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交通格局巨变!商丘周口驻马店迎来高铁建设热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6 16:57 1

摘要:纵横交错的高铁线正悄然重塑豫东大地的区域经济版图,平漯周高铁拉开建设大幕,商丘枢纽能级提升,周口结束“不通高铁”历史,河南东南部迎来发展新机遇。

纵横交错的高铁线正悄然重塑豫东大地的区域经济版图,平漯周高铁拉开建设大幕,商丘枢纽能级提升,周口结束“不通高铁”历史,河南东南部迎来发展新机遇。

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破土动动的桥墩基础、忙碌穿梭的工程车辆——2025年的豫东地区,一派热火朝天的高铁建设景象。作为河南省“十四五”铁路建设的核心工程,平漯周高铁项目已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

与此同时,商丘和驻马店也正积极融入全国高铁网络。曾经因交通短板而发展受限的豫东三市,正凭借高铁建设迎来区域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01 综合路网突破

平漯周高铁近日取得阶段性进展,该项目漯商特大桥上部结构的施工已拉开序幕。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线路,全长199.7公里,起自郑万高铁平顶山西站,终至郑阜高铁周口东站。

该线路全线设6座车站,其中平顶山南站、舞阳北站、周口西站为新建车站。这一项目直接覆盖沿线20个县区、超3000万人口,使传统农业县如舞阳、商水等首次接入高铁网络。

在豫东另一重要节点商丘,铁路建设同样如火如荼。目前,雄商高铁(商丘段)工程量已完成95.71%,预计明年9月建成通车。

商丘市正构建“西北南东海”全方位开放格局,形成辐射豫鲁苏皖四省的1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

驻马店方面,今年7月全国铁路三季度调图后,驻马店西站新增13趟开往北京、青岛、呼和浩特等方向的高铁,居民出行便捷度显著提升。

02 区域经济重构

高铁建设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利,更是区域经济格局的重塑。

平漯周高铁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把平顶山、漯河、周口三市间的通行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30分钟。这种时空距离的压缩,为经济要素流动创造了必要条件。

“高铁开通后,我们的商务往来将更加便捷。”周口经开区一家制造业企业总经理表示,“现在去郑州开会可以当天往返,可以通过周口东站去全国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据专家预测,平漯周高铁通车后,周口将更好地承接平顶山、漯河、郑州的产业转移,加速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商丘,枢纽经济已成为当地发展的重要战略。商丘市制定了《商丘市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实施交通提升、布局优化等“六大工程”。2025年上半年,全市快递业务量突破5.9亿件,增长25.5%,总量居全国50强城市第35位。

03 文化资源的唤醒与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豫东高铁建设注重与文化元素的结合。

平漯周高铁的三座新建站房深度融入地域文化基因:平顶山南站设计模拟白鹭洲流水,舞阳北站屋面曲线源自8000年前的贾湖骨笛,周口西站则彰显道教文化渊源。

这种“一站一文化”的设计策略,使交通基础设施成为文化传播载体,增强地方认同感。

高铁开通后,贾湖遗址(舞阳)、伏羲太昊陵(周口)等文化景点可达性将大幅提升,预计将带动沿线文旅收入增长30%以上。曾经沉睡的文化资源,因高铁的到来而被唤醒。

与此同时,周口正形成“水陆并进”的交通新格局。贾鲁河通航与平漯周高铁贯通,使周口形成了多式联运的优势。“贾鲁河通航后,我们公司每年能节省物流成本300多万元。”周口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

04 未来规划与挑战

豫东高铁网络仍在持续完善中。根据规划,驻马店经周口至商丘铁路已列入《中原城市群(河南)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24—2030年)》报批稿。这一线路将串联郑徐、商合杭、郑阜、平漯周、南信合等多条高铁。

南驻阜高铁(南阳经驻马店至阜阳)也已列入河南省铁路规划建设日程,计划新建铁路170公里,总投资253亿元。

豫东南高铁站(豫东南新区站)作为南信合高铁重要枢纽,前期工作正在推进。

然而,高铁建设也面临挑战。巨额总投资可能加重地方债务负担;沿线城市产业定位相似,需防范低效竞争;旅游开发可能对贾湖遗址等文物造成冲击。

针对这些挑战,专家建议探索“高铁+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建立城市产业联盟实现差异化发展,并引入5G、北斗技术实现智能运维。

---

未来几年,商丘将形成辐射豫鲁苏皖四省的1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2小时高速公路交通圈、连接国内主要城市的2小时航空交通圈。周口则凭借贾鲁河通航与平漯周高铁贯通,形成“水陆并进”的交通新格局。

纵横交错的高铁线网正悄然重塑豫东的经济地理格局。曾经默默无闻的农业地区,如今正凭借交通优势,向开放前沿转变。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