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沓钱用一根红色的橡皮筋捆着,崭新得有些晃眼。我正站在客厅门口,手里还捏着请教问题的作文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屋里没开灯,黄昏的光从窗户斜着照进来,给家具都镶了层毛茸茸的金边。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声音在安静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晰。
引子
师母陈曦把一沓钱拍在桌上,声音不大,却像块石头砸进水里。
“拿着,给你弟汇过去。”她的声音跟动作一样,干脆利落,不带一点水分。
那沓钱用一根红色的橡皮筋捆着,崭新得有些晃眼。我正站在客厅门口,手里还捏着请教问题的作文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屋里没开灯,黄昏的光从窗户斜着照进来,给家具都镶了层毛茸茸的金边。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声音在安静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晰。
我的老师,方文远,就坐在桌子对面。他瘦高的身子陷在椅子里,背微微弓着,像一张拉满了却没放出去的弓。他没去看那笔钱,目光落在自己磨得发白的裤腿上。
“这钱……你从哪儿来的?”方老师的声音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れません的颤抖。
“你别管。”陈曦把散落的一缕头发别到耳后,动作很随意,“他那边等着急用,先解了燃眉之急再说。”
“我不能再要你的钱了,上次开店的本钱还没还你……”方老师的头埋得更低了,双手插进头发里,那是一种无声的痛苦。
我心里咯噔一下。方老师家里的事,我隐约听过一些。他那个不成器的弟弟,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债,隔三差五就来求援。可我没想到,会是师母拿出这笔钱。陈曦,这个我见过最能打的女人,没有之一,此刻的她,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她是我初中时的同学家长,那时她还在菜市场摆摊卖熟食。有一次,一个混混来收保护费,掀了她的摊子。她二话不说,拎起旁边剁骨头的刀,刀背往案板上“哐”地一拍,眼睛死死盯着那个混混,一字一句地说:“东西你弄乱了,给我归置好。钱,一分没有。想动手,你试试。”那混混看着她眼里的狠劲,愣是没敢再上前一步,最后灰溜溜地走了。从那天起,她“能打”的名声就在我们那一片传开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最后却嫁给了我们温文尔雅的语文老师方文远。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像是水与火的结合。方老师说话慢条斯理,从不跟人红脸;而陈曦,永远像一团燃烧的火。
此刻,这团火似乎被一层看不见的灰烬覆盖着。她看着丈夫痛苦的样子,眼神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心疼,也有无奈。
“什么你的我的,”她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下来,“方文远,咱们是两口子。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我心想,师母这话说得真实在。她不像别的女人那样会说些温存软语,但每个字都砸在实处,让人心里踏实。
方老师缓缓抬起头,眼眶有些红。他看着陈曦,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屋子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那沓钱,在昏黄的光线下,红得刺眼。
“行了,别跟个娘们儿似的。”陈曦走过去,把钱塞进方老师手里,她的手掌宽大而温暖,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天大的事,一家人一起扛。快去吧,别让人等急了。”
她说完,转身进了厨房,围裙的带子在身后一甩,像是将军卸下了盔甲。水龙头被拧开,哗哗的水声打破了客厅的沉寂。
我站在门口,手里的作文本变得沉甸甸的。我好像第一次,看懂了这位“能打”的师母。她的强悍,不是为了征服世界,而是为了守护她身后的这个家,和家里这个有些书生气的男人。我突然觉得,方老师能娶到她,真是三生有幸。可这日子,看起来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平静。那沓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未来的波澜,恐怕才刚刚开始。
第一章 初见时的锋芒
我第一次见到陈曦,是在初二的家长会上。
那天的天气闷热得像个蒸笼,教室里的吊扇有气无力地转着,搅动的都是热风。家长们挤在小小的课桌椅之间,个个脸上都挂着汗珠。方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舌燥,分析着期中考试的成绩和班级里普遍存在的问题。
“下面,我们请林涛同学的家长,讲几句。”方老师的目光落在我旁边的空位上。
我心里一紧。我同桌林涛的妈妈,就是陈曦。她迟到了。就在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教室后门“吱呀”一声被推开。陈曦一阵风似的走了进来,她穿着一件简单的白T恤,头发利落地扎在脑后,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对不住啊方老师,来晚了,店里忙。”她声音洪亮,没有半点不好意思,冲着讲台上的方老师点点头,然后径直走到我旁边的空位上坐下。她一坐下,一股淡淡的卤肉香料味就飘了过来,混杂着汗水的味道,却不难闻。
方老师显然有些措手不及,顿了一下才说:“没关系,林涛妈妈,我们正想请你分享一下,林涛这次进步很大,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吗?”
