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文|妍妍
编辑|妍妍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打破了几千年男性统治的局面。
可是,年过六旬的她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武三思,还是归还给自己的儿子李显?
就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奇怪的梦境困扰着她。一盘“双陆棋”,她怎么下都赢不了!
当时担任宰相的狄仁杰巧妙地为她解梦,这背后又有什么玄机呢?
武则天称帝后,朝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狄仁杰。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字怀英,是唐朝的忠臣良将。
他目睹了武则天从太后到女皇的全过程,也看到了李唐王朝的起起落落。
虽然他表面上忠心耿耿地为武周朝廷效力,但心里始终惦记着如何恢复李唐的江山。
武则天当政期间,逐渐排除异己,先是废黜了自己的儿子李显(即唐中宗),改立小儿子李旦(即唐睿宗)为皇帝。
不久后,她干脆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周朝,并将李旦也贬为了庐陵王。
在她晚年,由于没有儿子在身边,她越来越倚重自己的侄子武三思,甚至有意将皇位传给他。
狄仁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如果皇位传给了武三思,那李唐的江山可就真的断送了。可是直接劝说武则天显然是行不通的。
这位老臣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利用武则天的宠幸男宠张易之来影响她的决定。
张易之是武则天晚年最宠爱的男宠之一,经常在武则天的枕边献计献策。
狄仁杰暗中接近张易之,用重金和前程相许,请他在武则天休息时帮忙"吹枕头风",暗示武则天还是应该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侄子。毕竟,母子关系远比姑侄关系亲近。
张易之被狄仁杰的诚意打动,加上他自己也担心武三思掌权后会清算自己,便答应了狄仁杰的请求。
他开始有意无意地在武则天面前提起李显的好处,说李显虽然被废黜,但毕竟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血脉相连。
如果能重新立他为太子,不仅能显示武则天的宽宏大量,还能保证大周江山的稳固。
公元699年,武则天已经67岁高龄。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中,她正在与人下“双陆棋”,无论她怎么努力,怎么下,都赢不了对手。这个梦让她心神不宁,于是她将梦境告诉了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听后,眼前一亮,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他沉思片刻,正色对武则天说:"陛下,这个梦的寓意很明显。双陆棋中,没有'子'是无法取胜的。这个梦是在提醒您,没有自己的儿子辅佐,江山难以长久。"
武则天听后若有所思。她知道狄仁杰暗指的是她将李显和李旦两个儿子都贬黜了,朝中没有亲生儿子辅佐。
但她心中还有疑虑,担心如果让儿子回来,自己的权力会不会受到威胁。
不久之后,武则天又做了一个梦。梦中,她看见一只美丽的鹦鹉在宫中飞翔,最后停在了她的龙椅上。醒来后,她又将这个梦告诉了狄仁杰。
狄仁杰再次抓住机会,解释道:
"陛下,鹦鹉是种聪明的鸟,能说人话。这个梦是在提醒您,需要有聪明能干的人在身边辅佐。而谁比您的亲生儿子更适合这个角色呢?李显和李旦两兄弟,一个沉稳,一个聪慧,正如鹦鹉的两只翅膀,能助您的江山飞得更高更远。"
武则天被狄仁杰的解释深深打动。她开始认真考虑是否应该召回自己的儿子,让他们重新回到朝政中来。
狄仁杰看到武则天的态度有所松动,知道自己的计策初见成效。
趁着武则天思考传位问题的时机,狄仁杰进一步展开了他的政治分析。
他选择了一个私下场合,恭敬但直接地向武则天提出了一个问题:"陛下,请允许臣冒昧一问,姑侄之与母子,孰亲?"
武则天一时语塞。这个简单的问题直击她的内心。作为一个母亲,她当然明白母子关系远比姑侄关系亲密。
但作为一个帝王,她又担心儿子们会像他们的父亲唐高宗一样,对她不够尊重,甚至可能会清算她的"武周政权"。
狄仁杰见状,继续分析道:
"陛下一生功业煊赫,开创了女主称帝的先河。但是,如果皇位传给侄子武三思,后世谁会记得是您的功劳?谁会为您上香祭拜?您的香火恐怕难以延续千秋万代。"
"反之,如果将皇位归还给皇子李显,那么您不仅是唐朝的皇太后,更是开创了武周的女皇帝。您的儿子会感激您的宽容大度,会铭记您的恩德。您的子孙后代会世世代代为您上香祭拜,您的功业会被永远传颂。"
武则天听完狄仁杰的分析,陷入了沉思。她不得不承认,狄仁杰说的有道理。
作为一个统治者,她当然希望自己的功业能够流传后世。而作为一个母亲,她内心深处也希望能与儿子们和解,重修于好。
狄仁杰看到武则天的表情变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触动了她的心弦。他趁热打铁,建议武则天可以先试探性地召回李显,看看他的表现再做决定。
如果李显真的能够体谅母亲,尊重母亲,那么将皇位传给他也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公元700年,狄仁杰因病去世,享年71岁。临终前,他仍然惦记着如何帮助李唐皇室复辟。
他向武则天推荐了几位忠臣,其中包括后来在“神龙政变”中起关键作用的张柬之。
狄仁杰的去世让武则天感到非常悲痛。她意识到自己又失去了一位真正能够给她提供诚实建议的大臣。
在狄仁杰的多次劝谏下,武则天已经开始考虑让李显回朝,甚至有意立他为太子。但狄仁杰的离世,使得这个进程变得更加缓慢。
狄仁杰死后的第五年,即公元705年,朝中以张柬之为首的大臣们发动了震惊朝野的"神龙政变"。
他们杀死了武则天宠幸的张易之兄弟,迫使已经81岁高龄的武则天退位,恢复了李唐王朝,李显重新登基,是为唐中宗。
令人遗憾的是,李显重新登基后并没有表现出对狄仁杰的感激之情。
他认为皇位本来就是自己的,不需要对任何人心存感激。这种忘恩负义的态度让许多忠臣感到失望。
不过,历史最终还是证明了狄仁杰的远见卓识。
如果当初武则天真的立武三思为太子,那么中国的历史可能会完全改写。
狄仁杰通过自己的智慧和策略,成功地影响了武则天的决定,为李唐王朝的复辟埋下伏笔。
虽然他没能亲眼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但他的功劳却被后人永远铭记。
狄仁杰用他的智慧和忠诚,在武则天和李唐王朝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他没有选择正面对抗,而是以柔克刚,通过解梦、利用男宠、政治分析等多种手段,最终成功说服了武则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政治舞台上,智慧有时比力量更重要,柔软的策略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资料】 《旧唐书·狄仁杰传》、《资治通鉴·唐纪》、《新唐书·武则天本纪》
来源:史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