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晚,佛山三龙湾科技城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内,华灯璀璨、暖意流动,“人才之夜”的舞台在众人的期待中正式启幕。这是佛山第四个“佛山市人才日”与“佛山市企业家日”,也是一场属于整座城市的“人文盛典”。
9月26日晚,佛山三龙湾科技城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内,华灯璀璨、暖意流动,“人才之夜”的舞台在众人的期待中正式启幕。这是佛山第四个“佛山市人才日”与“佛山市企业家日”,也是一场属于整座城市的“人文盛典”。
由佛山三龙湾科技城管委会主办的2025佛山人才之夜,以“生长”为主题,深度融合社交互动与文化展示,致力构建集文化、交流与体验于一体的新时代人才“朋友圈”,为佛山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人才之夜更显思辨与碰撞。一场名为“城市人才YEAH话”的开杠环节,成为全场焦点。来自头部企业CEO、科研人才、商会代表等多元背景的“城市智囊团”,不再正襟危坐,而是以“杠”为媒,展开了一场关于城市与人才如何“在变局中共生”的思想碰撞。
相聚:有梦一起闯
今年的人才之夜,通过快板、小提琴演奏、合唱等多种表演形式,增强各界人才台上、台下互动氛围,引发全场共鸣,共话人才友谊。节目特别强调三龙湾工匠精神,同时融入佛山功夫等历史文化元素,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
整场演出分为“城启共生·筑梦生长”“情暖佛山·向阳生长”“城就未来·生生不息”三大篇章。
融合功夫、粤剧与现代表演艺术的开场表演,为2025佛山人才之夜拉开序幕;竹韵声花表演艺术团的快板《人才建设启新章》,根据《三龙湾科技城人才导览图》内容进行文案创作;佛山星众流行合唱团的两首歌曲《无名的人》《一想到你呀》……
整场演出分为“城启共生·筑梦生长”“情暖佛山·向阳生长”“城就未来·生生不息”三大篇章
与此同时,晚会现场穿插播放的三部主题VCR,以真实视角呈现了人才与佛山的深度联结。
《城市体验官》跟随青年人才的脚步,展现佛山的科技、文化、美食与人文魅力,传递“近悦远来 逐梦佛山”的吸引力;《我在佛山造未来》通过人才访谈与高燃场景,展现多领域人才的匠心与突破,诠释“佛山智造”的青春动能;《此心安处是佛山》则捕捉50公里徒步、演唱会、烟花表演等城市生活片段,细腻刻画人才在佛山的归属感与生活温度。
“开杠”:一座城的自信与开放
今年的人才之夜,首次引入“开杠”环节——一场名为“城市与人才,变局中共生”的核心议题对谈。邀请不同领域人才就城市新态度、产业升级等议题展开对话,激发创新思维,为城市与人才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
首次引入“开杠”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人才之夜”的预热与延伸,“城市体验官一日游”活动于8月启动,邀请各界人才实地探访,多维感受佛山的发展活力。
首期活动走进三水白坭镇与南海九江镇,体验官沿“融合廊道”考察城乡共生建设成效,于“鹭鸟天堂”体验生态文旅蝶变,并在云秀山体育场感受佛山“西甲”的火热氛围;二期活动聚焦顺德北滘镇、乐从镇,从碧江金楼的古韵到机器人智造园的创新,再到佛山大剧院的艺术盛宴,体验官一路感知佛山在历史传承、科技赋能与人文艺术方面的多元魅力,深刻解读这座制造业名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沉浸式探访,人才们不仅增强了对佛山的认同感,也为本次“开杠”对话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注脚。
“开杠”现场,嘉宾们展开了“灵魂拷问”——
问企业:“当代年轻人难管吗?”
问人才:“扎根一座城的关键是什么?”
问城市:“佛山能给出怎样的独特优势?”
“开杠”现场,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智库专家、千灯湖主理人学院常务副院长洪涛生动解读城市政策,引发年轻人共鸣:“其他城市靠补贴抢人,佛山靠氛围留人——有审美、有追求,我们就用有温度的城市生态与你‘双向奔赴’。不必算计冰冷条款,只需感受舒服气场,这种‘以共鸣留人’的方式,岂不更高级?”