陈曦拿起林涛桌上的成绩单看了一眼,眉头一挑,随即笑了,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啥好方法啊,”她把成绩单往桌上一放,声音不大,但全班家长都听得清清楚楚,“就是揍的。”
全班顿时一片寂静,连吊扇的嗡嗡声都听得见了。家长们都用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她,仿佛在看一个外星人。方老师的脸上也闪过一丝尴尬。
“咳,林涛妈妈真会开玩笑。”方老师试图圆场。
“我没开玩笑。”陈曦一脸认真,“这小子之前天天就知道打游戏,说也不听。我告诉他,下次再让我看见,我把他游戏机砸了。他不信,我就真砸了。砸完,我告诉他,下次考试再考不及格,我就去他学校门口摆摊,让他同学都看看,他妈是个卖猪头肉的。”
她这番话说得理直气壮,我同桌林涛的脸“唰”地一下就红到了脖子根。我能想象到那个画面,心里不由得替他捏了把汗。
我心想,这女人也太彪悍了。在学校里,在老师面前,竟然这么直接,一点面子都不给孩子留。
“这……这个方法,可能有点……”方老师显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陈曦却没理会他,继续说:“我这人没文化,不懂你们那些大道理。我就知道,小孩子不懂事,就得让他知道怕。他怕丢人,怕没得玩,他才肯学。学习这事,不吃点苦怎么行?我们做生意的,一天站十几个小时,风吹日晒的,那不比坐在这里读书苦?”
她的话很糙,但道理却很硬。一些家长开始点头,窃窃私语起来。那种原始而直接的教育观,冲击着在场所有习惯了“鼓励式教育”的家长们。
家长会结束后,我看见方老师特意把陈曦留了下来。他们在走廊上说话,隔着一段距离,我听不清内容。只看见方老师一直在耐心地说着什么,脸上带着他特有的温和笑容。而陈曦,一开始还抱着胳膊,一脸的不以为然,但慢慢地,她放下了手臂,开始认真地倾听。夕阳的余晖照在她脸上,给她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庞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身上那种“能打”的锋芒,在方老师面前,似乎收敛了起来。
后来,听林涛说,他妈回家后没再提揍他的事,而是第一次坐下来,问他在学校里开不开心,学习上有什么困难。虽然话说得还是硬邦邦的,但林涛说,他感觉不一样了。
我那时还不明白,这种改变意味着什么。直到很多年后,陈曦成了我的师母,我才渐渐懂得,她的“能打”,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外壳。而方老师,就是那个能让她卸下盔甲,露出内心柔软的人。他们的相遇,就像是溪流遇上了岩石,溪流磨平了岩石的棱角,而岩石,也改变了溪流的方向。只是,生活这条河,远比想象的要湍急,充满了暗礁和漩涡。
第二章 书房里的风暴
方小舟,方老师和师母陈曦的儿子,是我看着长大的。
这孩子,性子既不像方老师的温吞,也不像陈曦的火爆,而是有点蔫。学习成绩不上不下,最大的爱好就是躲在房间里捣鼓那些电子零件。初中毕业,成绩勉强够得上我们市里一所最普通的高中。
为了这事,家里的气氛紧张得像一根随时会断的弦。
那天我送一份材料去方老师家,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争吵声。我犹豫着要不要敲门,里面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大。
“我说了,让他去技校!”这是陈曦的声音,果断,不容置疑,“学个修电脑,或者学个电工,将来有门手艺,到哪儿都饿不死。你看看他那成绩,去上高中有啥用?三年以后还不是一样考个烂大学,出来照样找不到工作!”
“你怎么能这么想?”方老师的声音里透着失望和一丝压抑的怒火,“小舟还小,他有无限的可能。上高中,是给他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他见识更大的世界。手艺固然重要,但思想和眼界更重要!我不能让他这么早就被定型了!”
