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IP显示湖南的一名网友发布一段视频,一名黑衣男子站在一处商场的户外区域,脸部涂着黑色不明物质,胸前贴着写有“强奸犯”三个字的一个纸板。黑衣男子腰部还拴着一根绳子,另一头被一名男子抓在手里。
据纵览新闻报道,9月25日,IP显示湖南的一名网友发布一段视频,一名黑衣男子站在一处商场的户外区域,脸部涂着黑色不明物质,胸前贴着写有“强奸犯”三个字的一个纸板。黑衣男子腰部还拴着一根绳子,另一头被一名男子抓在手里。
▲一个人胸前被挂“强奸犯”实在太过刺眼。图/纵览新闻视频截图
视频一出,迅速引发了舆论关注。不少网友纷纷评论“不堪入目”“太恶俗了”;也有网友在视频评论区称,这是当地一种习俗,男子如果有了小孩,当了父亲,会被大家戏弄,是一种庆祝的方式。
随后记者致电事发地的娄底市文明办,工作人员称此视频拍摄于湖南娄底涟源市,男子因儿子过周岁生日而被朋友戏弄、取乐,但这并不是当地的习俗,“这不是什么好的文明习气,不是正确的价值观,肯定是要抵制的”。该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正在跟进情况展开调查处理。
无论如何,一个人胸前被挂“强奸犯”实在太过刺眼,也让人想到了古代社会的“私刑”。这种对人格的贬损,哪怕是当事人自我顺从了这种“戏弄”,也实在不该是当代文明社会的景象。
如网友所说,这其实是将犯罪行为娱乐化了。强奸作为严重的人身侵害,受害者会遭受巨大的身心痛苦,当事人也必须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而现在这被调侃成了一种玩闹,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法律严肃性的消解。
何况,这种玩闹背后还隐含了一种对女性的歧视,仿佛有了孩子,丈夫便成了“强奸犯”,女性生育的意义被粗暴地转化为男性的笑料。这既是拿男性开涮,也是变相羞辱女性。
目前,当地工作人员回应这并不是当地习俗,人们对此也没必要进行地域攻击。但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围绕结婚、生子这类人生大事,丑态百出的“狂欢”时常出现。
就在前两天,陕西咸阳彬州市多名男子将两名伴娘用胶带绑在单车上,并按住一男子的头部让其强行亲吻伴娘,其间伴娘尖叫挣扎,但围观者无人制止;2024年,山西阳泉也发生一起低俗婚闹,多名男子将新娘按在电线杆上,有人拿胶带将新娘往电线杆上绑,引发舆论哗然……
这些婚闹的场景,和开头提到的生子庆祝的低俗闹剧,都有共同之处:借助一个所谓喜庆的由头,把对人的羞辱与侵犯包装成“热闹”“玩笑” ,甚至称之为“习俗”,从而用一种集体氛围的裹挟,将那些羞于启齿、难容于社会的冒犯合理化,将原本温馨的仪式变成粗鄙的表演。
其实,早在2020年,民政部就在《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开展对低俗婚闹等不正之风的整治。这里说的是婚闹,但对各种以结婚生子为由头的闹剧都是警示:凡是伤害他人尊严的“习俗”都不应当存在,这也需要成为共识。
而不时出现的案例,也是个提醒:类似现象往往根深蒂固,无论是思维转变还是行为重塑,恐怕都是一个反复拉锯的过程。
因此,对于这些明显挑战公序良俗的行为,相关部门的态度不妨更鲜明,处置不妨更直接。可参考的是,2023年曾有主播为了炒作,策划摆拍了“同时娶两个新娘”的视频,随后被当地处以了治安处罚。
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当有抵制低俗闹剧的自觉。人逢喜事固然值得庆祝,但不意味着日常生活里的各种底线就可以被突破。无论是婚礼、生子还是其他人生节点,都应该成为传递善意、彰显文明的契机,而不是制造低俗闹剧的借口。所谓的“习俗”,如果与人格尊严和法治社会背道而驰,那么不要也罢。
来源:河东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