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儿时记忆:消失已久的滋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23:26 1

摘要:我是一个70后,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家里三个兄弟姊妹,孩子们嗷嗷待哺,物资却相对匮乏。在现今物质如此丰富的年代,回忆起关于吃的往事,常常觉得“恍若隔世”,虽不至于像50、60后小时候有挨饿的经历,但也只能在主食方面吃饱,对于零副食和肉食,对70后的我小时候来说那

我是一个70后,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家里三个兄弟姊妹,孩子们嗷嗷待哺,物资却相对匮乏。在现今物质如此丰富的年代,回忆起关于吃的往事,常常觉得“恍若隔世”,虽不至于像50、60后小时候有挨饿的经历,但也只能在主食方面吃饱,对于零副食和肉食,对70后的我小时候来说那依然是一种奢望,于是从小就有在山间田野寻找“美食”的创举,以弥补在餐桌上的不足。多年以后这竟成了我的味觉记忆坐标,以至于现在都无法再寻得这样的美味。

春天的黄鳝面

每年的清明后到谷雨期间,气温升高了,但田里的秧苗还没有播种,经过冬眠的黄鳝在晚上会钻出洞在软烂的水土表面趴着,这是一年一度难得的捕捉野生黄鳝的时节。大人们一到晚上就举着火把或者手电筒,一手拿把铁叉,身上背着竹筒,在田间的田垄上行走着,眼睛盯着水田里,发现有黄鳝了,就把铁叉投掷出去。这种铁叉是专为抓黄鳝做的,V字形,尖尖的,下宽上窄,发现黄鳝了,大致位置随意一插,由于是V字形设计,黄鳝基本都会夹在铁叉窄处,提起来,放在竹筒口,用手一撸,黄鳝就掉到竹筒里了。每次家里大人去嵌黄鳝的时候,就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跟着看,有了参与感,最重要的是马上就有美味的黄鳝面吃了的喜悦感。

黄鳝抓来后,先洗净,后用开水烫一下,找一块木板,用做鞋底的钻子钉住黄鳝头,用锋利的小刀划开肚子,去掉内脏后就放盆里,这时千万不要洗了,因为黄鳝血非常鲜美,没有血的黄鳝就失去了风味了。准备好后,用小火干烧大铁锅,把黄鳝一只一只贴在锅底焗烤,烤干水分后就熟了,大人们会取出部分来用于佐酒,锅里剩下的黄鳝加上水烧开,抓一把面条进去,加点盐就成了味道非常鲜美的黄鳝面。由于每次嵌黄鳝都在晚上,等到黄鳝面做好基本就到午夜了,小孩子顶不住睡意,而面又不能等,不然就坨了,所以每次吃面都是父母半夜叫醒,那种睡意朦胧然后又吃着鲜美的黄鳝面的感觉,如今想来仍然像是在梦中。现如今偶尔也会去做一下黄鳝面吃,但是那种野生的黄鳝,那种抓黄鳝的兴奋,那种在睡梦中的朦胧,那种半夜被父母呵护的美味却再也不能复刻了。

夏天的烤知了

要论小孩子一年最快乐的时光,肯定非属夏天不可。2个月的超长暑假,可以上山捉鸟下河摸鱼的惬意,可以和小伙伴在田间疯跑的快乐,都是特别期待夏天到来的原因。当然扑蝉是这个快乐时光中最开心的事情,也是每个农村小伙伴必会的技能。

先去找一根3米以上长的小竹竿,然后满村子寻找露天的蜘蛛网,用竹子把蛛丝缠在竹竿上,等积累到一定量的蛛丝后,用水泡湿蛛丝表面,把蛛丝撸下来揉成一小团,再寻找一块光滑干净的、被太阳晒的发烫的石块,把湿的蛛丝团放上面不停的揉,蛛丝团的水分被快速的蒸发,越揉越黏,等变成黑色的胶状物的时候就好了,最后就把这个黑色的胶裹在竹子顶端,抓知了的工具就做好了。蝉喜欢大树,又会蝉鸣,所以找它们不难。在树底下看见了,用竹子顶端的蛛丝胶,偷偷的慢慢的在它们屁股后面伸过去,等离它们近了,突然快速的用胶粘在它们的翅膀上,蝉们煽动着翅膀拼命挣脱,但是蛛丝胶死死的粘住它了,这个方法很有效,以至于每次都能抓不少。