“思想?眼界?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吗?”陈曦的声音拔高了八度,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方文远,你当了一辈子老师,就活在你的书本里!你看看现在这社会,大学生一抓一大把,有几个找到好工作的?我没你那么高的学问,我就知道一个理,人得先活着,才能谈别的!”
我心想,这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师母的话虽然现实,但听着刺耳。方老师的理想虽然美好,但听着又有点不接地气。
“活着?难道我们现在没活着吗?陈曦,你能不能不要这么物质!”方老师的声音也激动起来。
“我物质?我要是不物质,你那个宝贝弟弟三番五次捅娄子,拿什么去填?你要是不物质,小舟的学费、生活费从哪儿来?就靠你那点死工资吗?方文远,你清高,你了不起,可你别忘了,你这清高,是我在菜市场一刀一刀剁肉,一分一分攒出来的!”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在书房里炸响。
随后是长久的沉默。死一般的寂静。我能想象到方老师此刻的脸色,一定比纸还白。陈曦的话,太伤人了。她揭开了这个家庭最体面,也最脆弱的那层外衣。
我站在门外,大气都不敢出。手里的文件袋变得滚烫,仿佛要烧着我的手。
过了许久,我才听到方老师用一种近乎虚脱的声音说:“是,我没本事。我这辈子,最大的本事,就是娶了你。”
这话里,分不清是自嘲,还是真心话。
又是一阵沉默。然后,我听到了陈曦压抑的哭声。不是嚎啕大哭,而是那种努力憋着,却还是从喉咙里溢出来的呜咽。她的“能打”,她的强悍,在这一刻,碎了一地。
我心里像压了块石头,闷得喘不过气。我知道,他们的争吵,从来不只是为了孩子。那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是理想与现实的拉扯。方老师守着他那片精神的象牙塔,而陈曦,则是在生活的泥潭里摸爬滚打,为他撑起这座塔的根基。
最终,我还是没敲门。我悄悄地把文件袋放在门口的鞋柜上,转身离开了。背后的那扇门里,是他们两个人的战场,也是他们共同的生活。我不知道这场风暴会如何收场,但我隐约觉得,这个家,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而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三章 一通深夜的电话
关于方小舟上学的事,最终以一种妥协的方式收场。
孩子自己表了态,说想试试上高中。陈曦看着儿子那双充满期盼又带着点胆怯的眼睛,最终还是松了口。她的心,终究是软的。只是那之后,她脸上的笑容明显少了,每天更加拼命地打理着她的那家熟食店,像是要用忙碌来填补内心的不安。
家里的气氛,也像秋日的天气,看着平静,实则凉意暗涌。方老师和陈曦之间的话变少了,常常是方老师在书房看书,陈曦在客厅看电视,两个人隔着一堵墙,各自沉默。
我以为日子就会这样不好不坏地过下去,直到那个深夜的电话打来。
那天晚上,我因为一个课题研究,在方老师家待到很晚。我们俩在书房里讨论得正投入,客厅里陈曦的手机突然响了。铃声是那种最原始的“滴滴滴”,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陈曦接了电话,只“喂”了一声,脸色就变了。
她的身体瞬间绷紧,像一只受惊的猫。她没开灯,手机屏幕的光照在她脸上,忽明忽暗。我看不清她的表情,却能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紧张气息。
“在哪个医院?”她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每个字都透着一股寒气。
方老师也停下了手里的笔,我们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担忧。
“行,我知道了。你别慌,我马上过去。”陈曦挂了电话,没有片刻犹豫,抓起沙发上的外套就往外走。
“出什么事了?”方老师站起来,急忙问道。
陈曦走到门口,才停下脚步,她没有回头,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和压抑不住的怒火:“你那个好弟弟,跟人打架,把人脑袋打开瓢了。现在在市三院,等着钱救命呢!”
