下,如果这次苏联军队占领不到日本本土的任何地域,苏联的舆论界将非常愤慨。我迫切希望您不要反对我上述谨慎的愿望。”

这封密信的意思是说,日本曾向西伯利亚出过兵,作为报答,应将北海道北半部和千岛群岛全部割让给苏联。

杜鲁门总统复信表示:

“我将改正‘一般命令第一号’内容,将千岛群岛全部包括在苏联远东军总司令部受降地域以内。同意你的请求。但是,美国为了军事和商业的目的,希望在千岛群岛中央群岛中享有一个设置陆上飞机和水上飞机使用的航空基地的权利。如果您能告诉我同意这项建议则非常荣幸。具体位置及其它事项由我们两国任命的特别代表洽商。关于您提出北海道岛上的日本武装人员向苏联军队投降的意见,我们认为:日本本土的一切岛屿,即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的日本武装人员应向麦克阿瑟将军投降,现在正在采取措施中……”

杜鲁门总统信中明确表示不同意苏联接管北海道北半部,对此,斯大林当然不会满意。

8月22日,斯大林在第二封亲笔信里再没有提及这件事,至于回复美国要求在千岛群岛建立航空基地的事,他在8月30日的信中答复说:如果利用千岛群岛的苏军飞机场的话,那么,美国在阿留申群岛上的航空基地希望也能提供给苏联飞机使用。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来源:之华说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