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一直被视为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风向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当下,各高校纷纷加大专业调整力度,积极布局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同济大学正是其中之一。
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一直被视为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风向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当下,各高校纷纷加大专业调整力度,积极布局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同济大学正是其中之一。
近日,同济大学公布了2025级本科停招/新增专业名单,具体如下:
2025级本科停招专业
2025级本科新增专业
一系列专业调整,是同济主动作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具体举措。
作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同济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文科、理科排名均居全国工科优势高校前列。
根植深厚学科沃土,同济大学持续推进专业转型,压缩数量同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专业内涵,以打造学生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增设两个新专业,注重跨学科融合
海洋科学与技术当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刻改变着传统的海洋研究范式,我国急需大量兼具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专业知识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
面向海洋强国战略,同济紧扣学科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整合原有的“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设立了“海洋科学与技术”新专业。
该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和上海市“高峰学科”重点建设专业,下设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以海洋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科学与技术融合为培养特色,专业旨在培养可以引领海洋科技发展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和全球产业转型升级,全球设计学科正处于疆域拓展和范式转型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同济新增“艺术设计学”专业,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赋予了设计新的内涵。
该专业是一个以艺术为基、多学科交叉的设计类“新”专业。通过系统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升用设计介入不同类型创新挑战的能力,也可以拓宽自身的视野和就业创业渠道,成长为具备国际视野、综合设计能力和跨学科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
升级推出车辆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国际化特色鲜明
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创建于2004年,是中国教育部与德国联邦教科部共同倡议、直接指导和支持的中德科学与文化合作交流示范性办学机构,多次在中德两国政府间战略文件中被点名褒奖。
依托中德工程学院,2025年,学校升级推出优势本科专业“车辆工程”专业。该专业面向未来智能交通与汽车产业发展前沿,融合人工智能、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及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构建以技术创新为导向、跨领域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系统性开设智能车辆设计、网联协同技术及智能化系统开发等核心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驱动、车辆工程研发、大数据分析及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等领域的高端复合型创新能力与国际化竞争力,毕业后获得中德双学士学位。
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扩容,拓宽复合发展路径
在学科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第二学士学位凭借招生规模灵活可控、培养周期短、专业设置响应迅速等优点,相关专业开设正呈现出积极态势。
对于学生来说,第二学士学位也能够让他们进行专业二次选择,从而提高专业-岗位的匹配度。
响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济大学2025级本科新增哲学、法学、汉语言文学、传播学、风景园林、工程管理6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为毕业生提升竞争力创造更优条件。
新专业,是国家战略的使命召唤,更是拥抱未来机遇的智慧之选。当新专业的选择与国家战略相遇,不仅是青春与时代的相逢,更是小我与大国的双向奔赴。
期待在同济提供的广阔舞台上,学子们能汲取养分,勇敢生长,将个人梦想汇入时代的江海,奔涌向前。
素材来源:同济大学官网、官微等
#高校##专业##大学#
来源:立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