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球港那家排队两小时的粉墙小店,昨天被法院贴上封条,我手里还剩三张没用完的储值卡,瞬间变废纸。
环球港那家排队两小时的粉墙小店,昨天被法院贴上封条,我手里还剩三张没用完的储值卡,瞬间变废纸。
品可鲜奶,从开门爆火到拉闸倒闭,只撑了15个月,创始人张某如今成了老赖,连机票都买不了。
我去年秋天喝过他家一次,25块的“轻负担牛乳”,味道跟便利店七块钱的没啥区别,但拍照是真出片。
店里灯光打得像秀场,小姐姐举着杯子在logo墙前转圈,朋友圈九宫格一发,点赞暴涨。
那时候没人算成本,只觉得排队就是值。
后来才听说,单日八万营业额,六成砸进营销,原料浪费四分之一,复购不到三成。
钱像水一样泼出去,老板还在朋友圈晒“巴菲特孙女同款”,底下加盟商留言问配方,他回个笑脸,转头继续招商。
最惨的是供应商。
倒闭前三个月,张某还在疯狂进货,芒果泥、燕麦奶一卡车一卡车往仓库拉,转头就拖欠货款。
二十多家供应商被欠了八百万,有人拿着对账单在法院门口抹眼泪,说那笔钱是给工人发年终奖的。
消费者更懵。
店门口突然贴出“设备维修”,第二天直接清空,微信客服集体拉黑。
两千多人登记维权,平均每人卡里剩七百块,加起来一百五十万,消保委只能建议起诉,可公司账上早没钱。
我蹲过他们的招商直播,负责人拍胸口说“三个月回本”,加盟费从三十万降到十五万,条件越来越松。
有人贷了款冲进来,开业俩月就撑不住,原料价高、房租高、流量贵,天天贴钱做买一送一,最后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
现在回看,每一步都是死穴:流量靠买,产品没壁垒,扩张靠吸血加盟,资金链断了就拿货款填窟窿。
资本一收紧,B轮没跟上,故事立刻塌方。
新规定11月上线,上海要求茶饮品牌设监管账户,钱不能想卷就卷。
可规矩再严,也拦不住想赚快钱的人。
杯子可以拍照,账本不会撒谎。
营销再响,也替房租水电代付。
商业的尽头是数学,不是滤镜。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