方老师的脸“刷”地一下白了。他踉跄了一下,扶住了书桌的边缘。
“怎么……怎么又会这样……”他喃喃自语,眼神里充满了痛苦和无力。
我心想,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方老师的弟弟方文杰,就像这个家庭的一个无底洞,时不时就要把他们拖入深渊。
“我先过去看看情况。”陈曦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冷静,那种天塌下来也能顶住的镇定又回到了她身上。“你在家等着,别乱跑。”
她说完,拉开门就走了出去。楼道里的声控灯应声而亮,又迅速熄灭,仿佛她只是一个匆匆的幻影。
屋子里,只剩下我和方老师。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让人窒息的压抑。方老师颓然地坐回椅子上,双手抱着头,一言不发。书桌上的台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投在背后的书架上,那些他视若珍宝的书籍,此刻仿佛都在无声地嘲笑着他的无能为力。
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任何语言在这样的现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我知道,陈曦这一去,不仅仅是去处理一场纠纷。她更是去独自面对这个家庭最不堪的一面,去用她那双并不宽厚的肩膀,扛起本不该由她承担的重担。
窗外的夜色浓得像化不开的墨。我看着方老师痛苦的侧脸,心里第一次对他产生了一丝复杂的情绪。我敬重他的学识和品格,但此刻,我却觉得,他的那份书生气,在残酷的生活面前,是如此的脆弱。
而陈曦,那个“能打”的女人,正奔赴她的战场。这一夜,注定无眠。这个家的裂痕,因为这通电话,被再次狠狠地撕开,深可见骨。
第四章 尊严的价码
方文杰的事,最终还是用钱摆平了。
陈曦东拼西凑,加上店里所有的流动资金,才勉强堵上了那个窟窿。钱交出去的那天,她回来得很晚,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整个人像是被抽空了力气。
从那以后,她和方老师之间的那堵墙,变得更高,也更厚了。两个人几乎不说话,就算偶尔交流,也仅限于“吃饭了”、“我走了”这样简单的几个字。家,成了一个仅仅提供住宿的旅馆。
方老师的状况也很糟糕。他变得更加沉默,上课时也时常走神。我们都知道他心里不好受,那种对弟弟的失望和对妻子的愧疚,像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学校里又出事了。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刘昊,家里是开矿的,有钱,但成绩一塌糊涂。他父亲刘老板为了让他能有个好成绩,想了不少办法。这次期末考试,刘老板直接找到了方老师。
事情是我无意中撞见的。那天下午,我去找方老师交作业,看到刘老板从他办公室里出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悦。我进去后,看见方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厚厚的信封。
方老师脸色铁青,双手紧紧握成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他看到我,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然后拿起那个信封,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垃圾桶。
“方老师,这……”我有些不知所措。
“没事。”他摆摆手,声音沙哑,“一个想走歪门邪道的人。”
我心想,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刘老板那样的人,被拒绝了,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没过几天,学校里就开始传出一些风言风语。说方老师教学能力不行,带的班级平均分下降;说他对学生有偏见,不关心后进生。甚至有人匿名写信给校长,举报方老师师德有问题。
这些流言蜚语像一把把软刀子,刀刀都扎在方老师的心上。他是个把名誉和尊严看得比命还重的人。那段时间,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憔悴下去,背驼得更厉害了,两鬓也添了许多白发。
陈曦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事。学校里的风言风语,总会通过一些学生家长传到她的耳朵里。但她什么也没说,也什么都没问。她只是每天比以前更早出门,更晚回家。她把熟食店的生意又扩大了一些,请了个小工,自己则开始跑一些酒店和食堂的供货。
她像一只陀螺,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不去想家里的那些烦心事。
终于有一天,矛盾彻底爆发了。
那天晚上,方老师喝了酒,这是他极少有的行为。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我去找他的时候,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酒精味。他趴在桌子上,面前摊着一份辞职报告。
“方老师,你这是干什么!”我大吃一惊,冲过去抢下他手里的笔。
“别管我!”他抬起头,眼睛通红,像一头受伤的困兽,“我教不了了……我守不住了……这个世界,不是我这样的人能待的。”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绝望。我知道,是那些流言和压力,彻底压垮了他最后的防线。
就在这时,陈曦推门进来了。她刚从外面回来,身上还带着一股寒气。她看到桌上的辞职报告,又看了看满身酒气的方老师,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闹够了没有?”她冷冷地开口。
“你懂什么!”方老师猛地站起来,指着自己的胸口,激动地喊道,“你只知道钱!钱!钱!你知道什么是尊严吗?你知道我每天在学校里,要面对什么样的眼神和议论吗?我的学生,我的同事,他们都觉得我是个失败者!你懂吗?”