季华实验室超滑工程中心副主任李小磊深有同感。他说,佛山最让人惊喜的,不仅是产业实力,更是对人才的真切理解。“这里的人才政策不是‘纸上福利’。”安家有支持、子女教育有途径、医疗有保障,真正解决了青年奋斗的后顾之忧。吸引人才的从来不只是“优惠政策”,而是一座城市“既容得下梦想,又装得了生活”的温度——佛山以产业凝聚人,更以细节打动心。这才是人才真心“奔赴”的理由。
“不是年轻人难管,而是管理方式是否用对。”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军,则从企业管理层面对“年轻人难管”这一命题提出了反驳。在他看来,传统“命令—服从”型的粗放管理,早已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作为全球汽车改装领域的“黄埔军校”,对年轻人的态度是“赋能”而非“管控”:把员工视为朋友,给予试错空间、做事权限,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创造价值,“你给他们信任,他们就给你惊喜。”
这座城市,正以一种更年轻、更开放的方式,重新理解“人才”二字。
共生:让人才成为“城市合伙人”
2024年人才之夜的关键词是“双向奔赴”;2025年,则变成了“共生”。一词之差,意味深远。
“双向奔赴是相遇,共生是共同生长。”一位参与对谈的嘉宾解释,“佛山不希望人才只是‘来过’,而是希望他们‘扎根’。”
2024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工业规模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佛山深知人才对城市未来的重要性。目前,佛山人才总量超过245万,规上工业企业达1万家,市场主体更突破171万户。这座“中国工业第四城”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竞争,不仅是产业竞争,更是人才生态的竞争。
如果说,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是“筑巢引凤”,那么一系列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的政策举措就是“固巢留凤”。为留住更多人才,三龙湾出台及谋划更多政策,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务求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
如今,三龙湾科技城正探索通过构建人才生态,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这里培育了2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实验室、7家省重点实验室、28家上市企业、200余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9家众创空间,形成了人才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放眼全市,佛山以三龙湾为前沿阵地,深入推进人才工作。2024年,佛山高标准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工作,擦亮“功夫传天下、英才聚佛山”人才工作品牌。年内新引进和培育领军人才超100人、博士580人。全市人才总量超245万人,领军人才超500人,博士超7600人,技能人才128.8万人,为佛山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高地不断积蓄人才力量。
在引进方面,佛山成功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广东省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南京站),吸引1702家粤企提供超4万个岗位,收到简历超7.7万份,达成就业意向3200余人。在国际引才方面,佛山建立37个专项引才站点,强化与香港高校及科研平台合作,依托“香港人才会客厅”,拓展海外人才联络渠道。
在服务方面,佛山推出“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八项措施”,为青年人才提供涵盖免费住宿、就业补助、安居支持、创业扶持、博士后补贴、快速落户、文旅体验、专员服务等“八有”礼包,并创新推出“人才安居票”“人才安居惠”“人才安居贷”等一揽子支持方案,全面缓解人才落脚难题。
佛山还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印发支持和鼓励高校人员创新创业工作指引,推动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做实产教融合;深化广佛、佛茂区域人才合作,完善“人才飞地”运作机制,推动多项制造业项目落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广东经济第三城,佛山肩负着省委“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使命任务,正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大力建设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
文曦表示,佛山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致力于为人才和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解决一系列后顾之忧。当晚所在的三龙湾科技城,是人才与科创集聚的生动范例。“诚挚邀请八方英才与企业家朋友,相信佛山、选择佛山、扎根佛山,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共创辉煌、共赢美好未来。”
从2024年“九馆一心”的盛大启航,到2025年“开杠”对话的深度耕心,佛山人才之夜的演变,清晰地标记出这座城市人才工作的进阶之路:从搭建平台到营造生态,从礼敬人才到与人才共成长。
东平河畔,人才潮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极点城市,佛山正以最大的诚意广聚天下英才,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让每一位选择这里的人,都能由衷地道一句:“此心安处是佛山!”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