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所有人都在鼓吹内容要创新、要独特时,我却在一条最笨的路上,赚到了第一桶金。我的方法,说出来可能没人信:无脑重复。
当所有人都在鼓吹内容要创新、要独特时,我却在一条最笨的路上,赚到了第一桶金。我的方法,说出来可能没人信:无脑重复。
这不是贬义,而是我摸索出的最朴素的真理。在信息的洪流中,用户要的不是石破天惊,而是“可靠的熟悉感”。
01 选题的重复:只找“常青树”,不追“烟花热点”
新手总想追逐每一个热点,结果疲于奔命,流量忽高忽低。我反其道而行,只选择那些永不过时的“常青树”选题。
情感领域:反复讲“如何走出内耗”、“如何变得自信”。因为每一代人,都在经历相同的迷茫。成长领域:持续写“高效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技巧”。因为追求进步,是永恒的人性。健康领域:不断更新“减脂食谱”、“肩颈放松操”。因为对健康的关注,与日俱增。我不生产新话题,我只做经典话题的“最佳翻译者”。当一个用户需要时,他搜到的第3个、第5个视频可能还是我,信任感就此建立。
02 形式的重复:固定模板,让用户“不用思考”
我找到了一个流量最高的视频结构:痛点开场+3个方法+金句总结。此后90%的内容,都套用这个模板。
开头3秒必说:“你是不是也经常……(某个扎心痛点)?”中间永远分三点:“第一……第二……第三……”(逻辑清晰,易于记忆)结尾永远有句口号:“关注我,带你解锁更多……”用户就像看一部熟悉的连续剧,他们知道在哪里能得到什么。降低观众的认知成本,就是提高你内容的传播效率。
03 平台的重复:深挖一口井,而非广撒网
很多人做矩阵,同步多个平台,精力分散。我认定一个平台深耕,把所有流量都导入我的私域鱼塘。
我每天固定时间发布,固定时间直播,甚至固定句子的口播语调。这种“无脑”的重复,让算法和粉丝都形成了肌肉记忆。稳定,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
04 “无脑”背后的“有心”智慧
“无脑重复”只是外显策略,内核是“有心”的算计:
重复是为了验证:一个模板之所以能重复,是因为它被数据验证过是成功的。重复是为了迭代:在重复中微调标题的 wording、封面的配色,实现精细化运营。重复是为了品牌:当你的风格足够固定,你就成了这个领域的代名词。▽
投资人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我的“无脑重复”,就是找到了“很湿的雪”(经过验证的常青选题),然后在一个“很长的坡”(一个平台+固定模板)上持续滚下去。
赚到100万,不是因为我比别人聪明,而是我理解了流量的本质: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可复制的重复。 最高级的赚钱模式,往往看起来都有些“笨”。
来源:月影说职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