“我当然不懂。”陈曦的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我只知道,要是没了钱,你连谈尊严的资格都没有。你的尊严多少钱一斤?能让你弟弟不出去惹事,还是能让小舟将来上个好大学?”
“你……你简直不可理喻!”方老师气得浑身发抖。
“我是不可理喻!”陈曦的声音也陡然拔高,积压了许久的委屈和愤怒在这一刻全面爆发,“方文远,你以为我想当个满身铜臭味的市侩女人吗?我不想每天闻着油烟味,不想跟人为了几毛钱讨价还价!可我不这样,谁来养这个家?靠你那点清高的尊严吗?”
她一步步逼近方老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不肯掉下来。
“你以为你的尊严是你一个人的吗?你错了!你的背后,站着我,站着小舟!你倒下了,我们怎么办?你要辞职,可以!你告诉我,明天我们娘儿俩吃什么?小舟下学期的学费怎么办?你告诉我!”
她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方老师的心上,也砸在我的心上。
书房里,死一般的寂静。方老师呆呆地看着陈曦,满脸的泪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那引以为傲的尊严,在陈曦带着生活粗粝感的质问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那一刻我才明白,陈曦不是不懂他的尊严,而是她用一种更原始、更坚韧的方式,在守护着整个家庭的尊严。而这份守护的价码,是她自己的辛劳、委屈,和那个曾经也爱美的女人对生活的全部妥协。
第五章 菜市场的智慧
方老师的辞职风波,最终被陈曦用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化解了。
第二天,她没有去店里,而是换上了一身干净利落的衣服,直接找到了刘老板的公司。我后来是听林涛说的,他妈妈那天简直像个女侠。
陈曦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威胁恐吓。她就在刘老板公司楼下的咖啡厅里,约他见了面。
据林涛转述他妈妈的形容,当时的场面很有意思。刘老板一身名牌,派头十足,而陈曦,就穿着普通的棉布衬衫,气场却丝毫不输。
“刘老板,”陈曦开门见山,“我今天来,不是为了我爱人方文远的工作。他那个人,书呆子一个,认死理。他要是真因为这事不干了,我也认。我就是想跟你聊聊你儿子刘昊。”
刘老板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她会是这个开场白。
“我儿子怎么了?”
“你儿子没怎么,挺好的孩子,就是不爱学习。”陈曦端起咖啡喝了一口,动作很稳,“我呢,没啥文化,但我知道一个道理。是那块料,就得让他发光。不是那块料,你硬往上贴金,那金也挂不住,早晚得掉下来,到时候摔得更疼。”
“你什么意思?”刘老板的脸色沉了下来。
“我没什么意思。”陈曦不紧不慢地说,“我就是觉得,你花那么多心思,又是送礼又是找关系,想让你儿子成绩好点,图个啥呢?图个面子?还是真为他好?他要是真不喜欢读书,你逼他,他痛苦,你也累。将来就算混个文凭出来,啥也不会,那不是更丢人?”
她顿了顿,看着刘老板的眼睛,继续说:“我儿子学习也不好,我也愁。可后来我想通了,他喜欢捣鼓电脑,我就让他去学。将来能修个电脑,养活自己,堂堂正正做人,不比揣着一张假文凭到处骗人强?”
这番话,说得刘老板哑口无言。陈曦的话,句句都戳在他的心窝子上。他为儿子做的一切,有多少是真心为了孩子,又有多少是为了自己那点可怜的虚荣心?
“方文远这个人,是有点不识抬举。”陈曦的语气缓和了下来,“但他对学生,是真心的。刘昊在他班上,他没少操心。上次刘昊生病,他下班了还特意去医院看。这些事,他不会跟你说,他觉得那是他该做的。”
“刘老板,你是个生意人,最懂和气生财。为了这点事,把一个好老师逼走了,对你儿子,没好处。学校里再换个老师来,未必有方文远这么负责。你说是吧?”