抓住蝉先区分公母,公的腹部有发声器,母的没有,若手上抓一只还在嘶嘶叫的蝉,那是在小孩子中很有威风的事情,所以照例公的要留着玩,母的就没什么作用了,这难不倒小伙伴们,于是烤蝉就顺理成章了。先把蝉去除腹部和翅膀,只留着肌肉发达的胸部,生一小堆火,直接把蝉扔进去烤,等火熄灭了,把蝉扒拉出来,剥开烧焦了的外壳,里面是一丝一丝的白色肌肉纤维,像鸡肉丝,味道挺香的。现如今我把这个经历讲给我的孩子听,她面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既吃惊又嫌弃,以至于我也觉得这样的作法有些野蛮,竟没有再试的勇气了。

秋天的芸豆串

秋天是豆类成熟的季节,有黄豆、红豆、豌豆、扁豆等等,但这些都算是杂粮类的豆子,质地比较坚硬,口感粗糙,味道一般,要论最好吃的还是芸豆。

芸豆也叫菜豆,是四季豆的成熟果实。产量不大,还要给它搭架子,农民一般不大爱留到收获芸豆的季节,大部分都当四季豆采摘了,能最后留到收获芸豆的基本都打算用来留种的。这就给我们嘴馋的小孩子增加了冒险的刺激与快乐。

在芸豆成熟时期,每到周末便约上玩的好的,靠谱的小伙伴,先打量谁家的芸豆可以采摘了,然后猫着钻进菜园子里,快速摘取豆荚,往衣服里一包就一溜烟的跑了,找到没人的角落,开始剥豆子出来。收集到一定量的时候,找细细的铁丝,把芸豆串成一串,先用水煮一下,然后再拿出来用火烤着,等芸豆都微微爆开,露出里面黄白色,粉粉的质地的时候,就可以吃了,那味道比板栗香多了,口感粉糯,还带着新鲜豆类的鲜味,非常好吃。但是这样做常常会招致别人的叫骂,因为是留种用的,等那人发现自家的芸豆不见了,就开始叫骂,骂谁家不留种来偷他的豆种,但他做梦都想不到是,他的豆种是被淘气嘴馋的小孩子吃了,所以每每做芸豆吃都要偷偷的进行,记得有次在小伙伴家煮芸豆串,刚放锅里去,老远就听见他爸回家的声音,于是我们赶紧把锅里的芸豆拿出来扔到泔水桶里,一溜烟从侧门跑出去了。多年后我们再谈论这段经历,都不经莞尔一笑。

冬天的烤火笼

每到冬天,火笼就成了农村人特有的取暖神器。其外部为竹篾编制的花篮状笼框,里面放一个土陶瓦钵容器。使用时添加炭火进瓦钵,再盖一层草木灰上去,热量散发温和而又持续,加一次炭火能用7、8个小时,冷时能烤火取暖,雨时能做烘干所用,最重要的是它小巧玲珑,小孩子都可以轻松挂在手上拿着。这么个可爱又好用的东西,除了取暖,对于嘴馋的小孩子来说不干点别的似乎就没有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

先找一个小巧的铁罐或者铁盒,洗干净后火笼锅具就有了。口袋里装上一把黄豆、玉米、稻谷什么的,把小铁罐放到火笼草木灰上,然后就可以少量的把黄豆、玉米等放进去,等里面啪啪作响的时候就可以了,倒出来晾一晾,就有喷香酥脆的炒黄豆或者爆米花吃了。有些比较富足的小伙伴可以搞到榛子、米锥栗什么的,在火笼里面烤香后就能吸引周围一圈的小孩子,那时候他俨然就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大人对这种行为其实是不赞同的,在它们眼里这就是玩火,所以小孩子基本都是偷偷的烤着,彼此挤眉弄眼一番就心知肚明了,然后脸上堆着坏笑挤到一块,既温暖又兴奋,这成了小时候冬日里最温暖的场景,即使现在冬日暖暖的围炉煮茶也无法和小时候的温馨场景相媲美。

来源:美食征途宇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