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到护国那边办事,顺便到772早餐店过早,发觉那里已经换了老板。店还是那个店,人已不是那个人。现在接手的是一对姐妹,因为她们把店招改成了“772姐妹早点”,姐妹俩在灶前忙碌着颠勺下粉,一看也是勤劳持家的好性子,祝福她们生意兴隆,财运亨通。我点了一份花饭和三鲜
早上到护国那边办事,顺便到772早餐店过早,发觉那里已经换了老板。店还是那个店,人已不是那个人。现在接手的是一对姐妹,因为她们把店招改成了“772姐妹早点”,姐妹俩在灶前忙碌着颠勺下粉,一看也是勤劳持家的好性子,祝福她们生意兴隆,财运亨通。我点了一份花饭和三鲜汤,早晨要吃好,这是老人们说的,我很听话。我食量较小,一般吃花饭总是吃小碗,这是我过早的特点。我有两个同事,一个食量大,早餐可以吃一碗热干面和一碗瘦肉粉。还有一个同事,吃早餐速度极快,不管多烫的粉面,他总是在我们吃到一半时,已经解决完毕。两个同事都比较胖。有专家说,吃东西要细嚼慢咽,便于营养的吸收。但理论和实践中的案例往往不相统一。能吃能睡,自然心宽体胖,而吃饭像择米般的,就像专家说的,吃饭很精细,而往往身体状况不佳。
说起过早,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头,在那里就牛肉粉喝酒,搞到两杯,说了句“三杯通大道”,我在旁边一愣,准备接一句“一斗合自然”的,可惜老人家在第二杯时止住了。喝酒的人有一种艺术美感,在文学作品中多有表现。朋友忆旧,也多是谈某次聚会时谁喝得怎么样。酒在艺术表现中是故事,在情感渲染时是调料,喝早酒更是码头文化的一大特色,但从保重身体的角度讲,酒还是要少喝,虽然我觉得这些喝早酒的人很可爱。
中餐有一个特点,它很人格化,往往一个厨师一个口味,这也是有些有特色的餐馆难以扩大规模的原因,餐馆的特色因人而异。而这些不同的特色,也是一个地方的记忆点,也是一个地方乡愁的一部分。
安陆夜市烧烤在周边很有名,安陆早点瘦肉粉也很有特色,一早一晚,安陆在美食上形成了闭环。当然特色不仅限于早点和烧烤,而正是这些特点,形成了在外游子思乡的一个锚定物。我有个同事是赵棚人,他的同学在北京工作,某年桃子成熟的季节,北京的同学专门托同事把赵棚的桃子寄到北京去,要品尝家乡桃子,以慰思乡之情。游子记住的是老情感,旧记忆,可是有些事情在不断地变化,这不是由我们的心愿能够留住的。子在川上云,逝者如斯夫。
安陆的变化体现在这些街头巷尾早餐店的变化,更关键的是街头巷尾这些店面主人的变换。店还在,人易主。不是我要到这个地方来,而是我习惯了这些店的故人,这些故人带给我熟悉的味道,让我的味蕾有一些放心,让我的情感有一些维系。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有些情感非故人不可慰解。
安陆,好多店都在变化。
二000年左右,德安中路西侧农行南中山街巷子口有一家炒花饭的老人家,生意很好,虽然有点小贵,但阻不住人的心头好。我曾经去吃过一次,一碗花饭一碗汤要十元钱,那时经济不宽裕,不敢去多吃。现在已经成了回忆。
富丽社区电力局宿舍对面有一个炒花饭的,在安陆也是一个过早的打卡点。原来老板是个能干的梅姓女士,后来事有变故换了老板,生意依旧火爆。有些早起钓鱼的、晨练的会相约到此吃早点。炒花饭是她稳定的口味,心肺汤、萝卜汤、蛋汤、骨头汤是他的变化与调剂。此店门口街叫富强街,富强街与碧涢东路交汇处西侧也有一个做炒饭的早餐店,老板姓殷,也做得很好。
肖台菜场的老孙牛肉豆丝(折)早餐店也是远近闻名。现在他的店已经发展成了三家,都是他家族产业扩张而成。老孙因为身体原因,早已不能亲自操持了,现在在灶前忙活的是他的后辈。肖台原店还保持着原来的特色,富丽社区店由于是年轻人主事,在老孙牛肉豆丝原来的风味上加了一些服务内容,免得服务太单一,生意也好得很。