陈曦说完,就站起来准备走了。她没说一句软话,也没提一句学校里的流言。但她的话,比任何威胁都有分量。她用一个母亲对另一个父亲的坦诚,化解了这场危机。她用的,不是知识,而是从菜市场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人生智慧。那种对人心的洞察,对利弊的权衡,是方老师的书本里永远学不到的。
果然,没过几天,学校里的风言风语就都停了。校长亲自找方老师谈了话,肯定了他的工作,还让他不要理会那些无稽之谈。刘老板再也没来找过麻烦,据说,他还真开始考虑让刘昊去学一门技术了。
方老师的危机解除了。但他看陈曦的眼神,却变得更加复杂。有感激,有敬佩,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
我心想,方老师一定很矛盾。他一方面庆幸妻子为他解决了麻烦,另一方面,又为自己需要一个女人,用一种他最不屑的方式来保护而感到羞愧。他那点文人的清高和骄傲,被现实彻底击碎了。
而陈曦,做完成这一切后,又变回了那个风风火火的熟食店老板。她好像什么都没做,只是顺手掸掉了衣服上的一点灰尘。
可我知道,这个家,因为这件事,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力量的天平,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全倾向了那个“能打”的女人。而这种失衡,对一个家庭来说,未必是好事。
第六章 一碗面的温度
那场风波过后,方老师虽然保住了工作,但整个人却像被霜打过的茄子,彻底蔫了。
他不再在书房里看书到深夜,也不再跟我兴致勃勃地讨论文学。他每天按时上下班,回家就坐在沙发上发呆,看着电视,眼神却是空洞的。他和陈曦之间,更是降到了冰点。两个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却像两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看着都觉得难受。一个家,最怕的不是吵架,而是这种死气沉沉的沉默。沉默,比任何恶毒的言语都伤人。
那天,我借着请教问题的名义,又去了他们家。一进门,就感到一股低气压。方老师在客厅看报纸,陈曦在厨房里忙活,两个人谁也不理谁。
我在书房跟方老师讨论问题,他也是心不在焉,说了半天都说不到点子上。我实在忍不住了,轻声问:“方老师,你……没事吧?”
他放下手里的书,长长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那声叹息里,包含了太多的无奈和疲惫。
“小林啊,”他看着窗外,声音很低,“你说,我是不是很没用?”
我心里一酸,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读了半辈子书,教了半辈子书,到头来,连自己的家都经营不好,连自己的尊严都要靠一个女人去维护……我算什么男人?”他的声音里带着浓浓的自嘲。
我心想,这才是他的心病。他过不了自己心里那道坎。他觉得陈曦的强大,反衬出了他的无能。
就在这时,陈曦端着一碗面走了进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上面卧着一个金黄的荷包蛋,还撒了些翠绿的葱花。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书房。
她把面碗重重地放在书桌上,没好气地说:“吃吧!天塌下来也得先填饱肚子!”
方老师没动,也没看她。
陈曦也没走,就站在旁边,看着他。
两个人就这么僵持着。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过了许久,陈曦突然开口了,声音很轻,带着一丝颤抖:“方文远,你是不是觉得我特丢人?像个泼妇一样,到处去跟人耍心眼,没一点读书人的样子。”
方老师的身子震了一下,缓缓抬起头,看着她。
陈曦的眼圈红了。“我也不想这样。我也想跟你一样,看看书,养养花,过点清静日子。可我能吗?我要是也清高,也爱面子,这个家早就散了!”
“我嫁给你的时候,我就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善良,有原则,就是……太不接地气了。就像一棵好树,能长得很高,但根扎得不深,风一吹就晃。我呢,我就是那泥巴。我不好看,还脏,可我能把你的根给护住,让你站得稳。”
她的声音哽咽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这是我第二次看见她哭。第一次是争吵,这一次,却是剖白。
“我没觉得你丢人……”方老师的声音沙哑得厉害,他伸出手,想去拉陈曦,手却在半空中停住了,“我只是……我只是觉得自己没用,让你受委y屈了。”
“委屈?”陈曦擦了一把眼泪,突然又笑了,那笑容比哭还难看,“只要这个家好好的,你和小舟都好好的,我就不委屈。夫妻俩,不就是你扶我一把,我拉你一把吗?计较那么多干啥?心都像被压了块石头,还过不过日子了?”
