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秋分,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福建主会场活动在仙游菜溪隆重举行。作为县委报道组,我们全程参与了这一盛事的宣传报道工作,用笔墨记录盛况,用镜头定格精彩,用融媒传播助力乡村振兴。
金秋稻菽千重浪,舆论赋能话丰收
——福建省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策划采写体会
郑志忠
今年秋分,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福建主会场活动在仙游菜溪隆重举行。作为县委报道组,我们全程参与了这一盛事的宣传报道工作,用笔墨记录盛况,用镜头定格精彩,用融媒传播助力乡村振兴。
一、精心策划,下好报道“先手棋”
丰收节报道是一场全方位的新闻战役,绝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在活动筹备阶段,我们便制定了详实的报道方案,着眼于“提前量”,注重“连续性”,打造“系列化”。
9月17日我们提前派出采编骨干深入菜溪乡,采写并推出了《备战丰收节,金秋迎盛典》《喜迎丰收节!仙游名特优展销中心正式启用》《仙游县菜溪乡“状元红”片区蓄势待发迎盛事》三篇预热报道。这些报道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筹备工作的进展与亮点,为丰收节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9月21日,我跟随县委主要领导对丰收节筹备工作进行督导调研。此次调研后,我不仅及时采写了《彰显仙游韵味,确保盛会圆满,吴海端陈志挺督导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筹备工作》的调研报道,还精心创作了四篇随笔:《一方风物一方情》《驾驶舱里的数字乡愁》《山水间的乡村振兴答卷》《柿红樟绿两岸情》。这一组报道既有宏观层面的工作部署,又有微观视角的细腻观察,点面结合,为丰收节主会场活动进行了充分预热。
如今回想,正是这种前瞻性的策划布局,为整个丰收节宣传报道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回《仙游报道》融媒体矩阵福建号、今日头条号专栏的成功实践,好的策划和立意是提升主题报道的前提,既可以体现新闻报道的独特内容和立意格局,反映采编工作的精致与精细,又可以吸引读者关注。
二、全媒发力,奏响节庆“大合唱”
丰收节当天,我们的报道工作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上午,我率先撰写了一篇评论《大地诗行写就和美华章——祝贺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福建主场活动在仙游启幕》,紧接着又完成了一篇现场游记《福建仙游:一场丰收节里的田园新韵》。这两篇作品,一篇立足宏观视角,阐述丰收节的重要意义;一篇聚焦现场感受,传递节庆活动的热烈氛围。
下午的采访经历尤为难忘。由于县里没有统一派车,平台申请也未能成功,我们毅然决定300元租车前往菜溪现场。这种“奔赴现场”的执着,正是对记者“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最好诠释。在田间地头,我们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捕捉最真实、最生动的新闻素材。
下午五点活动一结束,我们立即赶写稿件、处理图片,以最快速度将《秋分稻菽千重浪,“村字号”欢动八闽——福建省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仙游举行》这篇现场报道发回仙游报道编辑部。当晚,该报道便被《中国福建三农网》《党建头条客户端》《新农村》等媒体平台转发。
赶回县城已经晚上6点多了,我在小区门口莆仙汇吃了一碗瑞祥扁食汤,就继续工作。我加班加点撰写了通讯《金秋仙游庆丰收 八闽欢歌谱新篇——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福建主会场菜溪启幕纪实》,并第一时间提供给新福建和新华社福建分社。次日一早,福建日报刊登了《秋野稻浪翻涌 礼赞美好生活——福建省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侧记》,新华社客户端福建频道也刊发了相关报道。24日当天,阅读量便突破了10万+,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声势。
这种全媒体、多平台、立体化的传播策略,正是融媒时代做好重大活动报道的关键。仙游报道的传播实践,通过“报纸+新媒体+多体裁”等传播模式,推动媒体从“传播力”向“影响力”转型跃迁。
三、创新表达,讲述三农“好故事”
在丰收节报道中,我们始终注重创新表达方式,让“三农”报道更加贴近读者,更具传播力。
一方面,我们突出农民主体地位,让农民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在我们的报道中,不仅有各级领导的身影,更多的是那些面带丰收喜悦的新型农民和农业工作者。我们走向田间地头,采写有泥土味、有露珠的新闻,由农民自己叙说金秋丰收的好心情,畅谈农民生活的新变化、乡村振兴的新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融合创新,运用故事化叙事提升报道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如报道仙游农特产品营销时,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通过个体故事折射农特产品出村进城的变迁,增强了可读性。同时在报道中融入仙游的地方文化元素,如“状元红”片区的历史典故、菜溪的自然风光等,使报道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在报道中,我们不仅关注传统的农耕文化,也注重呈现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如“驾驶舱里的数字乡愁”一文,便通过数字化视角展现了现代农文旅融合的崭新面貌。这次丰收节突出科技元素,展示文旅数字平台的做法别出心裁。
四、持续深耕,挖掘节庆“长尾效应”
丰收节落幕后,我们的报道并未止步。我们持续关注丰收节的后续效应,从刺激消费、提振农特产品营销、促进农文旅融合入手,进行深度挖掘,发掘“农民丰收节”这一新闻富矿的长期价值。
我们计划推出系列追踪报道,关注丰收节如何带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如何提升仙游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如何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这种持续性的关注和报道,正是为了让节庆活动的效应得以延续,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今后我们还将借助新福建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持续为三农领域注入活力。我们也希望通过持续的报道,让丰收节不再只是一天的庆祝活动,而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持续动力。
五、感悟思考,践行媒体“时代担当”
回望此次丰收节报道,我们深刻体会到,在“三农”新闻报道中,不能仅仅是政策层面的宏观解读,更要有农民自己的声音。走向田间地头,去采写有泥土味、有露珠的新闻,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做好“三农”报道的必然要求。
同时,报道组作为县级通联机构,我们要充分发挥贴近性、本土化的优势,深耕本地资源,讲好本地故事,深入挖掘仙游本地的特色资源和亮点工作,推出更多有影响力、有传播力的精品报道。
此外,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创新传播方式和表达形式,条件许可的话,我们还将运用短视频、直播、H5等新媒体手段,扩大仙游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打破传统新闻报道的单向传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彰显了“三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作为县委喉舌和舆论工具,我们充分认识到其深远影响,即使有大媒体等第三方力量介入,我们也要积极参与,绝不做旁观者,用舆论来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县委新闻秘书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践行“四力”,创新报道,为仙游绿色高质量发展鼓与呼,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媒体人的智慧和力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将继续用笔墨和镜头,记录时代变迁,书写壮美篇章!
Miscellaneous Essays by Yuwen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