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就在上个月,他悄悄把两家游戏工作室注销了,转头注册了个“某某文化”,营业范围里明晃晃写着“短视频孵化”。
“年入千万?
别闹了,我兜里就剩打车钱。
”——这话要是从蓝战非嘴里说出来,弹幕能刷出满屏“哈哈哈+1”。
可就在上个月,他悄悄把两家游戏工作室注销了,转头注册了个“某某文化”,营业范围里明晃晃写着“短视频孵化”。
一句话:吃鸡大佬不只想吃鸡,他想吃整条短视频的饭。
很多人印象里的蓝战非,还停留在“一人一把98K,直播里横着走”的2018。那会儿他一场礼物能刷出深圳一套首付,平台抢着给他递合同,连“蓝战非”三个字都被业内当成流量密码。
可数据不会撒谎:去年他在《绝地求生》板块的流量占比只剩9%,腰斩再腰斩。
观众不是不爱看他,是《绝地求生》自己都在跌,Steam峰值从320万掉到180万,蓝战非再猛,也拽不住一艘下沉的船。
于是就有了“游戏+生活”的混搭视频:早上带粉丝云逛菜市场,下午组队跳伞,晚上再拍个“十块钱吃垮成都夜市”。
听起来像不务正业?
女性粉丝比例嗖地涨了12%,广告商立马把报价从“游戏专属”调成“全品类”。
说白了,甲方爸爸也懂:流量跟着人设走,不跟着游戏走。
可转型哪有那么丝滑。
去年他试水了一期“陪妈妈相亲”,本意是整活,结果弹幕吵成一锅粥:有人说消费长辈,有人喊“取关”。
蓝战非凌晨三点删视频,第二天又默默重发,配字只有一句“我妈说挺好玩”。
那一刻,再迟钝的人也看得出:所谓顶流,一样要在评论区里学会低头。
再说钱。
外行人觉得“千万合同”等于“银行卡到账一千万”,内行人只能苦笑:合同里70%是礼物对赌、带货返点、形象授权,真落到口袋的现金,能有一半就烧高香。
蓝战非在直播间里随口吐槽过,“看着月入百万,月底一算,给团队发工资就去掉四成”。
这话一出,弹幕齐刷“原来你也打工人”,礼物反倒刷得更凶——观众要的就是真实,你越装他们越不买账。
现在他把旧工作室砍了,只留下一个十人不到的“小作坊”,招了两个编剧、一个剪辑、一个商务,外加一条偶尔入镜的柯基。
有人嘲“过气”,他倒看得开:“以前十六个小时代练赚八块,都能熬,现在怕啥?
”一句话把时间线拉回到2013——广东佛山黑网吧,少年啃着五块钱炒面,屏幕里跳动着800×600的CF画面。
那时候没人知道“蓝战非”是谁,只知道网吧角落那个“爆头怪”准得离谱。
十年过去,他从8块时薪到8万一场的商演,中间隔的不是运气,是三次游戏换代、两次平台大战、一次账号被封到零粉起步。
所以,别再问“游戏主播能干多久”。
行业平均寿命3-5年,他已经在山顶吹了第六年风。
能续命的从来不是游戏,而是把“直播”变“直人”——镜头里先做人,再谈内容。
注销公司、缩减团队、拍生活段子,每一步都像自降身价,其实是把“蓝战非”从游戏ID变回真人IP。
只要观众还愿意跟真人共情,他就饿不死。
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
前阵子他带货99元“电竞耳机”,被扒出拼多多同款39块,微博热搜挂了一整天。
蓝战非没学明星发律师函,直接拍视频拆机对比:“我买的也退货,大家别花冤枉钱。
”一场危机变成反向营销,耳机品牌方被平台罚款,他倒涨粉十万。
网友总结:会道歉的网红,比会甩锅的可爱多了。
接下来干嘛?
按他自己说法,“先活到35岁再说”。
听起来像玩笑,细想是实话:平台算法月月改,观众口味天天变,今天顶流明天就可能查无此人。
唯一能抓住的,是把“蓝战非”这三个字从吃鸡标签里撕下来,贴到更大的一面墙上——美食、旅行、吐槽、甚至纪录片。
墙越大,风口越吹不动他。
所以,别只盯着他注销公司、流量腰斩这些“衰败信号”。
在黑网吧都能熬出花的家伙,你怎知道他不是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毕竟,互联网没有永远的神话,只有不断换壳的凡人。
蓝战非的凡人时刻,才刚刚开始。
来源:热心湖泊AQzmsEX