她说完,把筷子塞到方老师手里。“快吃吧,面都坨了。”
方老师看着碗里的面,热气氤氲了他的眼睛。他拿起筷子,夹起一筷子面,默默地吃了起来。他吃得很慢,我看到,有泪水滴进了面碗里。
那一刻,书房里没有文学,没有尊严,只有一碗面的温度,和两个人终于愿意向对方敞开的心。那堵看不见的墙,在那碗面的热气里,终于开始融化。
我悄悄地退出了书房,把空间留给了他们。我知道,他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时刻。一个可以卸下所有伪装,坦诚相对的时刻。生活给他们的考验,或许还没有结束,但至少,他们又重新站在了一起。
第七章 生活的英雄
那晚之后,方老师家里的气氛,悄然改变了。
沉默被打破,虽然话语依然不多,但彼此的眼神里,多了一丝以往没有的温情和理解。方老师开始主动分担一些家务,会在陈曦晚归时,给她留一盏灯,热一杯牛奶。而陈曦,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她会饶有兴致地听方老师讲一些学校里的趣事,虽然大多时候她都听得一知半解,但她听得很认真。
方老师像是变了个人。他不再是那个只活在象牙塔里的书生。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教学原则,但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和智慧。面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他不再是生硬地拒绝,而是学会了像陈曦那样,先去理解对方背后的诉求,然后用一种更温和、也更有力的方式去沟通。他在学校里的威信,反而更高了。同事们都说,方老师好像“开了窍”。
我知道,是陈曦,用她那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智慧,给他上了最重要的一课。
方小舟的中考成绩出来了,不好不坏,上那所普通高中绰绰有余。一家人没有再为此争吵。方老师找儿子谈了一次,很平静地告诉他,无论选择哪条路,他和妈妈都支持他,但前提是,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小舟选择了上高中,但他同时也报了一个周末的编程班。他说,他想试试,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这是一个最完美的结局。理想和现实,在这个家里,终于找到了一个和平共处的平衡点。
一年后,我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临走前,我去方老师家辞行。
那天是个周末,阳光很好。我到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正在阳台上侍弄花草。方老师小心翼翼地给一盆兰花浇水,陈曦则在一旁,拿着一把大剪刀,咔嚓咔嚓地修剪着一盆月季的枯枝,动作麻利。方小舟蹲在地上,摆弄着他自己做的一个自动浇水装置。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画面温暖而和谐。
“师母,你这月季养得真好。”我由衷地赞叹道。
陈曦回头冲我一笑,阳光下,她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却显得格外动人。“瞎弄呗。你方老师说这花娇贵,得细心伺候。我说啊,哪有那么麻烦,就跟养孩子一样,该剪的枝就得剪,该施的肥就得施,不能惯着。”
方老师在一旁听着,无奈地摇摇头,脸上却带着宠溺的笑意。
我看着他们,心里感慨万千。我曾经以为,陈曦的“能打”,是她的锋芒,是她对抗世界的武器。但现在我才明白,那不是武器,而是一种铠甲。她用这身坚硬的铠甲,守护着她生命里最珍视的东西——她的家,和她爱的那个有些天真的男人。
而方老师,他也并非软弱。他的善良和坚守,是这个家的灵魂。他像一棵大树的树干,笔直地向上生长,追求着阳光和天空。而陈曦,就是那深入泥土的根系,牢牢地抓住大地,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和力量。他们彼此成就,缺一不可。
离开的时候,陈曦给我打包了一大包她亲手做的卤味,沉甸甸的。她拍着我的肩膀说:“小林,到了外面,好好学习。要是有人欺负你,别怕,告诉师母。”
我看着她,眼眶有些湿润。我用力地点点头。
我回头望去,方老师和陈曦并肩站在阳台上,向我挥手告别。夕阳的余晖中,他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他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只是这个城市里,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中的一个。他们会为了钱争吵,会为了孩子的教育而烦恼,会面临生活的种种刁难。
但他们,也是生活的英雄。
陈曦,这个我见过最能打的女人,她的战场不在江湖,而在这一蔬一饭,一言一语的平凡日子里。她用自己的方式,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生活的硬仗。而她最大的战利品,就是身边那个男人的理解,和这个家的安宁与温暖。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