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科工作既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全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主阵地之一,省社科院如何在文化强省建设生动实践中精准定位、发挥优势、担负使命?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程宁博。
社科工作既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全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主阵地之一,省社科院如何在文化强省建设生动实践中精准定位、发挥优势、担负使命?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程宁博。
记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着力建设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实践高地”列为重点任务之首,对此您怎么理解?省社科院进行了哪些创新探索?
程宁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富集,正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建设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实践高地,陕西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厚的实践沃土,优势突出,使命必达。
近年来,省社科院坚持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总结这一重要思想在陕西的生动实践”作为核心职能、首要任务,制定实施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刊发了一大批研究阐释成果。
省社科院将持续全面落实“四个以学”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在通俗化大众化、及时性常态化和协同攻关上下功夫,努力研创更多精品力作和标志性成果,积极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大力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陕西协同研究基地”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陕西的生动实践”等课题研究,在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中扎实推进学术创新,自觉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记者:《意见》提出“建设一批跨学科、跨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端智库”。智库应怎样创新研究方法,提升研究效能?
程宁博: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破解的问题,既日益复杂,又更加细分。智库要切实发挥作用,就必须创新研究方法、提升研究效能。就省社科院的探索实践和发展趋势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练好“铁脚板”,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的科研方法;二是用好“大数据”,推动传统研究方法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变;三是建好“融合器”,加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协同创新。
近年来,省社科院聚焦“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功能定位,建立了对接、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型智库矩阵。我们将牢固树立“立足陕西、研究陕西、服务陕西”鲜明导向,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思路,持续创新智库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智库矩阵和资政模式;大兴穿透式调查研究,积极应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在加大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努力培育更多智库品牌和资政产品。
记者:《意见》在部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任务时,明确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省社科院作为推动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程宁博: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省社科院从顶层设计和规范管理、人才引育、科研组织、资政服务、成果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大力实施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全院科研人员想研究、能研究、出高质量成果的学术氛围日益浓厚,实现了工作动能、科研产能、资政效能的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创新思维、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精准把握社科工作规律,着力把点上的有效创新实践逐步拓展为面上的规模创新效应,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全面落地实施。通过健全完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的学科体系、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以学术质量、社会影响、实际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持续提升办院治学水平,不断解放和发展科研生产力,充分发挥繁荣发展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坚作用,更好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记者:建设文化强省是全省上下必须担起的共同责任。省社科院在建设文化强省过程中将如何发挥作用?
程宁博:“深耕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一直是省社科院办院治学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近几年,我们以有组织科研为抓手,坚持学科交叉、人员融合、资源集成,有组织地策划选题、有组织地实施研究、有组织地转化成果,全院科研成果量质齐升,研究视域、资政领域、服务场域持续扩大。
我们将持续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工作导向,深化拓展有组织科研探索实践,进一步加大开放办院力度,以更加科学的机制整合多学科精锐力量、统筹多领域优势资源,围绕巩固思想基础凝聚精神力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激发各类文化主体活力、深化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文化领域治理能力等重点,深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及时产出跟得上、贴得紧、能管用的高质量资政成果,以有组织科研精准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切实当好文化强省建设的促进派、实干家。(记者 南楠)
来源:陕西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