汉丹路杨家山粮库往北上坡段有一家九百碗,可能是从云梦八百碗名称借用而来,也是主做炒饭,老板是城北盛堰那里人。店里坐镇的是一个老头,不过老头很忙,还在对外做酒席,也算得上一个厨神。店里平常忙的是两个年轻人,不知道是不是夫妻,两人配合默契。店里收摊较早,有时去晚了就没有吃的了。他家免费提供的一味青椒炒杂鱼小菜很受欢迎。曾经有一段,有个食客总到他家去,抿着店里免费的小酒,把免费的青椒炒杂鱼一碗一碗享用,小菜免费也需要成本的呀,老板受不了,现在只好每次把青椒炒杂鱼少量放一些在外面,用完了再一点一点加,免得一次性把这个受欢迎的小菜搞光了,别的顾客来了吃不到。
安陆早餐店有一个特点,都会提供免费的咸菜(小菜),提供免费的纸巾,有的还提供免费的散酒。从早餐店免费的咸菜(小菜)可以看出来蔬菜价位的晴雨表。做咸菜肯定是用便宜的时令蔬菜,应季蔬菜上市因为量大,所以便宜,并不是说它不好,把它们做成咸菜(小菜)也是从时间配置上让它们发挥最好的效用。一般四季稳定的小菜有海带,也算是海鲜了。芫荽这种让人爱憎分明的小菜店家也备,这个是爱的爱死,不爱的一口都不会尝。再白花菜、腊菜、豇豆、萝卜(萝卜秧子)、榨菜、襄阳大头菜(黑萝卜)、洋姜、藕、豆渣等都是静候时机,粉墨登场。有的店早点做得好,咸菜(小菜)也好,一直都会食客盈门,排队叫号。有些店只能顾一头,要么早点做得好,要么咸菜(小菜)做得好,但只要特色鲜明,也能吸引各有所好的食客。
说了半天,说的都是河东的早点店,其实河西有一个著名的网红早餐店,就是河西鳝鱼粉。当然他不仅仅是做鳝鱼粉,他瘦肉粉、猪肝粉、牛肉粉都做。2019年左右,因为我在烟店镇周冲村驻村,我顺路在哪里吃过。当时他鳝鱼粉15元一碗,瘦肉(猪肝)粉6元一碗,如果从瘦肉(猪肝)粉的价位来说,他也不是很贵,当时城区瘦肉(猪肝)粉价位都是7元往上走。因为我不怎么吃无鳞鱼,在哪吃瘦肉(猪肝)粉比较多。他是明火亮灶现做,一切动作都在食客的眼皮底下,味道好,吃得也放心。这个店抖音上好多人去探店。
正在772过早时,来了一个熟人,在陈店工作过,说到772早点店原老板时,熟人说,他是陈店饶湾人,小时候在应城长大,现在年纪大了,把店盘出去,让年轻人接手,把这红火的生意氛围传承下去。这话也解开了我一个长久的疑问,因为原来每次到这来过早时,原老板一口应城腔,我还把他当外地人。安陆人总是这样拼搏,从湾里到城里,从城里到武汉,每一天都想进步,每一天都在进步。
9月20日安陆(足球)乡超闭幕,因担心人多引起混乱,原准备控制进场人数的,结果场外人热情太高,守门的人不忍阻挡,让场外的人都进去了。场外的人进去了以后,所有的人都激情而有秩序,加油而不添乱,使这个足球赛踢出了激烈、进取、团结、有序的模样。安陆地方虽小,但人格局都很大。
我们有时觉得安陆这个城市没有变化,但是我们一旦走出来,随便看一个早餐店,就能看到变化。有时觉得这个变化很慢,但是一旦我们把自己放慢了,而有些变化却很快。
城市中有些东西没有变,比如亲情与乡情,而有些东西悄悄地在变,我们有时可能比较麻木,难以感到这些变化,等我们感觉到这种变化,山中无甲子,世上已千年。有时我们看到的变化也只是表相,由表及里,我们可能还没有参透这变化的缘由。我们走出来,亲近这城市四布的早餐店,亲近这烟火气,让这变化让我们自省内心。
至此,本该结束的,但说了这么多,好多店没有说到。我是随笔写我熟悉的店,其实安陆有好多让人留恋的早点铺,如府东街擀面(现在没做了,文后附链接原来写到他的文字)、三隍庙早市(全天营业)、汤司令,肖台小李、张四早点、广场魏家巷小李麻辣烫等。安陆有历史,也有味道,光是早点,就能让人盘桓多时不想离去,在这个小地方,有养人的味道,也有养人的情怀。静候君来!
(文中“老头”称谓,是为本地口语,主要为了小文生活化呈现,无不尊重之意)(2025年9月25日晚,早上过个早,晚上写个稿)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