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枯白穗!专家揭秘“一喷多促”关键技术,亩产轻松超千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20:37 1

摘要:最近很多种植户在地里发现,小麦灌浆后期,穗头突然发白、干枯,籽粒瘪瘪的,这就是典型的“枯白穗”。一旦出现,轻则减产一两成,重则一半收成没了。枯白穗不是某一种病,而是赤霉病、纹枯病、根腐病以及蚜虫、干热风等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说白了,就像人身体弱的时候,感冒

最近很多种植户在地里发现,小麦灌浆后期,穗头突然发白、干枯,籽粒瘪瘪的,这就是典型的“枯白穗”。一旦出现,轻则减产一两成,重则一半收成没了。枯白穗不是某一种病,而是赤霉病、纹枯病、根腐病以及蚜虫、干热风等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说白了,就像人身体弱的时候,感冒、发烧都找上门来。

传统方法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发现病害才打药,见了虫子再喷杀虫剂,不仅效果差,成本高,还容易错过最佳防治期。有没有一种简单、省钱又高效的办法,能在关键时期一次作业,同时防病、治虫、抗干热风、还能补充营养促进增产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当前农业专家重点推广的“一喷多促”关键技术。它并非什么神秘莫测的高深科技,而是将几种常用药剂和叶面肥进行科学混配,一次喷施,实现多重目标。下面,就为您彻底拆解这套方法,看完就能用。

一、什么是“一喷多促”?核心优势在哪里?

“一喷多促”顾名思义,就是一次喷药,促进多重效果。它的核心思路是:在小麦生长中后期(主要是孕穗期至灌浆期),根据当地常发病虫害和气候特点,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这四类东西,科学地混合在一起,用无人机或喷雾器一次性喷洒。

它的巨大优势在于:

1. 省工省力省钱:一次下地,代替过去两到三次的分别作业,极大节省了人工和机械成本。

2. 协同增效:合理的配方能使不同药剂相互促进,效果“1+1>2”。比如,在防病的同时补充营养,小麦植株更强壮,抗病能力自然更高。

3. 抢占先机: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或尚未爆发前进行预防,牢牢掌握主动权,避免了事后补救的被动和损失。

二、“一喷多促”具体用啥药?如何搭配?(实用配方手册)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配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您地块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这里提供几个经过实践检验的通用高效配方,您可以直接参考使用。

基础保障型配方(防病、抗逆、增产):

这个配方适合大部分地块,以预防赤霉病、白粉病,抵抗干热风,增加粒重为主要目标。

杀菌剂(防病):选择戊唑醇或氰烯菌酯。这两种药对引起枯白穗的主要病害——赤霉病、纹枯病效果显著,且对小麦安全。

杀虫剂(治虫):加入噻虫·高氯氟或联苯·噻虫胺。它们能高效防治吸浆虫、蚜虫等中后期害虫,防止它们直接咬食或传播病害。

叶面肥(增产):一定要配上磷酸二氢钾。它是经典的叶面肥,能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有效抵御干热风,促进灌浆,让籽粒更饱满。每亩用量100-150克。

植物生长调节剂(壮秆):可以适量添加芸苔素内酯或胺鲜酯。它们是植物的“强壮剂”,能调节小麦自身生长,增强抗逆性,使养分更多地向穗部输送。

操作要点:将以上药剂按包装说明的推荐用量,先在少量水中充分溶解,再倒入已装有大半箱水的药箱中,最后加水至额定容量,搅拌均匀后立即喷施。

升级强化型配方(针

对往年病害严重或高产田块):

如果您的麦地往年赤霉病发生比较严重,或者是高标准农田追求更高产量,可以在上述配方基础上进行升级。

杀菌剂升级:使用丙硫菌唑或氟唑菌酰羟胺等新一代高效杀菌剂,它们对赤霉病的防效更突出,且能有效降低毒素污染。

营养强化:在磷酸二氢钾基础上,额外添加氨基酸叶面肥或微量元素水溶肥(如含硼、锌的肥料),全面补充营养,增产效果更显著。

重要提醒:所有药剂必须购买正规厂家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和使用方法操作,切勿随意加大浓度。不确定时,可咨询当地农技员。

三、什么时候打药最关键?时机决定成败!

“一喷多促”效果好不好,七分在时机。打早了,药效过了关键期;打晚了,病害已经发生,效果大打折扣。最佳喷施时期有两个:

1.抽穗扬花期(首要时期):这是预防赤霉病侵入的“窗口期”。通俗讲,就是当麦田里有一半以上的麦穗抽出来,并且开始扬花的时候(大约在抽穗后3-5天),是第一次喷药的最佳时机。此时用药,能像给小麦穿上一件“防护衣”,阻止病菌侵染。

2. 灌浆中期(巩固时期):在第一次施药后7-10天,如果天气持续阴雨多云,或者病虫害发生风险高,可以进行第二次巩固施药。这次重点在于保护功能叶片(旗叶),防治后期蚜虫,促进灌浆,增加粒重。

农谚说:“见穗打药不如见花打药”。 抓住小麦扬花初期这个点,是防控枯白穗的重中之重。

四、喷施技术有讲究,方法不对药效减半

同样的配方,不同的喷施方法,效果天差地别。

器械选择:推荐使用植保无人机。它雾化好,喷洒均匀,能覆盖植株中下部,且效率高,不损伤麦株。如果使用传统电动喷雾器,一定要选择雾化效果好的喷头。

喷施时间: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晴天,在上午9点-11点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喷药,以免药液蒸发过快影响吸收或造成药害。喷药后4小时内如果下雨,需要择机补喷。

水量要足:确保每亩地有足够的水量(无人机一般在1-1.5升,传统喷雾器在30-40升),让药液能够均匀覆盖所有茎叶,特别是穗部。

五、搭配“适时晚收”,亩产轻松超千斤

“一喷多促”保住了产量的基础,而“适时晚收”则是轻松增产的最后一环。很多农户习惯麦穗一发黄就急着收割,这其实是在浪费产量。小麦成熟的标志是籽粒变硬,呈现出品种固有的本色,植株全株干枯。专家建议,在小麦完全成熟后,可以再推迟5-7天收割。

这段时间里,虽然麦秆枯黄,但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仍会向籽粒转移,也就是“后熟”过程。实践表明,适时晚收能使千粒重增加1-2克,亩增产可达50斤以上,而且籽粒光泽度更好,品质更高。所谓“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就是这个道理。

告别枯白穗,实现亩产超千斤,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关键在于将“一喷多促”这项成熟技术落实到位。总结起来就三句话:**找准时机(扬花初期)、用对配方(杀菌+杀虫+营养)、喷施到位(均匀周到)**。再加上最后的“适时晚收”,您家的小麦产量和品质一定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您往年遇到过枯白穗的问题吗?打算今年尝试“一喷多促”技术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计划!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配方和农事操作请结合当地实际气候、土壤条件及农业部门指导进行,因使用本文信息产生的任何后果,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英姐故会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