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安置,宁去冷门事业单位,也不选择企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20:35 1

摘要:前阵子跟老战友喝酒,他跟我聊起他们那儿去年的转业选岗,有个事儿让我印象特别深—— 有个干了16年的老班长,手里攥着俩机会:一边是市里的国企,年收入至少8万;另一边是老家县城下属的林业站,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月薪到手就4、5千块,离县城开车得个把小时。结果这老班长

前阵子跟老战友喝酒,他跟我聊起他们那儿去年的转业选岗,有个事儿让我印象特别深—— 有个干了16年的老班长,手里攥着俩机会:一边是市里的国企,年收入至少8万;另一边是老家县城下属的林业站,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月薪到手就4、5千块,离县城开车得个把小时。结果这老班长没咋犹豫,直接选了林业站的岗。其实,像这位战友,放弃待遇较好的企业,而选择事业单位的,不在少数。

在我接触过的战友中,十有七八都跟这老班长的想法一样,宁可往冷门、甚至偏僻的事业单位钻,也不去选择待遇相对较好的企业,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深思。

《退役军人安置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安排工作的退役军士和义务兵,主要采取赋分选岗的办法安排到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择优招录到基层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 这里面有个关键点必须拎清楚: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都是安排工作的核心渠道,均属于国家统筹的安置范畴。而地方提供的企业岗位质量,很多时候确实跟不上,这也是战友们直接无视企业岗的原因之一。

去年我去山河某省旅游碰到个战友,他说当地安置的企业岗位,要么是传统制造业的流水线岗,要么是物业公司的安保岗,虽然薪资水平可能比事业单位强,但是工作环境差,根本没吸引力。

符合安置工作的战友们,普遍在部队待了12年甚至更久,身上都带着一股子部队印记,守纪律、讲规矩、能吃苦、执行力强,做事喜欢按计划来,不喜欢瞎折腾。这些特质,也比较适合事业单位的办事流程,但到了企业,可能就容易水土不服。而且事业单位的工作压力普遍小,不用天天琢磨怎么冲业绩、怎么不被裁员,到点上下班,周末能陪陪家人,这对咱转业后想弥补家庭的战友来说,太重要了。

还有专业对口的问题,这也是咱战友选事业单位的重要原因。咱在部队学的那些技能,比如装备维修、后勤保障、文书档案、炊事管理,看着好像“不洋气”,但到了事业单位,大多能直接用上。比如在部队做文书的战友,转业到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写工作总结、整理档案、协调会议,上手特别快,因为这些活儿跟在部队做台账、写汇报差不多;在部队做装备维修的战友,去交通局的公路养护中心、水利局的泵站管理所,负责维修机械设备,根本不用从头学,因为原理都相通。

甚至说句实话,就算自己没有啥专业特长,到事业单位以后,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岗位,大不了在单位打杂,工资一分也不少拿。如果是企业呢?就会需要的很多技能,比如市场营销、金融理财、软件开发等等,在企业,你必须为企业创造价值,可是咱在部队里根本没接触过企业的东西,就需要像新人一样从头学起。再说说企业里的那些风险,咱转业后的年纪和家庭情况,真的输不起。首先是年龄风险,咱转业时大多在30多岁,这个年纪在企业里,已经不占优势了(当然在啥单位都不占优势)。

而企业对年龄看的更重,一般企业招聘时,更愿意要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精力足、学习能力强,专业技术好,而且薪资要求低,还能加班。同样都是干活,咱肯定拼不过那些小年轻,而同样是提拔,领导更愿意提拔年轻人。还有行业风险,这事儿咱得提提上世纪的下岗潮,多少人当年在企业端着铁饭碗,结果企业一破产,说下岗就下岗,那代人的记忆太深刻了,咱父母辈都经历过。再加上前几年疫情影响,多少企业说裁员就裁员,说降薪就降薪,咱转业后上有老下有小,哪经得起这折腾?还是求稳更实在。

反观事业单位,尤其是民生、医疗、公共服务这些领域的,不管经济形势怎么变,不管是疫情还是行业波动,都得正常运转。比如学校,不管经济好不好,孩子都得上学;医院,不管经济好不好,人都得看病;社区服务中心,不管经济好不好,都得为居民服务。这些岗位,根本不用担心行业倒闭的问题,而且工龄越长,薪资待遇还能稳步提升。

可能有战友会问:“那是不是企业就完全不能选?我家里经济压力大,想多挣点钱咋办?”其实也不是,关键是咱得想清楚自己的核心需求,别盲目跟风。如果家里确实急需用钱,比如有房贷要还、孩子要上学、父母要治病,而且你学习能力强,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愿意接受挑战,那可以考虑一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比如新能源、高端制造、信息技术这些行业,这些行业目前人才缺口大,薪资也稳定。但如果你的核心需求是稳定,想有更多时间照顾家人,不想折腾,也想让家里老人放心,而且习惯了按规矩办事,不喜欢太复杂的人际关系,那事业单位肯定更适合你。

另外,选岗前还有个重要事儿,就是得多打听岗位的真实情况,别光看表面。比如选事业单位,得搞清楚是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还是自收自支。全额拨款的最好,工资和福利全靠财政拨款,最稳定;差额拨款的,一部分靠财政,一部分靠单位自己创收,可能会有波动;自收自支的,全靠单位自己挣钱,跟企业差不多,稳定性最差。无奈只能选企业的话,也得了解清楚企业的行业前景、经营状况、企业文化,比如可以查一下企业的年报、有没有负面新闻,也可以找在企业里工作的人问问,比如加班多不多、薪资能不能按时发、有没有裁员风险。别等进去了才发现是坑,到时候想退都难。

另外,不管选了哪条路,都别放弃学习提升。选事业单位的,别觉得端上了铁饭碗就安于现状,要多学业务知识,比如考个专业技术职称,像经济师、工程师,这样不仅能涨工资,还能有更多晋升机会。我同年兵战友老林,转业后去了县里的交通局下属事业单位,一开始做办事员,后来他考了公路工程专业的工程师职称,现在已经是工程科的专家了。选择企业的战友,更得不断学习行业知识和新技能,比如在企业宣传口做新媒体运营的,要学短视频剪辑、直播技巧;做技术的,要学新的编程软件、设备操作。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被淘汰。

战友们,转业选岗,不是选钱多钱少,是选后半辈子的生活方式。咱在部队里流血流汗,为的就是让家人能过上安稳日子。事业单位的冷门岗位,可能没那么光鲜,没那么高的薪水,但它能给咱一份踏实,一份保障,不用折腾,还能让家里人有面子;企业的高薪岗位,可能很诱人,但也藏着风险和压力,咱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扛住。咱得根据自己的情况,好好琢磨,别听别人说哪个好,要知道自己要什么。

最后想说的是,不管选了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咱退役军人的底色不能丢—— 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只要咱肯干、肯学,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发光发热,都能给家人撑起一片天!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